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位到算法本位——《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下)

这是《未来简史》下部分的读书笔记


6.增长的诅咒


现代人一生下来就无意识地和这个社会签下了一份契约。你的吃穿住行中的一切,甚至所思所想,几乎都包含在这份契约中。

作者认为这份契约其实很简单,就是:自愿放弃一切意义,而去换取力量。在诸多力量中,“增长”毫无疑问是最为强大的一种。相信增长能解决一切问题,成为一种潜藏的在科学表象下的新信仰,也是一种偏乐观派的未来畅想。是用很多未来的可能性去反驳现实的残酷性。当然,充满希望总是没有错,但是要在正确认识现状的基础之上。

回顾每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几乎无一例外是造成过生态系统异常乃至崩坏的情况。增长带来的问题几乎和福利一样多,却又需要更快的增长去维持和解决,就像是一种诅咒。无法否认资本市场经济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福利增长,却也带来了可能毁灭我们人类自身的隐患。这根本不仅仅是一个选择雾霾而高质量生活还是选择田园而刚好温饱的问题,可能还是一个我们还准备在地球待多久的问题。

其实,这种诅咒不仅仅适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甚至也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增长。拿企业来说,现在的创业公司追求的就是一种增长加速度的指标,以更快的增长来获取更多融资,才能扩大乃至维持先有地位,进而获取更快的增长。

这也就是王东岳提出“递弱代偿”的依据之一。

7.人本位


在现代世界之前,人类很长时间都是处于神本位的状态中,人们都是从神的旨意中去寻找意义。而人文主义革命则将神本位变成了人本位。人类所有的意义都来自于人类自身。这种转变将整个社会的运行方式都改变了,包括政治、经济、教育、艺术、伦理等各方各面。

在前面也提到过,这是一种人类对自身独特性的认知提升。人不再承认自己是附庸于神的物种,而是一种能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物种。但是,当现代科学开始让人类认识到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差别的时候,这种独特性将随之丧失,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人文主义将会被替代。

人文主义三大派别的战争以自由主义获得全面胜利为结束。从结果来看,自由主义是和20世纪的科技发展程度最为契合的一种理念。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人文主义的价值驱使下,科技还在加速发展,从而有了第一章中提到的三个新的议题:永生、幸福和成神。而这些问题用旧有的价值伦理观解释不了,这就需要一种新的『宗教』来加以说明。目前来看,这种宗教就非『大数据教』莫属了。

文中还提到了中国这个异类,既不是全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也不是全部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而可能正是这种状态下,中国比美国更容易的去接受这个诞生于硅谷的新宗教。以目前的美国大选的结果来看,美国民众对于新宗教的接受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8.算法本位


由第八章开始,算是真正开始讲现在以及未来了。基于人本位的自由意志和主观体验在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中开始渐渐崩塌,算法却意外的被生物学家而不是计算机科学家推上的神坛。由此,一个『算法本位』的世界观即将建立,逐步的替代原来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在之前,人类控制自己的一切指令均来自于自身的大脑,但是神经科学在人类的大脑上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外部设备也能给身体发送指令,而这种外部设备是由基于硅基的算法控制着。更加让『现代人』感觉到恐惧的是,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是否有受到这种控制,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自由意志』也许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幻觉。

虽然,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一个实体的外部设备发送指令给我们。但是,我们却无时不刻的处在一种被『行为设计学』规划好的现代社会之中。按流行的说法叫做『套路』。只是我们未曾意识到这些无处不在的『套路』。高境界的套路,对于旁观者来说叫做套路,对局中人来说,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真实。或者说,高境界的套路是对这个社会规则、对身处这个社会的人性有非常深刻的了解之后才能实现的。

从『神本位』到『人本位』再到『算法本位』,人类世界的权威也随着而发生变化。当权威都移植到算法上的时候,人类将产生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阶层——无用阶级。

我猜想,可能有两种方向。第一种是:这个阶级内的人将完全同质化,个性也许不在是这个人群所能拥有的追求了。第二种是:这个阶级内的人将极端多样化,算法将满足所有人各种不同的需求。也许由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说,可能更喜欢第二种可能性。

当然,还存在一小撮的人类将超脱于算法至上,被作者称为『神人』。这些人将维护这些算法,让这个社会能够维持运转。但是这种情况下,所面临的太多伦理问题,现在无法预测,作者也只能蜻蜓点水般的谈及一些。

9.意识与非意识


自笛卡尔提出意识和物质的二元论以来,不管是从愿意相信人类自身独特性的角度也好,还是从我们自身的对自由意志和主观体验追求的角度。意识这个概念已经渗入到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了。然而,随着神经科学对大脑的进一步探索,意识变得不只是人类独享的概念。猪有『意识』,狗有『意识』,飞蛾也可能是有『意识』的,由此推算,计算机也就可能是有『意识』的。

但是,在典型的二分法之下,意识与非意识的界限变得异常模糊。然而,科学界更倾向于直接将『意识』这个概念直接放弃。这种放弃,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所有的主观体验,而只是放弃人类的绝对特殊的地位。

就像上一小节所提到的,我们逐渐地放弃了以人为主体的世界观,转向了一种以算法以数据为主体的世界观。当我们无法用原有的方法论去解决新的主体的时候,我们便需要寻找新的解决之道。原有社会体系的崩塌也只是因为我们无法去处理新增的数据,从而寻找更高效更畅通的处理数据的系统。因此,数据主义提供的最终方法就是:让『信息』自由。

另外,以数据为主体的世界观下衍生出来的问题是:人类在世界中所处什么位置?

作者告诉我们他推测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种情况:大多数人将毫无用处,少数人将超脱于生老病死的束缚,却无法超脱于数据的束缚。

不管这种可能性是否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至少是可以作为警醒告诫自己,并引发更多人的思考未来的走向。也许真的就像马克思主义预言资本主义最终灭亡一样,最终可能反而是警示了整个社会,从而让历史的走向不一样。

10.总结

现在,人类所将要面对的新物种可能类似于其他动物面对智人时的情形。一有不慎,则可能是灭种的后果。

很多科学家和科技领袖,如霍金、比尔盖茨等,都对研发人工智能的投入力度表示了强烈的担心。认为人类已经来到了自取灭亡的危险边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悲观的。乐观派认为人并不会丧失掉主体性,并认为技术总是中立的,可以用来向善,也能用来向恶,关键还是看我们人类怎么去利用和引导。

不管怎么样,就像书中最后提到的一样,我们在这个数据和算法充盈着整个世界的时代,我们必须无时不刻的去想着三个问题:

  •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人本位到算法本位——《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