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等五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政法机关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意见》。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发布会,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洪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国庆、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介绍《意见》有关情况。
王洪祥表示,各地一些企业正在陆续复工复产,针对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问题,《意见》重点围绕如何完善法规政策、如何规范执法司法、如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如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法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12项工作举措和具体要求。
来看发布会要点:
严厉打击插手物流运输、欺行霸市、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
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的行为妨害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介绍,人民法院将立足审判职能,依法严惩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
主要包括:一是依法严惩车匪路霸、插手物流运输、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这些黑恶势力犯罪;二是依法严惩破坏交通设施的犯罪;三是依法严惩伪劣产品、假药劣药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的犯罪;四是要依法严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非法经营犯罪。
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江苏、山东等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审理了一些涉疫情犯罪的案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有力维护了疫情防控的秩序。
杜航伟介绍,公安机关对各类妨害疫情的和复工复产的犯罪活动开展打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依法严厉打击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非法捕杀、非法交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插手物流运输、欺行霸市、暴力讨债等有黑恶背景的犯罪,和哄抬物价、造假贩假,阻碍交通、破坏生产秩序等违法犯罪。
据统计,截止到24号,全国公安机关先后查处涉及疫情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2万起,刑事拘留4260人。其中,公安机关侦破制售假劣口罩等防护物资的案件6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60余名,查扣了伪劣口罩3100余万只及一批防护物资,涉案价值达到1.74亿元。
此外,杜航伟透露,一个多月来,全国公安民警和辅警有49人因公牺牲,他们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新时代“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新形象,有的同志是因打击犯罪光荣牺牲。
涉企业案件尽量不采取限制人身和财产的强制性措施
张述元表示,人民法院依法审慎地审理有关案件,既要有力震慑违法犯罪,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顺利推进。
“依法能够采取较为轻缓宽和措施的,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财产权利这些强制性措施。需要依法查封、扣押、冻结的,一般应当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对涉案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或者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等,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冻结。对于处于审判阶段的企业经营者,我们慎用有关羁押性的强制措施。” 张述元说,在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申请执行人急需用钱治病或救命,还是应当以生命健康保障为优先。
张述元表示,为了及时高效办好大量的民商事案件,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不打烊,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实行网上立案、网上开庭、网上辅助执行,提供无接触的司法保障和诉讼服务。
陈国庆也表示,检察机关,在办理涉企业的案件中,通过履行检察职能,尽量不采取限制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对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涉案财物,原则上也不予查封、扣押和冻结。对有自首,立功表现,积极认罪悔罪,没有太大社会危害性的经营者,一般依法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
陈国庆指出,对于处于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在押企业经营者,要及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变更强制措施不影响诉讼顺利进行,没有继续羁押必要的,要及时变更或建议变更刑事强制措施。
据介绍,深圳的检察机关从去年以来对涉及7家企业的12名企业负责人和技术管理人员依法变更了强制措施,由羁押改为取保候审,使企业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涉及企业案件尽可能地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陈国庆表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的一项新的诉讼制度。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对于涉嫌犯罪的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自愿认罪、真诚悔罪、积极赔偿,并且取得谅解、达成和解、社会危害性也不大的案件,检察机关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或者依法向法院提出轻缓的量刑建议。
陈国庆强调,凡是符合认罪认罚从宽条件的案件,各级检察机关都要尽可能地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充分发挥该制度在准确及时惩罚犯罪、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恢复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妥善处理可能涉嫌犯罪的生产经营活动
陈国庆表示,检察机关要通过履行检察职责,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依法惩处妨碍复工复产的违法犯罪,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陈国庆指出,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为推动复工复产、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开展的一些生产经营活动可能涉嫌犯罪的,要综合考虑企业经营者的主观故意、危害后果、违法情节,准确认定社会危害性,依照有关法律妥善处理。
陈国庆进一步表示,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对于违反有关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的,检察机关要依法提出纠正意见。要加强涉疫情防控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影响企业复工复产,损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违法执行活动,要及时建议有关部门立即进行纠正。对疫情防控相关的公益诉讼案件,特别是涉及到口罩、防护服等重要医疗防护物资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要准确的把握法律监督和支持复工复产并重的原则,积极延伸办案职能。
近期合同纠纷类法律咨询上升,主要涉及房屋租赁等
熊选国介绍,截止到2月24日,中国法律服务网从部级和省级两级平台一共接到涉及到疫情方面的法律咨询4195件,主要涉及到疫情防控期间劳动争议、活动纠纷、民事纠纷、消费维权、侵权纠纷、债权债务、社会保障大概7类法律问题。最近涉及到合同纠纷类的法律咨询上升。合同纠纷主要是房屋租赁类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类的咨询增多,主要包括到期延期、合同解除、商铺无法经营造成损失的租金减免等问题。房屋买卖合同咨询主要是成本增加导致的涨价,封路之后导致如何按期供货等问题,中国法律服务网对这些咨询及时提供咨询意见。
熊选国表示,中国法律服务网现在提供咨询意见的平均时间是66分钟,群众的满意度达到95.3%。在疫情期间,湖北基本上12348热线电话采取的是7X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
此外,熊选国还介绍,为复工复产企业困难职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的举措。如,将适当放宽申请法律援助对象的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对于与疫情防控相关,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赔偿等法律援助,广东、山东等地把经济困难审查标准放宽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疫情无法提供困难证明的职工,采取书面承诺的方式来申请;因疫情原因造成企业的关停减员、商铺经营受损、停发工资等导致群众生活困难的,司法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建立信息共享和衔接协作机制,明确免予审查经济困难的人员范围,免予对他的经济困难情况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