单方应用日日谈-艾叶(1)

黄国健《单方应用大全》

【基原】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

【异名】艾蒿,医草,香艾,黄草等。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肝,肾经。

【成分】本品含挥发油0.2-0.4%,为其主要有效成分。

【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主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疡痈,疖癣,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等。阴虚血热者慎用。

【药理研究】

(1)平喘作用 艾叶油 0.5毫升灌胃,腹腔,肌肉注射,或喷雾吸入,对豚鼠乙酰胆碱-组织胺喷雾法模型,均有明显的平喘作用。

(2)镇咳祛痰作用 多种镇咳模型证明,艾叶油0.25-0.5毫升/公斤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艾叶油对兔和小鼠有祛痰作用,切断迷走神经不影响其祛痰效果,故认为其系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刺激其分泌而达到祛痰的目的。

(3)抗菌作用 以野艾叶,艾条或艾绒烟熏,可用于室内消毒。与苍术或雄黄及菖蒲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等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野艾水煎剂在试管内试验也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此外还发现其有抗过敏作用,镇静作用。

【中毒表性】必须注意本品煎剂口服,约30%病例发生口干,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泻和头昏等反应,临床煎汤用量不宜过大,一般3-10克为宜。

【临床应用】

1.寒证

赵三翁,名进,字从先。中牟县白沙镇人。……有顿保义公濡者,苦冷疾二年矣,几至骨立,百药不效。一日方灼艾,翁过之,询其病源,顿以实告。翁令彻去火艾,时方盛暑,俾就屋开3天窗,让日光下射,令顿仰卧,揉艾遍布腹上,约十数斤,就日光灸下。移时觉热,透脐腹不可忍,俄而腹中雷鸣,余气下泄,口鼻间皆浓艾气为止,明日又复为之。如是一月疾愈,仍令为之一百二十日,自此病不作,壮健如初。且曰:此孙真人秘诀也,世人但知着艾炷,而不知点穴,虚忍痛楚,耗损气力。日者太阳真火,艾既遍腹,又且徐徐照射,功力极大。但近六七月为上,若秋冬间,当以艾十数斤铺腹,蒙以绵衣,熨斗盛炭火徐熨之,候闻浓艾气方止,亦其次也。〔历代笔记医事别录:466〕

2.头痛

张某某,女42岁。1985年3月30日初诊。头痛发作8年,时轻时重,呈隐痛或重痛,部位不定,并有头晕,头沉和脑胀,气候变化,情绪波动,劳累时往往头痛加重,日轻夜重,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和神疲肢软。嘱患者自制艾枕,代替日常睡枕,未用其他方法治疗,半个月后头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也有好转,经随访2年疗效明显而巩固。〔佘宗南.光明中医.1989;(5):23.〕

3.偏头痛

刘某某,女,30岁。偏右头痛,已有3年,每年发作4-5次,每次持续3-5天,曾经中,西药治疗无效。于1965年2月又偏右头痛,牵引目跳,落泪,恶风寒,精神疲倦。遂用灯芯火隔艾灸法,10分钟内共施灸10壮,即时痛止,随访至今未复发。

治疗方法:取陈折艾叶10-20片,用烧酒浸透,贴于太阳,丝竹空,阳白,上关四穴及头角(发际角,斜对头椎穴,不入发际上),左痛贴左,右痛贴右,艾叶不可撕破,带酒贴上。再将灯芯草掏长寸许,蘸上麻油(不可浸入油内,因油多不便使用),令患者闭目,并将头发遮护,以免烧及。再将灯芯燃明,以稳,准,快动作,直灸艾叶中点(中点下是穴位),其灯火,猛一接触艾叶就会熄灭,这就叫做1壮。所应灸的壮数,是在每个穴位上施1-2壮,合计为10壮。术前在每个穴位上应找到1-2个极感疼痛的穴位,可多灸几壮,一般穴位只1壮。随又燃明灯火再灸,但不要连灸一个穴,如原贴艾叶脱落,可以换1片,但须徐徐施灸直至痛止。〔赵錦樵.江西医药.1966;(6):308.〕【按语】中医认为偏头痛多由肝经风火上扰,络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草正》谓“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再配合艾灸穴位,令药直达痛所,故能取效。

4.支气管哮喘

万某某,男,64岁。因支气管哮喘入院。入院后自感胸闷气短,心悸多汗,哮喘经常发作,昼夜不能平卧,口唇四肢末梢发绀,心率108次/分,双肺布满干性啰音和哮鸣音。经低流量氧气吸入,未能缓解症状,后给予艾叶挥发油300毫升 加入湿化瓶内吸入,30分钟后,上述症状减轻,且能平卧,60分钟后心率降至92次/分,肺部啰音消失。

治疗方法:采用市售的艾叶加水在蒸馏器内提取挥发油,一般蒸馏1-2次,蒸馏次数越多含油量越高。若在端午节前后采取的艾叶提取的挥发油更好,用鲜品或干品均可,可能与这时艾叶中含挥发油量最大有关。将艾叶挥发油提取后装入密封瓶内保存留用,使用时将艾叶挥发油250-300毫升加入湿化瓶内即可。使用时要经常观察病人吸入量是否合适,氧气流量一般不小于4L/min,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湿化瓶的流量。〔孙景奎,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4):22.〕

5.癫狂

章仲兴令爱在阁时,昏晕不知人,苏合香丸灌醒后,狂言妄语,喃喃不休。土材诊之,左脉七至,大而无伦,右脉三至,微而难见,正所谓两手脉如出两人,此祟邪之脉也。线带系定两大拇指,以艾炷灸两介甲,至七壮,鬼即哀词求去,服调气平胃散加桃奴,数日而祟绝。〔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113.〕

6.泄泻

杨某某,男,32岁,农民。1986年8月6日初诊。半月前因淋雨受寒,肠鸣腹痛,泄泻近日加重,每天泻下十几次之多,便溏如鸭粪,或如水样,甚则完谷不化。伴形寒怯冷,无力。曾服多种西药,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服中药固涩止泻剂均无效。证属寒湿泄泻,嘱患者禁食8小时,用野艾叶(或艾叶)250克左右煎水熏洗两足,每次20分钟,每隔40分钟重复进行熏洗,连用4-5次,并用食盐500克,加鲜姜30克,切碎,同炒热,装入布袋,熨敷腹部。翌日上午来诊时告知,已10小时未泻,腹部已无不适感。遂嘱其继续用野艾叶熏洗,并服补中益气汤数剂而愈。〔杨玉岫.山西中医.1988;(4):6.〕

7.腹痛

李某某,男,68岁。1985年4月12 日初诊。患者脐腹处经常隐隐作痛半余年,以下半夜至中午较为甚,气候变化或遇寒常使疼痛加剧,用热敷治疗可缓解疼痛,但遇凉即发,经送医院检查未发现其他异常,脐腹处畏寒喜温,喜按,纳少,肢软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嘱患者自制艾袋1个兜其患处,3天后疼痛减轻,10天疼痛消失,1年后随访未复发。〔佘宗南.光明中医.1989;(5):23.〕

8.遍身青证

一家二奴,俱患身体遍青,渐虚羸不能食,访诸医无识者,嗣明为炙两足跗上各三七壮,便愈。〔历代针灸名家医案选注:113.〕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方应用日日谈-艾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