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词集 | 晁补之《满江红》

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余里。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清时事,羁游意。

尽付与,狂歌醉。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宋时新旧党争,不争是非对错,只看分属阵营。苏轼的弟子知交们,跟着他治学,也跟着一道被贬。有的人敏感脆弱,据说得知被贬时会呜呜流泪,比如秦观。也有的人看透人生,却过了头,变得很消极,比如晁补之。

这首《满江红》作于他被贬去信州(今江西上饶)途中。

从亳州到信州,一路南行。叹“浮生飘荡”,相聚时难。今泛舟水上,但见“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随口问渔夫,哪一处的菱叶与荷叶最茂密。

一番简单记叙,描述自己“赴玉山之谪”的路途场景。挺喜欢这一句的,“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简直一边读一边能看得见那色彩。芳草近,青山远,形成一个层叠的视觉效果。而后夕阳倒映,水面清碧,斜阳的倒影随着船桨划动而闪烁着粼粼红光。这画面相当宁静,相当好看。

文人在落难的时候,看见的也还是清雅之色啊。

第二段为遣怀。

无论清平(太平)时候的事,还是客居异乡的情绪,好的坏的,都一并随酒尽销了。“尽付与,狂歌醉”。好在,我有像阮籍阮咸那样的有才之士作为知己。

但是,我依然无法像陶朱公范蠡那样散尽千金,泛舟五湖,也未能如陶渊明一般归隐田园。就算我所在地方(楚地)的风景比家乡更好,我又能和谁一起呢?

故而整首词的情绪到这里是低落消沉的。

身陷浊世,有的人殚尽竭虑杀一条血路出来。有的人不愿煎水作冰,故而寄情山水或佯作狂放,向往归隐,“似朱公江海去”,或“成陶令田园计”。

这样的情景,似乎从未曾消失。哪里都有算计、斗争和压制。哪里也都有不平、反抗或退让。个性使然,有人愿逆水前行,有人便随遇而安。和晁补之他们相比,现代人算是幸运得多。但负一身文武艺,不愁无处寻买家。

只是无论在各种境遇,作何种选择,也愿境随心转,安然受之。如苏轼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词集 | 晁补之《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