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就到了冬至,这就意味着2019年不远了,离过年的气息越来越近了。每个人都要给出一份2018年答卷了。本来想等到下个礼拜,元旦前一天,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那个时候情感就没这么泛滥了,难得最近被主编盯着写一些煽情的文章,趁现在有感觉,写吧。本文不在于逻辑,在于情感。
说些这一年我的感想吧,今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兵荒马乱的一年,可以说这一年都在为一件事情努力。
昨天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们总是会说,害怕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仅仅是为了活出自我;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结论先行,为了达到目的,我们需要一些改变,甚至撬动你的上司,才能拿出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哭诉自己可怜,不如整装待发,交出完美的结果。眼泪是廉价的,结果是昂贵的。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2018年,那就是“讨厌的自己”。在工作当中,有些事情我还不太理解,不喜欢;有些人不想打交道,但逼着自己去打交道,终究还是向社会“低头”,做讨厌的自己。
讨厌吗?不讨厌。
我始终记得大佬跟我说一句话:你向往自由,那你就要先学会忍受不自由,唯有这样你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混着混着,3年就过去了
对我来讲,2018年头等大事就是转行,换工作。我在2月份过完年后,就已经开始看招聘网站,准备辞职的事情了,一直到9月份才真正意义上的转行。
从我动了转行念头那一刻起,注定2018年是难熬的,特别是下半年,面试的挫败,没人要,旁人劝阻。
很多人都劝我不要转行,说物流这行虽然机械化,但稳定,有港口在,没啥问题,白天上班,晚上写点文章稳定又安全。我家母上大人看到我被一家当地的知名文化类公司拒绝了,也劝我不要在动转行念头,还是在等等,说没有关系转行太难,甚至说等到我结婚之后在动转行念头。
我也纠结过,想着要不在等等,还是做回老本行,工资还能上一个台阶,但我始终无法说服我自己。我真的受不了在一个温水里,每天对着发票,对着一堆的文件,做机械化的事情,对我来讲,做10票跟做100票,1000票单据没有区别,除了港口换了,流程都一样,没有任何成就感,之所以能做,全靠责任感撑着。
就算写职场文章,就这样的工作内容也写不出花来,因为永远都是在重复一个流程化的事情。
如今如愿换了行,但面对的压力也大。即便业余写文章,有一点底子,但商业化写作,需要考虑市场、受众群体、成本、领导。很多时候不是你擅长什么写什么,而是你什么都不擅长。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有点手忙脚乱,一边要适应新行业的规则,一边要熟悉业务,一边在业余要学习如何写新闻类文章。
很多时候,稿子要被毙5,6次,为了一篇文章的标题,要想5个以上的标题,学习经济类的知识。别人花1小时能做好的事情,我需要花3个多小时才能搞定。
直到现在,我有时候都会自我否定自己,怀疑自己其实真的不会写,是太高估了自己。
可问我后悔转行吗?不后悔。因为每一天都是未知的。你不知道下个采访的对象,他是什么个性?他会说出什么?我要做什么临场反应?你不知道下个要面临哪个新挑战,你是在期待而又紧张中度过。不像做物流的时候,所有的流程都固定住。
现在,唯一出路就是逼迫自己时刻准备,时刻储备知识,才能在急用的时候发挥出价值。
前几天我去参见一个经理人研讨会,有个经理人提到:毕业之后,多数人都会走向平庸。因为大多数人会自觉的对现状很满意,觉得收入还不错,蛮稳定的,就这样了。等想要改变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走不动,也不想走了。
还有,昨天在一个运营群里,不少人年底辞职,想要找工作,有些人学历低,受邀面试的就是一些A轮的小型创业公司,甚至有些人跟人事谈薪水的时候,自动降一档。醒醒吧,鸡汤文里的主人公,不会是你,大家都是江湖上混,过日子,踏实点。
鸡汤文告诉逆袭,奇迹,但现实是残酷的,哪有什么狗屁逆袭,奇迹,靠的都是厚积薄发,一点点路走出来的。
你选择什么行业,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就决定了你的职业之路。就像一个大佬说的:多少人混着混着,混完3年,毕业5年内,如果你没有去大公司,你这辈子去大公司的概率很小了,除非你去打杂。
因为你的身价在掉价。
生活不是言情小说。很多人嘴上说我这辈子最想实现财富自由,可你又心疼自己,舍不得吃这苦,那苦,说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又羡慕安稳的人可以每天泡在泡沫剧里。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怎么不上天啊!
佛说“因果轮回”,有舍才有得。你想要过什么日子,你的职业规划的方向在哪里,那你就要想尽办法去靠进,而不是抱怨或者原地等待。
原地等待没有任何机会,而且只会拖垮你。会让你包袱越来重,到最后你什么都没有改变,只学会了任命,佛系,随缘,随便。
习惯需要迭代
今年我养成一个新习惯,每日看一个TED视频,大概是7月份开始,截至到现在已经看完170多个TED视频了,到月底可以突破200个。无论多忙,多累,都坚持看一个视频,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
我想说的不是养成习惯的重要性,而是想要说习惯需要迭代,这样才会有成就感。
刚开始2个月,我就是按照正常的方式看TED视频,主要为了养成习惯。从第3个月开始,我开始用1.5倍的速度看视频;到现在,我听音频节目,听书,还是看TED视频,都有1.75-2.0的语速在听,明年我打算挑战2.0-3.0的语速听。
用加倍的语速听文,然后在白纸上尽可能写下听到的关键词,还有主要内容。写完后在查漏补缺。其实,我当时会选择用加倍的速度听东西,是因为正常的语速实在太慢,很无聊。我就尝试加一档会不会好一点,结果上瘾了,发现用加倍的速度听文,会让自己的思想更集中。
最重要的是,这事帮了我一个大忙。前段时间,我参加的研讨会,要把现场说的话做成会议记录,结束后要写成新闻稿,发到微信公众号上。虽然有录音,但我不可能等会议结束后,在一点点听录音,把稿子写出来。
只有现在做会议记录,听清楚领导的关键词,主要内容,边听边写成文章。这就需要你高度集中,脑子还要手快,现场话筒有时候还不怎么好,有些人说话口音不准,或者含糊,有些人语速快各种情况,如果你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或者来不及做记录,会拖团队后退。
所以在平常的时候,尽可能给自己制造一些噪音或者麻烦,给自己的习惯加一点料,这样你不仅有成就感,而且还能将你的习惯演变成一项技能。
我始终觉得习惯的设置要满足I+1,这样才会有动力,能让你的习惯发挥最大的价值,总是一成不变,很容易喜新厌旧。
你要能耐得住寂寞
以前,我还一直给自己找借口,斜杠青年是有自己业余生活的,有时候还是很犯懒。
但我在现场听完一个人斜杠作息表,就彻底闭嘴了。因为采访遇到一个人,她是斜杠青年,自己本身有留学经验,然后利用线上教人托福,本质工作是做活动策划的。这样两份工作,按照正常来讲,教人托福靠吃老本就行了。NO!她说:“想要别人找你教托福,你自己要一直保持竞争力,不然没有口碑。”所以她每天都在保持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就是没有业余生活的。
我自己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这一期TED打卡群,我设置了2次没打卡的机会。但是,从原来有10几个人到现在就3个人,还是加上我自己的,到现在为止,她们没有中断过一次,有一个人甚至每看一个TED,写成一份读书笔记。上一期也是这样,到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就2个人。
很多人要么觉得太无聊了,每天打卡,觉得没有激情,太忙,坚持一个月基本上都自己走了。(我要的人也从来都不是一个月,21天的人,嘿嘿)
现在市面上很多打卡或者付费课程,都以21天为噱头,然后要用各种的物质奖励吸引人。从营销角度来讲,这是一种手段。但从个人而言,什么时候我们的坚持这么廉价?
以21天为标准,还需要大量的物质刺激,这就好比你小时候做了一件好事,你妈要奖励你一颗糖,老师要给你小红花一样。
可职场上,你做的好是本分,没有哪个领导因为你某件事情做的好,然后立刻给你加工资,你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做好,才有机会好么?
很多时候坚持是孤独的,在外人眼里,甚至是无聊的事情。可是,你如果仔细看那些有所作为的人,他们都是能忍受孤独,耐得住寂寞的高手,有些人甚至根本不需要外部物质刺激,需要有人催,就能忍受。
你离喧闹越近,注意力越不集中,越没有定力,越受不了孤独。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都是从枯燥的小事开始。
生活不是电视剧,每天都有冲突,都有小三,很多时候你自己就是小三,自己给自己加戏。多数情况下,坚持一件事情,然后每天做好它。
害怕说你要做“自己”
以前我挺喜欢说要努力“做自己”,但现在我很少说,因为太幼稚。我开始慢慢理解古典老师说的:年轻人,我最怕你说要做“自己”这句话含义。
因为我这个年龄段,也许连“自己”是谁都还不清楚,就更别提做自己。所谓的做自己,只是一直待在舒适区,做一个逃避现实的逃兵罢了。
你想要做自己,就要先做让自己讨厌的人开始。
我的2018做了这些事。
个人公众号:谢小迪(xiexiaodi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