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雨教授讲座有感

     

听杨雨教授讲座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意间在优酷搜到一段中南大学杨雨教授的讲座视频——《湖湘大学堂2013——中南大学杨雨教授报告会》。作为杨老师的资深粉丝,我豪不犹豫地点开观看了。看完后,受益匪浅!

收获一:再不相爱,我们就老了(杨老师原话)

      我知道有屈原、有《离骚》、有《楚辞》……但很惭愧,对于这些的了解我仅限于“知道”,我从未详细了解过屈原的生平,从未完整地读完《离骚》、《楚辞》,因为那些文章太晦涩了。今天观看的这个讲座,杨老师讲解了《子衿》和《山鬼》,一个是邻家女孩的那种小儿女的抱怨:即便我不去,你就不能发个微信给我吗?一个是“恨我来太迟,爱人已不见”的自责。杨老师很风趣幽默道:“男孩儿们,如果你们约会一定要提前半小时到,不要让女孩子等你;女孩儿们,如果男孩子偶尔迟到一会儿,是可以原谅的。”这些话瞬间让我想起了杨老师在《问世间情为何物》签名售书会上时,那些把她包围的男孩女孩。杨老师还说,她对爱情的看法是:再不相爱,我们就老了。哎,我再也没有机会单纯地享受一下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者花前月下的美好,惆怅啊!

收获二:何为和谐?

      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认为和谐就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而杨老师提到:和谐实际上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让我想起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各个阶级、集团思想的交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盛况。对啊,如果天下人都是同一个思想、同一种政见,那社会还谈什么发展呢?如果社会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怎么能提高,进而肯定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再一个,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显示出社会的和谐度和包容度啊。

收获三:要不要教孩子背诗、学国学?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扰。我喜欢国学和诗词,也很希望能让孩子去体味其中的美妙和博大。但很痛苦的是,我教孩子,孩子背得快,忘得快,而且基本上是体会不到那种意境之美的。杨老师谈到她的女儿,在模仿妈妈吟唱《上邪》时,体味出了“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深情与美。她说:“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家长怎么样去营造环境,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影响、教化更有效,更持久。”一语中的,令我听后醍醐灌顶。对啊,我爱看《中华好诗词》,他不就是成为了那个节目的忠实小观众么。至于体会和感悟,我静等他慢慢咀嚼和品味吧。

收获四:知识改变命运,精神丰富人生。

        这句话是讲座台上刻的一句标语。人到中年,我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和睿智。每当我在工作上无能为力时,总会想“我要是多学点知识就好了”;每当我为生活中琐事愁苦忧郁时,总会想“我能再做些什么事摆脱窘境呢”;每当我拖着劳累的步伐回家,想到晚上能有几个小时的时间看看书,写写字,我是多么愉悦啊……

        知识能丰富一个人的阅历,加深人的思想深度,增加人的生存能力;而精神丰富了,你能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顺境中保持清醒,在平淡中更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幸好,我没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今晚还有对自己的反思。

在杨雨老师的解说下,《山鬼》是那么美,那么形象,那么易懂。我被杨老师的讲座深深吸引,也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中国的历史朝代我还没捋明白,尤其是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和有政权重叠交叉那些朝代;我对诗歌的背诵更是少之又少,除了会背“鹅鹅鹅”就是“锄禾日当午”……更别提诗歌的发展史及门派别类了……

        杨老师是个很随和很平易近人的老师,以前也看过她的讲座视频,学生们都会在听的过程中被她逗笑:她曾打趣一个种过樱桃树、就读于文学院的学生,“你是农学院来的吗?”;她给女儿说错所谓的“正确答案”后,解嘲自己“女儿再也没问过我关于诗词方面的问题”;今晚的讲座中,她半真半假地说道:“ 革命的时代,有湖南人,中国不会垮;不革命的时代,湖南盛产土匪。”

美哉,我杨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杨雨教授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