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看房子:硬不起来。

关于90后买房这个问题,很有趣,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三年前任志强说:“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而三年后,90后正在慢慢占领房地产商的潜在客户名单。

然而,一部分90和在买房或者努力买房,另一部分90后却在迷茫。社交软件上这类问题越来越多:不买房会怎么样?租一辈子房会怎么样?这说明,在房价的高压下,新一代的社会人正在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试图在房贷和生活质量之间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这种情况下,房子的“刚需色彩”正在慢慢减淡。

当我们谈到“刚需”的时候,90后在说什么

“不一定吧,租房也挺好的。”小Y/女/94年/在校大学生

“看轻松程度,如果不过多拉低生活质量的话,买。”大海/男/94/在校大学生

“如果在一线城市的话,实在买不起啊,租房子也是不错的。”范范/男/95/IT从业者

“买。有归属感。”菊花/女/95/文员

“不买怕搞不定丈母娘啊。”茂利/男/93/数据运营

“考虑到小孩子的户口和学位,嗯,爸爸妈妈还是再试着拼一拼吧。”凹凸曼/女/92/网络编辑

“年收入100000+之前都不考虑吧。”宝男/男/94/快消行业从业者

“每个月买口红都吃土了,再买房……吃雾霾吧。”慕宝/女/95/在校大学生

“其实……我想买房车。”冰姐/女/92/互联网从业者

“不想买诶。爸妈有楼。”安安/女/96/在校大学生

一场自我与责任之间的拉锯战

相比起80后,在90后的置业观中,房子的刚需地位并没有那么“硬”。

在对“你觉得买房是必须的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能斩钉截铁地回答“是”的90后比较少。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一定吧。”“租房也挺好的啊。”“如果不过多拉低生活质量的话,买。”

而如果把回答者粗略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另一类是已经进入社会的新社会人。前者回答的落脚点一般会直接落到关于生活质量的考虑上,把又臭又长的房贷当成“生活杀手”,甚至有人说:“我其实不太理解为什么非要买房。”而对于后者而言,由于和现实社会有比较多的接触,他们给出的答案则是比较辩证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买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另一半。如果是自己的话,能买就买,等增值了卖掉赚一笔再买再赚。”Lion是做财会行业的,出来社会已经有两年了。“有老婆就一定要买啊哈哈哈。”他补充道。

九零后看房子:硬不起来。_第1张图片
如果娶到gakki我肯定买房


而另一个女生说,这要看她结不结婚,和Lion的回答有异曲同工之处。

前几年有一种论调,认为90后的责任感偏薄弱,有点自私,现在看来这种看法当然有失偏颇。90后的购房党,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出于对家庭责任的考虑。

至于“自私”,现在看来只是一代人身上新出现的人格特征无法被理解而或多或少被“妖魔化”的现象。这种新的人格特征就是“个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即个人意识到自己是个体,要求保留和发展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为了集体和责任模糊个性。这恰恰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只不过前几年90后群体还不够成熟,社会观念也没有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所以才显现出有点“畸形”的状态。

房子“刚需色彩”的减淡也恰恰是因为90后的这个特点。

“如果一个女人连我唯一的爱好的无法理解的话。”94年的蛙蛙说:“别说为她还房贷了,我估计娶都不会娶她。(手动白眼。”

如果你从小给我三菜一汤,我能忍受生啃白饭吗?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一路狂飙,直到2010年左右,我国的城市化率就基本达到了50%。

也就是说,90后的孩子大部分都享受到了城市生活的福利、受到了城市生活的熏陶,过的基本上都是小康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很“中产阶级”的。

他们有兴趣爱好,需要定期旅游,社交娱乐支出占了收入的相当一部分,他们喜欢进口蔬果,关注保健品,有很大一笔形象管理支出:女生需要买大量护肤品和彩妆,男生需要定期跑健身房。他们的生活中的“刚需”,远非基本的材米油盐这么简单。

为了房贷而舍弃这些,是90后们无法被老一辈人理解的“噩梦”。

九零后看房子:硬不起来。_第2张图片
哎……


虽然,随着生产力发展,城市生活的成本越来越低了,交通工具可以共享,轻奢进口可以海淘,现在甚至连衣服都有租用服务,但是生产力发展的另一方面,则是供给的进一步多元化,城市的诱惑越来越多,在这种大环境的包围下,追求“现世幸福”的新一代人,能为一栋没有生命力的房子而坐怀不乱吗?

聊完买房的问题后,有几个90后的朋友不谋而合地说,很怕以后给不了学生时代父母提供给他们的那种生活。他们大多是刚出来工作一两年左右或者是明年的应届毕业生,而那些刚出来工作的朋友,现在每个月都还要靠着父母的外援。

“每个月的工资一半以上全买镜头了,还有一半付房租。”蛙蛙说“摄影能让我硬起来,但房子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零后看房子:硬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