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8年,又一不法之徒落网。
1992年3月20日晚,就读南京医科大学的女生林伶忽然失踪。3月24日,警方在学校一号楼天井中的一个窨井盖里,发现了一具头朝下塞入井中的女尸,正是失踪女生林伶。警方在尸体内发现精液,并保留了DNA样本。
正是这存放28年的DNA样本将警方引向了那个不知面貌,不知所终的凶手。
经得起等待的DNA测序技术
随着微流控技术和光电微制造等新领域的加入,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简称NGS)技术诞生,并克服了Sanger测序法成本过高的缺点。在2011年,把一个人全基因组的测序成本降到1万美元。
为保证法医物证的准确性,研究人员专门用强奸案现场提取的,在干燥室温条件下保存了14~32年的48个阴道拭子进行了实验分析,几乎所有样品(97.9%)中都确定出了等位基因,完成了基因比对。而DNA测序分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强奸受害者体内提取的DNA样本中,大部分还是女性的体液,男性的体液样本不只不纯,存量还可能很少。用常染色体STR分型系统检测这种混合体液时,只有在男性体液成分达到1/50~1/10时,才能确定男性身份。而用Y染色体STR分型系统检验时,即使男性体液成分只有1/2000,也能确定男性身份。
而Y染色体STR分型的本事也不止这些。
大义灭亲的祖传染色体再先进的DNA比对技术,仅有现场采集的样本,没有嫌疑人的DNA做对比,警方也无法破案。
28年前,南京警方花了好几个月都找不到的嫌疑人是怎么冒出来的?靠至亲的“举报”。
这个至亲不是人,而是每个男性都拥有的“祖传”Y染色体。
除了小概率的基因突变,Y染色体基本可以做到代代相传,通过Y染色体也能准确的联系到爷爷、爸爸、儿子、孙子、兄弟等父系血亲。
2010年11月5日,沛县一男子麻某侠因其它案件被警方盘查,并采集了遗留现场的血样。2020年2月21日,南京市局法医中心和沛县公安局刑警大队DNA实验室发现,麻某侠的DNA数据与28年前南医大命案死者体内提取的嫌疑人DNA数据高度吻合,可以确定南医大命案的嫌疑人与麻某侠为近亲。
一旦圈定目标范围,警方的侦破效率就大幅提升了。通过对麻某侠的家庭系统排查,警方迅速圈定了十几位符合年龄的男性亲属,并连夜进行比对排查,最终确定了既符合作案嫌疑人年龄,又在南京定居50多年的麻某钢。
2月23日早六点,警方在麻某钢家中将其抓获。经鉴定,麻某钢DNA与南医大命案死者体内提取的嫌疑人DNA数据完全一致。麻某刚也对强奸、杀害南京医科大学女大学生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历时28年的重大案件,在现代科技手段的协助下仅用几天时间就破案了。
无独有偶,白银连环杀人案中警方提取了23万枚指纹,对10万人进行系统排查,都没能找到头绪,要不是高承勇的远房堂叔因另一桩案子被录了 DNA,平日里“遵纪守法”的高承勇可能至今还逍遥法外。
当然,即使是同一条Y染色体的传人,与罪犯血缘关系越远,家庭成员越多,需要排查梳理的嫌疑人数量也越多。但比起综合排查相关人员的年龄、外形条件、作案动机、不在场证明等线索,通过Y染色体排查家族成员更简单,也更高效。
对于警方而言,在案发现场提取DNA并不难,但在茫茫人海中准确揪出犯罪嫌疑人做基因测序就不容易了,毕竟基因测序的成本不低。
那么,Y染色体STR分型系统是如何让亲戚“找上门”来“大义灭亲”的呢?
事半功倍的DNA数据库
犯罪学研究发现,性犯罪和严重的暴力犯罪具有极强的重复性和连环性。
弗吉尼亚州通过对11所监狱服刑人员的调查发现,22.7%的人在释放三年内会再犯暴力性犯罪。
如果将服刑人员的DNA数据整合建成数据库,发生刑事案件发生时,侦查人员可以通过将犯罪现场提取的DNA样本与DNA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提高办案效率。这种方式也对有案底的刑满释放人员也起到了震慑、警示的作用,能抑制其继续犯案。
即使没有比对出犯罪嫌疑人,还可以像南医大案件这样,将不同案发现场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比对,从中发现关联线索,提高办案效率。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将比对过程智能化,进一步提升DNA鉴定效率。
自1995年英国建立第一个国家法庭科学DNA数据库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纷纷建立起自己的DNA数据库,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和大部分国家一样,在中国,只有罪犯和犯罪嫌疑人的DNA录入数据库,白银连环杀人案中高承勇的清白案底还是会让他变成“海底针”,不是所有“海底针”的亲戚都会“自投罗网”。
也许我们的DNA数据库还可以再广泛一些,既能让广大公安干警摆脱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窘境,又能早日破案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更要把对法律的敬畏安入人心。
毕竟,Y染色体STR分型系统再好,也不能全靠案犯的亲戚大义灭亲吧。
参考资料:
王骏,无远弗届的DNA侦探
郑秀芬, 王小娅. Y-染色体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作用[J]. 中国法医学杂志, 1998(03):183-18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494960773982469&wfr=spider&for=pc
荣婧. DNA数据库——科技时代下的双刃剑[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4(3Z):311.
张健, 侯一平, 唐剑频. Y染色体的多态性遗传标记及其法医学应用[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2(5):420-424.
尹烨,《生命密码》2018-11
▼点击图片阅读 |恳请大家别再对非洲沙漠蝗流口水了!
点击图片阅读 | “钻石公主号”上发生了什么,多国籍乘客的开支谁来承担?
点击图片阅读 | 网课是如何逼疯老师、学生、家长,并笑死网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