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或客户的阈值

“太平了”是一句容易听到的评价,一击必杀,具有毙掉创意兼灭掉信心的双重威力。

社交网络的兴起让中国的广告业大踏步前进, 原来不敢干不敢出街的东西,至少网上可以发啊,反正投入比CCTV少多了,反响不好也没那么高成本。

事件炒作病毒营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从Facebook上国外的小伙伴那里学来的方法,转身以十倍的速度和打击量投入到微博和微信上。今天还冒着热气的想法明天就变成了没人屑于使用的过时产品。是网民的阈值提高了,还是客户的阈值提高了?

所有品牌都在期待出奇制胜,同时花钱越少越好。总之越扯越好,越狗血越好。不好意思,当你在吐槽春晚不好笑全是微博老段子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笑点”已经比你更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蔡明还能年年自带弹幕是件特别值得点赞的事。

在写一个情人节方案之前去adsoftheworld上翻国外的案子,又看到了Wikinsons那个传得特火的户外:
胡子和玫瑰
来自巴黎JWT

在这个案例中,除了showcase拍得漂亮,想法简单又切实结合产品诉求以外,它又有什么深层的特点呢?

1 好奇心

人们的好奇心,以及处女座式的对“整齐”的偏好,这是驱动人们上前拔下“胡子”的第一动力。这个洞察是极为精妙的,就像捏泡沫一样,你不知道那到底是因为什么驱动的。

2 分享

这是这个案例中最应该关注的一点,它把属于恋人之间的爱分享给了所有人,把送花这个私人行为变成了一种街头社交。“幸福感”是这个创意内在的核心,如果心里没有爱,没有分享爱的意识,一定不会想出这个创意,或者在创意发想阶段就自我否定了。

把只属于“他人”的爱转变为面向每个人的爱,让路过的所有人都参与其中或被其影响,把温暖散播到所有人,这是非常高段的洞察。

而这往往也是国内的创意中所欠缺的,能做到“共鸣”已经很难,遑论“分享幸福”了。如果我们做,怕是要扯着嗓子喊“一起来分享你的幸福”吧!

3 客户同意了

非常现实的一点,这个想法客户通过并且最终实现了。没有抱怨“平”,没有抱怨是否能产生足够的声量,没抱怨如何线上线下结合,没抱怨……总之,这个并不靠出奇吸引眼球,不够耸动,不够恶搞,不够有动静的创意最终被完美执行了下来,而它表现出来的更只有“温馨”而已,和出奇八杆子打不着。

每次看到国外这种案例,都在感叹,在国内是不是能玩得起来?老外的幸福真简单。

受众或客户的阈值什么时候是个头谁也不知道。人家为你付费了,便期待得到与众不同的想法,这无可厚非。但是,好像没有什么钱是付给创意的吧?我们为投入的人力按人头计费,为投放的媒体计费用,为出差的机票和酒店付费,但有哪一项是为创意付钱的?没被执行出来前,所有的创意都不值一钱,可以直接打回,并且重复无数次直到满意的东西出来为止。

如果国内的哪个品牌能做出一个这样简单又温暖人心的创意,那一定是得道成仙了,Agency和客户一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受众或客户的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