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心理学的 “损失规避”效应

      什么叫做损失规避效应?是指人们获得损失时产生的痛苦远大于获得收益时所带来的快乐,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里状态叫做损失规避。例如:我们来一次抛一枚硬币赌局,正面朝上,你赢5万元,背面朝上,你输5万元。从理论上讲,这个赌局输赢概率各半,通过概率论的理论来说,抛的次数足够多,最终的结果应该无限趋近于零和,是一个绝对公平的赌局。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95%以上的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硬币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可是人们对“输”比对“赢”要敏感得多,输掉5万元时的痛苦比赢得5万元时获得的快乐,要高出许两倍。这也就可以理解大家不愿意参加理论上绝对公平的赌局了。

      损失规避的心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如果在路上捡到100元的愉悦远不及丢掉100元的郁闷。假如你炒数字货币,赚了1万元,没什么太大的兴奋感觉,但如果损失1万元的时候,“小心脏”疼的要命?因为研究表明,人们损失1万元的郁闷,几乎相当于赚到2万元的快乐,也就是说失去的1万元痛苦,相当于得到2万元的快乐。

      因为人们在面对可能的收益或损失的时候,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决策模式。所以有些投资数字货币的韭菜们常常见好就收,赚钱了就尽早卖出,落袋为安,拿不住可以翻10倍、100倍或1000倍甚至于10000倍的数字资产。例如2013年投资10000元比特币的人,如果一直持有,现在早就实现财富自由了,李笑来就是典型的榜样。

      更多的韭菜们因为“损失规避”效应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损失。有统计数据显示,韭菜们持有亏损劣币的时间远比持有获利良币的时间长得多,他们不愿意“割肉”,而宁愿“套牢”。仔细想一下,就是因为损失了想捞回本,结果越失越多,最后只剩内裤。这本质上,也是人们的损失规避心理在作怪。

      知道了损失规避效应,数字货币的开发团队活学活用,就利用心理效应开展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他们采用第一个方法: 避免损失描述;比如:注册就送币、空投货币,占领韭菜们的注意力等,得币者就会开心,马上行动成为它的注册会员,团队的宣传收到成效。第二个方法,消除损失疑虑,就是在劣币下跌的过程中,团队就一直给糖果或放出利好消息,让你感觉卖之可惜,将来肯定会大涨,让你不知不觉中追加投入;第三个方法,放大损失的感受,因为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币,就会产生认知偏差,习惯于给自己拥有的币加上非常高的价值,高估这个劣币的未来价格,所以想要卖出的时候,就是对自己前期自我判断一种否定,会产生很大的痛苦,舍不得卖出而继续持有,结果可想而知。

      总之,一句话理解损失规避效应:同样一个数字货币,失去它的痛苦,要大于得到它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资心理学的 “损失规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