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问的是对网易云课堂如下的奋斗模式如何看待。
正好对激励模式以及习惯养成有一些小研究,来抛砖引玉看看。
首先,我个人并不是特别看好网易云课堂的模式,反而是之前网易公开课我比较认同。为什么这么说呢,后者做的是相对『拔高』的内容,比如 Ted,比如国外优秀的公开课,本身门槛就比较高,去学习收看视频的人对自身的要求、对知识的渴望也比较强烈;前者做的是相对『普适』的内容,比如现在最丰富的计算机编程,还有一些人文类的课程,其模式也和大家大学授课非常接近。我不知道网易云课堂的用户来源如何,但是我(无端)猜测,应该还是在校大学生居多,而且现在大学进一步扩招之后,本身受教育的面也是铺的更开了,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绝大多数的教育资源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得。
如果我是一个优秀的、主观能动性强的人,我不需要课堂式的教育,也许我在学校已经受够了,也许我认为从实际项目、实践中学习更加快速;如果我本身对知识的诉求就不是很强烈,比如在校生太多不上课玩游戏通宵的同学,那他们想必也不会是网易云课堂的目标用户。因此,从定位上来说,云课堂有些许的尴尬,既想要抓住大的用户面(所有学生或者学习者群体),又做的是相对普适的教育内容(实践内容不够,与传统课堂接近),这样的话,就学习体验来说,创新是有限的。
然后来看看云课堂的奋斗模式。我之前在百度实习的时候负责百度之星编程大赛的工作,当时比赛的口号就是要做『业内的通行证』、『中国自己的 ACM』,换言之,我们希望比赛的结果和证书能够成为获奖者在国内外互联网公司畅通无阻的敲门砖。对于一个举办了8年的比赛,对于一个 BAT 之一的公司来说,这个证书是有分量的,但是依然不够。几大公司首先自己就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招募优秀的人才,一份证书想做到业内通用,除非是 Google 这样大家公认的公司,否则真的很难。
回到网易云课堂的问题上,一份证书要有价值和意义,必须是能够流通,也就是被业内认可的。网易颁布的这份证书的效力如何,我不敢断言,我只能说我自己并不看好。另一方面,就拿编程来说,广大程序员同胞们找工作时都是 show github 和 project,证书固然是加分项,但也早已不是评判的唯一标准。所以,云课堂的激励如果只是放在证书,那对很多用户来说,吸引力是不足的,因为没有办法说服用户在这里学习所能得到知识以外的东西的意义。
或许有人会说,知识学到了才是真本领。是的这句话没错,所以再往前看看,云课堂为什么要采用付费这样的模式,这在心理上是一种绑定用户的意图。这种方式是有效的,我因为一直写文章写博客,有一位朋友就和我签订协议,他一周也要写一篇实习感悟,如果不写,就要付给我50元,而目前,他已经坚持了近两个月。而我之前做习惯培养产品调研的时候,很多用户都说,要养成习惯其实只要让用户在产品里存比如两百元,坚持一天退回多少,没坚持就扣钱,最具有效力。但是,这个模式的效果没有那么好实现。
我没有具体的数据和用研模型,也只能说一些调研的结果。即使是提出这种付费养成习惯、绑定行为的人,自己也未必会花钱投入进来。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毅力是没有太强的信心的,也许有信心的人就不需要这些外力的作用就可以坚持下去。试问让你学习或者玩一个产品前先充值五十一百的,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产品本身想圈钱吧。综上所述,付费坚持学习是一种用户『外因』,但是这种『外因』并不够强烈,当用户学习知识『内因』不足的前提下,很难补充过来,倘若『内因』充分,『外因』又显得不那么必要了。
再来说一些课程学习过程的想法。我自己也经历过编程的学习,此前一直使用 C++,最近开始重新学习 Python,而在选择材料的时候我也认真考虑过网易云课堂和其他平台的课程,但是很快我就放弃了。一直以来,至少我个人都不是视频学习的目标用户,而我更推崇需求导向和项目中学习。在云课堂跟着视频学习,让我仿佛又回到了课堂上——但是我真的一点也不想回到课堂上,还是自主学习效率会更好。视频学习,会带着用户的节奏,而这个节奏是否是大多数人都能适应和接受的,我们不得而知,也许需要一段时间的数据积累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不过网易做的比较好的一点是更多的引入和老师的互动,而不简单的只是上传一个视频就完事,这个会对部分用户起到比较强的吸引。不过总得来说,在线学习还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内容需要做的优秀,但是互动减弱,学习的步伐总是会慢一些,一对一直接教学肯定是最有效的方式,当然这个不现实。
说了这么多,光说云课堂不好的地方了,抱歉抱歉。我对在线教育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觉得这是一块非常大的市场,也很有潜力。从最初我比较了解的泡面吧,到Coursera,又到现在的网易云课堂,所有人都在探索,也是真的想把教育做好。网易在这块花费了相当多的心思,找到了很优秀很负责的老师,我相信云课堂会越做越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