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梳理一下学习的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无论成为你自己,还是自我实现,其中都有一个关于自我的看法:人最宝贵的,就是你自己.所以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你自己活出来,而不是被文化规范所教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我” 就是一个人在过往的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 这里的一切体验,包含了三个部分: “我”, “你”,和我们之间的动力. 这个”你”, 指的是万事万物,是 “我”之外的一切存在. 那怎么可能认识一个人的 “我”呢? 这个要联系到杰斯提出的现象场,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

我们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 必须要深入了解一个人的关键体验,还有这些体验发生时的现象场. 必须把一个体验发生时候的现象场勾勒出来,一个人的记忆才会被提取,而深度体验才会被唤醒.这样一来,我的体验就会被你看到,就相当于,我向你敞开了我自己,而你把我作为关系的中心,听到我的体验,我就感觉,你给了我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等等,这就是爱!相反,也是一样的。

可以用这个理解来解释一下相爱的过程。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常常是几个月、几年,甚至一辈子去了解彼此的体验和现象场,他们又同时拥有彼此的现象场,和共同的现象场,这就是爱产生的过程。文中老师例举的心理学家设计的短时间相亲节目,就是把这个可能漫长的历程给浓缩了。长程精神分析治疗,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只是精神分析师不向来访者敞开自己的现象场。

文末老师提出了一个联想: 任何两个人如果全面了解了彼此的体验,都会爱上对方,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如果“我”能懂得任何一个人的全部体验,就会发现,“我”和“你”,是一回事。

这篇文章的学习,在看老师的整篇文章都觉得每句话都说得很有道理.武老师总是说得这么通透,来龙去脉说得很清楚,肯定很有曾经感啊。自己貌似都词穷了,不知道要表达什么了,只想再去体验一遍老师说的这个感觉.

是的,在我们跟别人相处的时候, 愿意跟对方敞开了心扉,就是把自己的过去经验的总合都敞开了,并且得到共情和无条件接纳的时候,我们就会对对方委以很深的信任,虽然不一定会产生爱, 但是我们跟对方肯定是惺惺相惜和睦相处了.  以前非常不解, 为什么有夫妻或者情侣,两个人的外貌形象相差天壤之别, 却能够走在一起,并且相处融洽, 非常恩爱. 原来爱, 并不仅仅是靠外表的吸引, 内心的共鸣, “你”就是”我”的这种感受, 这才是爱的核心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D18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