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楹联,留给书生玩味的文字游戏

第一山景区的西边是乌山脚下的天皇岭景区,有许多历史建筑,包括红雨山房、吴清源围棋会馆等。不过当看见红雨山房等一排建筑虽然样式颇具古风,却都修整得崭新,顿时觉得兴趣不是太大了,反倒是旁边乌山东入口上一座牌坊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那上面有对联。

走近牌坊细看,这座石质牌坊显然是新建的,一点风雨的痕迹都没有,就建在上山的石阶道半中间,自然也算是一景。牌坊最上面横额写着“天皇岭”三个字,两边竖排一副楹联是:“晓日春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似乎与此处景观完全没有什么关联,因为这里基本上还是在山脚,四周是小山或是现代样式的楼房,或许只是遥指乌山之上的景观吧?

我又紧走几步,上了几级台阶之后回头看牌坊的另一边。这边的上面横额是“花封别径”,有些特别的味道,或许就是脚下这条登山径的名称,很雅。再看对联,上联被小树的枝叶挡住,要走近才看到,是“春萼秋花万万开”;退几步再回头看下联,“素女幽人得得来”。

这时旁边一对年轻男女,见我在注视着对联,便回头问我,这字是“得”吗?怎么偏旁写成三点水?我说,是“得”,书法中有这种写法;这“得得”也挺有意思的,通常马蹄声可以用“得得”作为象声词,这里素女幽人也“得得”声,估计不是穿着高跟鞋或马靴就是从前的木屐吧?

这副对联还真有点趣味,可以让人想象:山中一条蜿蜒的小路,两旁长满了各色鲜花,花色迷人,花香四溢,花枝招展的美女和衣冠楚楚的帅哥慢慢地沿山路行走,不紧不慢很有节奏的“得得”声一路敲来,引人心跳加速。

我特意查询了一下,这座牌坊上的对联并不是随意选取的,多少都还算是有些来历。

牌坊正面的对联选自一首唐诗,作者是唐末福州诗人周朴。诗名《游天王崎南涧寺》,唐朝时的南涧寺应该据此不远,诗云:“万里重山绕福州,南横一道见溪流。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晓日春山当大海,连云古堑对高楼。那堪望断他乡目,只此萧骚自白头。”想来,唐朝时站在南涧寺门前可以俯视福州全城,春天的清晨看日出,群山连绵,云海茫茫,景象震撼。不过,现在选作此处的楹联,并不太合适,完全没有那种景致相对应了。

背面的这副对联也有出处。就在此附近,有一座漱石山房,清朝时遍植梨树百余株,是个非常清幽静谧的园林居所,曾是福州诗人结社聚会的场地,林则徐也为山房题门额:“玉雨山房”。当时的诗人李剑镡便作《玉雨山房》诗:“梨花十树九树开,素女幽人得得来。山鸟不惊啼终日,野云随意傍高台。岁时忽忽愁双鬓,世变茫茫酒一杯。眼前风物吾曹在,容我百日相裵回。”在选作楹联时将上句做了修改,以便与下句对仗,并与景观对应。

不过,这副对联受到了楹联行家的批评。福州市楹联学会曾对福州很多著名景点作过现场巡查,认为有不少对联有毛病。这副对联改自七律诗的首联,但放在门柱上做对联就不合适,因为两句末字都是平声。

我不曾作过对联,但游玩时对一些景点的对联比较有兴趣,尤其是有富余时间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在成都,有一天没事一个人随意逛,用一天的时间游览了两座寺院,就把这两座寺院里的所有对联都收集齐了。寺院里通常都是些与佛教教义相关的对联,有时也会遇到比较有意思的,例如,在文殊院里就有一副:“林下刺广谨防挂破衣裳,石头路滑切忌翻倒脚跟。”其中似乎有着内涵非常丰富的隐喻。

写对联有许多既定的规则,对仗、平仄等等,天皇岭牌坊背面的对联就是在平仄方面有毛病。我读诗词对联等等格律文字时,通常都不会深究平仄以及韵脚的严密性之类,主要是欣赏其中的特殊韵味和意境。不过,许多爱好者就非常认真,字字计较,毫不妥协。有一次在本地论坛,我与文友就我一首一时兴起随手作的词交流时,就因为我觉得诗词的意境高于规则,为了追求好的意境,有时偶尔小小出律应该也不算败笔,文友却就此转身不再回话了。

说实话,诗词对联作得不合规则,主要还是本身才气不足,虽有意境构想,却能力不足以熟练地驾驭文字,那些流传千年的名诗佳句,就是名家才气十足的例证——其实,我心里还是暗暗在说,名家也一样会有出律破格,不过,他们到底是名家。此外,我还认为,作诗填词撰写对联出律,也是因为作者“酸气”不够,就是书生特有的“酸”还欠些火候。

朱自清有一篇文章《论书生的酸气》,对人们嘲讽书生的“呆”、“迂”、“腐”等等做了分析,认为“书生的被嘲笑是在他们对于书的过分的执着上;过分的执着书,书就成了话柄了。”还说:“落了套子就不免有些‘无病呻吟’,也就是有些‘酸’了。” 看了朱自清的评论之后,我倒是觉得,论大事时,“酸”确实是令人可笑又可气,但在寻求趣味时,又未必就不应该有些酸气。

实际上,现今人们作诗写对联无非是空闲时玩玩文字游戏,应该没人想着要流传千古吧?不过,正因为是游戏就更应有规则。文字游戏相对于麻将扑克略显高雅一些,搬弄文字的乐趣有时就是因为有严格的规则,适当严格的规则正能提高其中的乐趣,那些淡如白水的所谓老干体诗,只不过是一种文字堆砌,像是记事的流水账,或是口号标语的集成,还不如民谣念得有趣。因此,爱好者们的固执,也是可以理解的。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在下棋,游戏规则早就定好了,危急之时我就想毁约或称破格、出律,难怪别人会不再理睬了。

现在,几乎人人都是书生或准书生,闲暇时寻求乐趣,或游玩时赏玩文字,高雅又益智。景点里的对联,有书法,可以当作猜谜,又有文辞,其内涵颇具思想意境,可以活跃思路,开启心智,有空闲时很值得慢慢赏玩。因此,我虽自己玩不太来,只能欣赏,而细想之下,从赏玩角度来看,还是得承认,文字游戏,适当的酸,更有味道。

景点楹联,留给书生玩味的文字游戏_第1张图片

个人文集-福州游记《此去、苍烟巷陌青榕》之7

你可能感兴趣的:(景点楹联,留给书生玩味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