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雨欲来
我生活的城市与武汉有点距离,春节前,虽然新闻中时不时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报道,但在我们这儿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我家是个体户,父亲和母亲开了一家理发店谋生计,每天与形形色色的人打照面,也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
腊月二十七,我们单位开始休假,这段时间正是理发店最忙的时候,我便到父母的理发店搭把手,做些不需要技术的零碎活儿。
这时候,一个同事给我发微信,说现在全国已经确诊了好几例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我们这的口罩已经不好买了,叫我赶紧去药店看看。
我心中一凛,赶紧搜索起相关新闻,向父母提出要外出买口罩。
这时,正在剪头的父亲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有钱没处花!你去大街上看看,有谁戴口罩了?”
几个正在等位的客人也七嘴八舌发表起意见:不要听风就是雨,网上谣言漫天飞。
架不住所有人联合起来给我吃“定心丸”,我也就打消了出门买口罩的念头。
当天晚上下班后,路过一家药店,我又想起那个同事的善意提醒,抱着有备无患的想法便走进药店。不料店员一听我是买口罩,头都不抬地回答我:“没有了!卖完了!”
万万没想到,白天众人口口声声对我说的“没用的东西”,现在竟然真的卖完了,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把病毒当回事。那天夜里,我连着跑了四家药店,每家都说缺货。此前一直不当回事的我突然慌了,家里连一只口罩都没有,怎么办?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笼罩着我。
腊月二十九,我的那位同事又发来消息,问我买到口罩了没有,我把情况如实告诉了她。过了一会儿,她不知从哪家药店搜到了口罩,据说是仅剩的两包,赶紧下单让外卖给我送过来了。
我把口罩分给父母,母亲觉得慎重点好,没说什么就戴上了。父亲却是嗤之以鼻,说我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活得娇气。
虽然父亲对戴口罩不以为然,但某天发生的一件事,还是让我庆幸自己做了防护措施。
那天下午,我正靠着收银台直打盹,一位四十来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他长了一张四方脸,眉毛浓得像墨,鼻子又高又挺,看着挺精神,谁知一坐下就开始咳嗽,咳起来不见停。我见他脸涨得通红,连忙接了杯水给他递过去,他喝下几口,咳势果然见缓,只是呼吸时胸腔里还发出浑浊的嘶鸣声。
父亲认得这名客人,看他不再咳了,就同他搭话,男人刚说了一句,不知牵动了哪里,剧烈的咳嗽声再次震天响,比刚刚那一阵还吓人。我正想着要不要再去给他接杯水,那男人忽然“呕”的一声,表情痛苦地冲着地下吐了,像是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
其他客人纷纷避开,连我也不敢靠上前去了,最后那男人自然也没理成发。他走了以后,母亲扔给父亲一只口罩,连声催促:“赶紧戴上,你没看咱们一天天什么人都接触,你不当回事可别祸害孩子!”
这一次父亲倒是戴上了口罩,但嘴上还是不服软:“老李支气管炎又不是一天两天了,瞅把你们吓得。”
2
波折再起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往年这一天,我们家的理发店都是正常营业,今年也不例外。
只是经过上次一番折腾,我和父母都整整齐齐地戴上了口罩。官方发布通知,市里已经确诊一例,大家仿佛有了一种共同的默契,不再觉得病毒是件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来来往往的客人也不再像前几天那样满不在乎了。
另类想法的人还是有,而且大年三十上午我们就遇到了一个。
为了做好万全防护,这天所有进店的客人,只要是没戴口罩的,母亲都会问问对方有没有口罩,有就提醒对方戴上。特殊时期,大多数客人都会理解。唯独一个栗棕发色的小伙子例外。
轮到他理发时,见他没戴口罩,母亲照例说:“小伙子,现在可闹疫情啊,你有口罩不,有就戴上吧。”本是一句平常的话,没成想栗棕头发却瞪起了眼:“愿意理就理,不爱理拉倒,废什么话!”
栗棕头发声音极大,惹得其他聊天的客人也纷纷侧目,他却浑不在意,站在店中间恶狠狠地瞪着母亲,双手插兜,一条腿斜伸出去,一副“你想怎么着”的样子。
我顿时觉得一股血往脑门上冲,刚想冲过去问他怎么说话呢,父亲先我一步,干笑两声说:“没事没事,一个口罩多大点事,没有就不戴了,快去洗头去吧。”
后来母亲再没与栗棕头发说话,直到他理完发离开。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没想到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栗棕头发又回来了。
这次他一进门,也不和任何人说话,直冲冲就往里面走,走到洗头床旁边,里里外外打量了一番,没好气地问我们:“我手机呢?”这话让我和父母皆是摸不着头脑。栗棕头发见我们面面相觑,可能以为我们故意藏了不给吧,当下就说了两句不好听的。万幸,店里安了摄像头,调出录像一看,他走出店门的时候还拿着手机划来划去呢。
栗棕头发吃了瘪,嘟囔了一句:“真他妈倒霉!”
望着他气冲冲离去的背影,我心想,如果他手机没丢,那么他来这里“碰瓷”,难道只是为了报复母亲那一句“戴上口罩”吗?如果他手机真的丢了,我忍不住发笑,那就可能是老天爷的特意安排吧。
3
等待的日子
因为种种事端,母亲也没有继续营业的心情了,今年除夕那天,我们收铺比以往都要早。关门之后,我们去了趟超市,买了一些食材,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晚上,春晚里播放着身在一线抗疫的医生们的身影,这一次,父亲没有再怪我“有钱没处花”,而是转头去问母亲:家里还有多少口罩?
初一早上,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去了趟超市,从蔬菜、水果到牛奶、点心,我们的购物车里堆成了一座小山。我问母亲,年前刚置办了年货,现在怎么又来买买买了?母亲一边忙着检查牛奶的保质期一边对我说,现在能和寻常比吗,非常时期,能不出来就不出来了,不买好口粮,怎么打持久战啊!
后来的几天里,确诊人数几乎日日在增加,我们市也陆续出现新增的确诊病例。听说离我们很近的一个小区里确诊了两个病人,那两栋楼都被封了。从此我妈每天都要念叨两句,生怕我们这栋楼哪天也出问题。
往年春节期间,到了初三初四,总有年前没来得及做头发的客人,打电话约时间剪发或烫发,今年虽然少了很多,但也有几个客人催问父母哪天能营业。刚开始,父母把客人们的单子都约在2月3号,但后来省里的复工时间一再延期,我们理发店也不敢贸然开门。
有些客人在店里买了营养油,这样到店里做头发护理就不收手工费。店里有一排墙专放这些营养油,上面标了每个顾客的名字,平时大家从不带走,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用。
可是这一回,有些平时一周做两次头发护理的客人,两周都做不上一次了,特别着急,便给母亲打电话,说如果理发店实在不能营业的话,就想把放在店里的营养油拿回去,在家自己做。
有一位客人去店里拿营养油时,对着镜子捋了两下头发,忽然说:“你看我这刘海长得真快,要不你受累给我来两剪子吧,就一个头帘,几分钟的事。”
人家都这样说了,又是老顾客,母亲实在拉不下脸来拒绝,于是戴着口罩,手脚麻利地给她剪好了刘海。临走前客人问多少钱,母亲笑呵呵推辞道:“你年前就在我们家烫的,还收啥钱,快走吧快走吧。”
客人走后,我见母亲拿出酒精瓶和湿巾,在剪刀上喷洒擦拭,就问她为什么这么小心。母亲说,你没听新闻里讲吗?病毒有可能留在头发上进行传染,咱得跟着国家走——全面防控,步步到位。
在等待营业的日子里,最焦躁不安的是父亲。他是个赚钱命,一歇下来就浑身不舒服,往年他还创造过大年初二开门营业的勤劳历史。这些天,父亲时不时会去店门口转一圈,看看那一排商家有没有开始营业的。
直到有一天,父亲在外面转了圈回家,表现大是反常,变了个人似的,竟然一句都没提想开门的事。母亲就追问他看见了啥。过了半天,父亲才说,他今天看到附近有家理发店开门了,客人还不少,他本想着下午也开张,谁知道再转回来时,就看到那个理发店已经贴上了封条。
“说你你不听,谁不知道赚钱要紧,但也得看什么时候啊!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忙着抗击疫情,咱们少赚点就少赚点,别给国家添乱啦。”母亲一边翻看手机一边说,她在微信里已经拒绝了不少想要理发的客人了。
4
远程理发
一晃眼十几天过去,自从父亲打消了提前开门的念头,便不再有事没事去店门口转一圈了,只是整天在家唉声叹气。长久停业让他变得焦虑而烦躁,脾气越发不好,与母亲时常因为做饭、看电视、做家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拌起嘴来。
有一天,母亲在擦地时数落父亲,天天吃了饭就是往沙发上一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仿佛都跟他没关系。听到数落的父亲就像炸了毛,连声大叫:“哪件东西不是我挣钱买的?孩子不是我辛辛苦苦供大的?跟我没关系?跟我没关系你们都在老家种地呢!”
我听父亲这话说得有些过分了,便拉着母亲不去理他。父亲犹自在那叨念着,从他15岁到北京打拼,说到五年前还完两套房的贷款。其实我家今天拥有的这一切,是母亲和父亲一起打拼来的,当年母亲嫁给父亲时,没要一分钱的东西,这些父亲自己也知道。现在他日日着急上火,这火却原不是冲着我们发的。
父亲是自小穷惯了,即便今天我们家不再缺吃少穿,他仍然时时害怕会再回到从前。他幼时度过的那些窘迫艰辛,恐怕需要一生来治愈。对于心态开朗的人来说,现在不过是避疫在家而已;对于父亲来说,他在家每多待一天,应付未来突发情况的经济能力就减弱一层。
在这样的情绪裹挟下,家里的气压逐渐低迷起来,每天大家除了上桌吃饭,就在各做各的事,谁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
直到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
二月二一大早,母亲和父亲就陆续接到不少微信和电话。得到不营业的答复后,客人们虽然遗憾,但都能理解。有一个老顾客,母亲称呼她为“红姐”,红姐在十几天前买了一套工具,试着给她老公理发,不想分寸没把握好,手一抖剃秃了一块,为此被她老公笑话了许久。可红姐愈挫愈勇,她给母亲打电话说,现在不都讲究网络办公、网络听课吗?你咋不能给我网络指导一下理发?
这个事还挺新鲜的,母亲干了这么多年的理发手艺,第一次听客人提出“线上理发”的要求。
经不住红姐的再三提议,母亲和红姐开了视频,这次红姐是给她女儿剪,难度更大。红姐女儿跟母亲说了她想要的发型,母亲便远程指导起来:怎样分区线、怎样拿剪刀、怎样留弧度......不知是红姐上一次有了经验,还是母亲的指点起了作用,这一次红姐的女儿竟然还比较满意。
当然了,像远程理发这种有挑战的事,也只有像红姐一样爱动手、胆子大的人才敢一试。
也有两个在家里自己动手焗油的客人,给母亲发来照片,问一些细节,母亲均一一告知。客人们都挺高兴,趁着不能出去的日子,在家尝试DIY理发焗油,带着一丝好奇与新鲜,觉得这是个挺好玩的事。
当然,也有在理发方面“天资不够”的客人。陈阿姨是常来焗油的老顾客,她拿了儿子的推子试着理发,结果理得头发高一块矮一块,被儿子戏称为“帅气发型的灭绝师太”。
其中最让母亲高兴的是一位在家自己做护理的客人,她给母亲通了二十多分钟的语音电话询问详细过程,觉得母亲很有耐心,挂断电话之前,决定给她老公在这办一张剪发卡。母亲这一天多了三百块钱的收入,直言自己没白忙活。
5
拨云见日
二月二这天晚上,父亲拿出之前带回家的工具,给弟弟和奶奶分别理了发。奶奶说:“往年的二月二,你们从早忙到晚,理的都是别人的头,也亏了这延期营业,我这老太太终于也能在这天让儿子理上一回头喽!”
听着奶奶幸福的“抱怨”,我心里像有一片湖水,湖面摇曳着春日暖阳洒下温暖的金辉。奶奶今年七十有五,做小生意养活了一大家人,不容易。父亲母亲平日尽是早出晚归,大多时间里,奶奶都是独自一人在家打发时光。这次疫情下的春节,竟是我们这些儿女子孙陪伴老人最长的一次。
连日来,疫情确诊人数均呈下降趋势,母亲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便是问我今天新增确诊多少例,得知全国确诊已经下降到了三位数,她笑眯眯地自言自语:“春天来喽。”
父亲关注的新闻仍然是什么时候能复工营业,他看到广东和长沙都已经陆续有理发店开门营业,既像是自我安慰,又像是笃定证实了一样,对着手机念叨:“快到咱这儿了,快到咱这儿了。”
2月25日这一天,外面天气不错,一扫连日以来的暮气沉沉。奶奶搬着小板凳坐在院里晒太阳。阳光慵懒地洒向旁边的居民楼,天空碧蓝如洗,像是一块透明清亮的巨大玻璃。
我在小院里跳绳,奶奶给我数着数。老太太数着数着就搞不清数字,苍老愉悦的声音一会儿说“八十七”,一会儿又说“七十五”。
“八十九、九十、九十一、九十二、八十四......”我在奶奶的数数声中跳着,以她这样数法,仿佛永远也跳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