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杀害八大辅政大臣,发动辛酉政变。

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一班亲信,逃亡到热河去,由恭亲王奕䜣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奕䜣为了和谈的顺利进行,对英法联军有求必应,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大量主权利益被出卖。大清朝获得了短暂的平静。

不过咸丰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在次年死在了热河,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皇贵妃叶赫那拉氏所生的载淳。载淳当年才6岁,不可能处理朝政。无奈之下,咸丰让肃顺等八大臣辅佐。称为“赞襄政务大臣”。为了防止辅政大臣专权,咸丰分别将两枚印章赐给正宫钮钴禄氏和叶赫那拉氏,凡是朝廷颁发的谕旨,无这两枚印章不能生效。而咸丰很清楚叶赫那拉氏的野心,而且她还是载淳的生母,一旦她要专权,无人能制她。所以咸丰还留了道密旨给钮钴禄氏,让她能够牵制叶赫那拉氏。

载淳即位后,年号同治。钮钴禄氏和叶赫那拉氏都晋封为皇太后,一个慈安,一个慈禧。由于避暑山庄的东暖阁住的是慈安,西暖阁住的是慈禧,所以一般把她俩称为东太后和西太后。

八个辅政大臣里唯独缺少奕䜣,这出乎人们意料。奕䜣也对咸丰没有把他列入辅政大臣非常不满,开始联合驻京大臣们一起反对肃顺等人。

肃顺等人仗着自己是辅政大臣,骄横跋扈,不把太后和同治放在眼里。性格懦弱的慈安倒是没什么,但野心勃勃的慈禧却非常不满,她决心要变被动为主动。

当年八月初一,奕䜣从北京赶来热河吊唁咸丰,在咸丰灵前痛哭流涕,博得很多人的好感。祭礼完毕后,奕䜣入宫朝见两位太后,他们把肃顺等人飞扬跋扈的情况告诉奕䜣。奕䜣当即表示,热河是肃顺的地盘,必须要回京后才能动手,而且越快越好。一切布置完毕,奕䜣赶回北京。

之后不久,山东到监察御史董元醇提出让太后垂帘听政、选择亲王辅政等公开和八大臣唱反调的建议。他的奏章得到两位太后的赞同。第二天,两位太后就抱着小皇帝面见八大臣,要他们讨论董元醇的奏章,八大臣纷纷反对,声称自己效忠的是皇帝而不是太后。场面一片混乱,同治帝吓得哭了起来,太后们无以反驳。八大臣退朝后写了一道弹劾董元醇的奏章,太后们当然不肯盖章,但八大臣威胁不肯盖章他们就罢工,两宫太后无奈只得盖章。

八大臣更加得意了。而太后们知道了自己的真实处境,尤其是心胸狭窄的慈禧,更是视他们为眼中钉。当时的两支嫡系精良的部队分别掌握在僧格林沁和胜保手中,他们和肃顺有矛盾,所以在奕䜣的劝说下愿意为太后效力。军事实力最强的曾国藩在这场斗争中并没有表态,他只是静观其变。太后派已经占了上风,肃顺等人却蒙在鼓里,他们太相信皇帝遗诏的威力了。

不久,太后们就返回了京城。此时肃顺尚未回来,他是八大臣的主心骨,他的缺席让其他7个人无所适从。当天太后就下谕旨抓了八大臣,分别关押在宗人府和监狱。太后下令将肃顺斩首示众,端华和载垣赐死,其他几人发配边疆。

就这样,八大臣完败,奕䜣也夺取了大权。当时太后和奕䜣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人们对他们期望很高,希望他们能够帮中国摆脱内外交困的现状。可谁也没想到,正是这几个年轻人,尤其是慈禧,把中国带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由于政变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而发生此事的地点又在北京,故又称“北京政变”。

从此,慈禧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她上台的第一桩罪行,就是「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共同血腥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都是在她统治时期与外国签订的。她的篡政和统治,使近代中国蒙受了无穷无尽的屈辱。

你可能感兴趣的:(慈禧杀害八大辅政大臣,发动辛酉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