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经济环境不好了,而是你不行了

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一些朋友讲:

现在生意都不好干了,大的经济环境不好,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太大,现在不如以前好干了。

一听上去,好像真是那么回事,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短时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国家也正在进行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放慢了经济发展速度,这些原因的确让不少人措手不及、不知所措。那这个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记得罗振宇在2016年跨年演讲的结尾讲过,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一个好消息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迅速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还有一个坏消息就是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了。

太快了,太快了,太快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那太快了带来了什么,是我们人类文明的倒退吗?是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吗?是对经济环境的破坏吗?

当我们还在抱怨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已经被拉的很远了,这才发现数字时代和知识经济的的未来已经来了;这才发现以往的所有技术革新淘汰的都是工具、流程和商业模式,而这次真正淘汰的是人;这才发现不是经济环境不好了,而是自己不行了,自己的企业不行了。

不是经济环境不好了,而是你不行了_第1张图片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政治经学中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了生产力的一个新的重要因素,知识要素的价值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如果你被这个时代淘汰了,那真的有可能是你的知识错了、没有更新了、甚至是没有了。佛家有句术语“所知障”,我理解的就是所知即所障,即认知出现了障碍。

陈春华老师认为认知障碍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障碍是摆不好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太过自我。与人、环境和组织的关系都错了,基本得不到认同,自娱自乐。

第二个障碍是总是相信我们相信的东西。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总是认为自己相信的东西是真的。

第三个障碍是你的经验。因为现在社会的变化根本就是一个你从未经历过的过程,你一直都是再用惯性去走,根本就不是在应对变化,所有经验根本就行不通。那如何突破认知的障碍呢?

那我们就要重新理解什么是知识。知识已经由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动词,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识,因为只有识了才能变成智慧。既然知识是个动词,就要有个过程。

我认为所有知识的开头都应该是数据,如果是一个直觉和想象那将是一个很悲剧的事情,因为你要为你这个直觉和想象先去搜集验证它符合客观事实的数据,这个过程很浪漫也很不确定,就像抓彩票;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有了信息,信息时代的信息就像海一样庞大,我们随处可得,它很丰富但也很有可能把你淹死在这个海洋里,因为它只是形式上的知识,还不是真正的知识,比如读书,书只是数据,你读了最多就是处理了数据,形成了信息,而不是智慧;那下一步要做什么,就是要鉴别什么是有用的信息,经过鉴别的信息才是知识当中的知,有了知才有术,才能有方法论的产生;然后再通过行动和反射来验证方法论的正确性,不断进行纠正;最后形成识,也就是智慧

每一次这个知识过程的重复,就是一次认知迭代,智慧的更新,而且现在这个迭代的频率越来越快,知识的淘汰也就越来越快。所以突破自我唯有不断的自我认知迭代,不断的重启我们的认知过程。

不是经济环境不好了,而是你不行了_第2张图片

自我认知迭代的过程,实际就是终身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几个原则

第一,站在更高的维度去发现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因为只有维度高了,时间的维度才会被放大,才能不会眼光短浅,只看眼前,发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元认知,做出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应该比努力更重要。

第二,不断有目的的去“放弃”。我是做人力资源服务的,在这个企业招不到人的大环境下,有一次我在听一个老板在讲他们企业的人力资源策略的时候提出了一句话,就是“定时、定量、定标准裁人”,让我很是佩服,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策略,就是一种有目的的“放弃”;

第三,就是持续的理解外部。因为变化都在外部,还是那句话“除了少数天纵英才以外,大部分人都是环境的产物”,不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最后就会成为环境淘汰的产物。

第四,就是要预测未来。预测未来不是要求你预测的对不对,是要求你为未来做好准备,中医有句话“冬病夏治”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等到冬天来了,得病了再去治病,就已经晚了。

不是经济环境不好了,而是你不行了_第3张图片

以前,个人和企业生存的法则就是别人比我做的更差,天天等着别人犯错误;而现在个人和企业生存的法则,不再是不犯错误,而是要比别人做的更卓越。

面对充满着极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动荡的未来,淘汰的都是入门者和应付者,代替的也不是科学家和学者,而是那些做事情得心应手的做事专家。

如果说你的胜任力是被逼出来的,那么你就有可能被淘汰, 这个时代科技和技术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同时也给我们创造了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是经济环境不好了,而是你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