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发给我一篇文章,标题是《孩子高情商,是培养出来的吗?》答案是:高情商是培养不来的。
文章认为孩子的高情商只有两个途径,
一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必须是高情商的;
二父母不去教育或干预孩子,闭上嘴,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总结,自然能悟到真理!
为了说明观点,作者例举了2个事例,
第一是她用友好的方式对妹妹,妹妹也就能用友好的方式对她。
第二是看到父母打招呼,而不被要求去打招呼的孩子,终归有一天会自己学会打招呼。
作者认为高情商只能是父母给予了无条件的爱和不予调教的自由才能实现,而教导与干预都是多余的,只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朋友告诉我这个作者李雪在心理咨询圈里颇有名气,她的前夫则是更有名气的武志红先生。我很奇怪她这种反教育的观点是如何来的,遂上网查看了她的博客文章,有三个标签跟她密切相关“爱与自由”、“精神分析”、和“禅修”。
按李老师所说,纯粹的爱和自由,就可以让孩子获得高情商?也许吧!父母做出榜样,然后让孩子自发学习和领悟。但恐怕李老师过于理想化,世界上99%的父母对待自己孩子时都无法做到绝对的高情商,总是伴有粗鲁、担忧、怀疑,所谓关心则乱,若是李老师自己也有孩子就能明白了。另外,孩子成长中相处的对象不仅仅是正努力在学习“爱与自由”的母亲,还有更多的家庭成员,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以及之间的互动方式各异,也是孩子观摩的对象。要留待孩子自己领悟辨别是非并去芜存菁实在是太困难了。
我想起好多年前在上海遇到的一个孩子,6岁了,长得虎头虎脑,看上去很是机灵,但是规则感很差,行为上不能自控,他的妈妈说孩子就读于“爱与自由”的学校,那里的老师强调爱,充分尊重孩子,不会命令要求他等等。正聊着时,老师走过来说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上了,妈妈尴尬地对我说,这种事情在学校也常发生,老师是接受的,也不会责怪。我当时年轻气盛不懂事,直言不讳地告诉这位妈妈:要是您孩子在外头也这样,我保证他很快就会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和被排挤,这种所谓的“无条件的爱和自由”到底是对他好,还是害他呢?结果这个妈妈带着孩子气愤地离开了。但我一直认为,这种对爱与自由的推崇和绝对化的解读,实在偏离了蒙台梭利先生提出这个教育思想的本意。
被过度分析的原生家庭
在李老师看来,孩子的性格和成长深受原始的亲密关系家庭模式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原生家庭。一个人自身缺陷,例如讨好、胆小、恐惧感,都是源于他的童年经历以及与自己家庭中与父母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果敢、自信、宽容,没办法处理好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因为童年时,我们从父母那里受到过控制、怀疑、评判,所以“家会伤人”,简单说,你的家庭把缺陷遗传给了你。为了不让缺陷再传给下一代,父母要给予自己的孩子爱和自由,不评判、不教导、不控制。普通的父母自然是做不到的,若要做到,则可以通过禅修(上升到玄学和佛学)。
早年我刚刚入行时,常常有人跟我讨论“原生家庭”,这些人早已通过各种渠道对心理学有了诸多的了解,在谈到自己的情商弱项时,他们能不太费力地就把自己弱项联系到童年、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间的关系。
每次听完,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因为在他们的故事里,所提到的那些具体的事例:父母对自己不公正的评判、控制、父母之间的争吵在我的成长家庭也出现过。两个小时讨论下来,得出一个结论:我的人生问题的源头是我的父母,不由心生怨恨。而在2小时之前,我对他们还是满满的爱意和感激。
后来,武志红很流行,买了他几本书看,知道他的理论是精神分析。他擅长于中国式家庭模式和人格分析,引导人追根溯源,看到问题形成的过程。他的分析确实很有道理而且能够解释很多现象。但是他对问题如何解决,个人如何改善自身处境谈得很少。读他的文章,总觉得有道理但负能量很重,引导人不断地揭开幼年时的不愉快和小伤疤,给人带来的是痛苦而不是疗愈。
而情商与精神分析则是两个方向,情商更偏向积极心理学。简单说,情商不追究原因,而注重如何解决。不仅仅是童年,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愉快的经历,但不管过去发生了什么,我们都有在当下做出最佳选择的机会和权利。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情商教育,确实不是仅仅给孩子
谈到情商教育,或者情商培训值不值得,有些“专家”们有这样的声音:“孩子的情商主要取决于家长,如果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且在孩子有情绪时及时介入,告诉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孩子自然会优良的情绪控制能力。”这些专家偏狭地以为情商仅仅是指情绪能力,另外想当然地以为这些知识能力很简单,父母都应该会,然后能很轻松地教给孩子。
若是某位专家说,父母应该自己学会英语,然后天天跟孩子进行英语对话,何必花费大代价送孩子去上英语班呢?这种言论势必招人鄙夷。现在的学科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专业。情商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专家们”,请搞搞清楚再发言吧!
从本质上来说,情商能力是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之下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情商到底多大程度上决定成功,我不敢说。但情商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人际互动与内心精神生活的品质。不管成人还是小孩,都是需要的。而且我们绝对认同父母本身的情商对孩子情商的影响。这也导致了情商培训班的属性跟其他培训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我们所主张的有效的情商教育,一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我们将构建与提高自己情商能力的方法发展成工具,这些工具绝非仅仅适用于孩子,对我们大人也是完全适用的。相信果爸果妈们一定深有体会。不仅仅孩子要学会管住脾气,家长也要会,所用的方法与工具是一样的。这就给父母和孩子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语言体系和行为方法,分享彼此使用情商工具的心得,一起朝着目标努力。
最后,想给正在大果学习情商的果爸果妈们几点小建议:
工具再强大也只是工具,不会大过人。与任何学习一样,首先孩子要有良好的感受。逼着孩子用工具,只会适得其反。
对孩子学情商最大的鼓励,是您孩子发现大人们也在学习和使用情商工具,这会让他更清晰地看到学习的意义,也更乐意去使用。
学习情商工具最大的难点不在于工具本身,而在于对于自身使用场景的觉察和识别。爸妈们不妨多多跟孩子分享自己对这些工具的理解以及如何对应到自己的生活,这会极大地增强孩子对应到自身场景的能力。
如果您的孩子有一些坏毛病或不良行为,请给予一些耐心,要知道,他花了多年的时间形成的习惯,怎能指望两三个月就完全改变?
不要把孩子学习的情商工具只看成他解决当前问题的途径,这些工具是可以伴随他一生的良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这篇文章去年写于10月份,也许措辞会有些激动,希望各位看客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