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角色里演绎人生

在不同的角色里演绎人生_第1张图片
水流云在-英若诚自传

多年前看《末代皇帝》时,有人对我说,扮演监狱长的那位,是当时的中国文化部副部长。并不认识这位副部长的我,只觉得这老先生一脸的正气,确实像个吃官饭的。那时候还小,有一点怎么也参不透,在中国从政还可以当演员吗?关键是职位还不低。

作为90后群体中的一员,或许不止我一人对英若诚不是那么熟悉吧。再者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英若诚并不属于娱乐圈人,他乃是文化圈里的一位大师级人物。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开始知道了他的多重身份,演员、艺术家、副部长、翻译家、话剧导演等等,都是他一生中无法忽略的标签。

英家是满族之后,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英若诚的祖父英敛之,原名赫胥利•英华,当年因为戊戌变法被慈禧通缉,后来被大赦,随改姓为英。之后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后又创办辅仁大学。英敛之娶妻爱新觉罗•淑仲,为根正苗红的皇族后裔。

英若诚的父亲英千里,走的也是父亲的教育爱国之路,年少时即去欧洲留学,英语水平与钱钟书不分伯仲。归国后与英敛之一起创立辅仁大学,抗日期间,一直是活跃的积极分子,并因此蹲过两次监狱。后来到了台湾,又创办台湾辅仁大学,桃李满天下,学生有马英九、余光中等。英若诚之母蔡葆真同样出身宦门,其父蔡儒楷曾任直隶教育司司长兼北洋大学校长。

到了英若诚这一代,英千里同样是重点培养。只是英若诚就学之路还颇为曲折,曾被学校开除过两次,最后去读了圣路易教会中学,典型的贵族学校,里面只有三个中国人。作为一名学霸,英若诚16岁即考入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学校期间就是个风云人物。毕业后进入北京文艺,开始了一生的舞台艺术生涯。

在话剧演艺方面,英若诚不仅成绩斐然,也为中国早年的话剧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在《龙须沟》《茶馆》《家》《骆驼祥子》等话剧中,都扮演了不少经典的角色。后来英若诚做导演,将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译成中文,并将此搬上北京人艺舞台,同时还成功塑造了主角威利•洛曼。

在话剧界表演的同时,英若诚同样在不少电视剧及电影中扮演着角色,并随曹禺一起去往国外进行戏剧交流和授课。而因为其英文水平的出色,还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担任过重要的角色,后来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部的副部长。

英若诚良好的教育环境,完美的学习经历,以及在那个年代好到出奇的英语,都让他比一般人更加瞩目一些。但到了那个动乱的特殊时期,英若诚不出意外的被波及了。因为他的家庭背景(父亲在台湾),还有他大量的国外朋友圈,以及曾为当时的北京市长彭真工作过的经历,他被关进了监狱两年,后来真相大白被无罪释放。

谈起那段往事,英若诚相当的坦然,并把这段经历,作为他自传的开篇之作。我在阅读这一章时,时常能感受到他的冷静、幽默、聪明、乐观。即使身处险境,他依然能做到处世不惊、临危不乱,并跟那些狱友们打成一片,学到很多的手艺。无论是做豆瓣酱、孵小鸡、做糕点、腌辣椒,他都牢牢记下,为的是出狱后如果回不了北京,至少有个手艺能养活家人。

除此以外,英若诚还从各处搜集有限的材料,为狱友画肖像,做诗集,创作绘画,设计棋盘,制作大头针,雕刻勺子等。总之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办不到的。而英若诚也表示,无论是身体还是脑力,都不能让它们闲着,一定要熬到出狱那天。

出了监狱后,英若诚靠着自己的才学能力,开启了自己的新人生。这一路走来,就是将近30个年头,当然取得的成绩,塑造的经典角色,也是非常之多。在晚年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英若诚对康开丽讲述了他的一生,两人一起合作出版了这本关于他的自传,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得以窥见一个真正的英若诚。

这本自传最早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版的,中文版在发行时有过不少的删减,具体是哪些内容,各位看官们应该也会有所领悟。不过,这不妨碍它是一本出色的自传,至少关于英若诚的一些故事,还是保留了下来。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在书中的很多处都可以看出,英家几代人对杜甫的这两句诗词颇为喜爱,英千里还曾把“水流云在”四个字刻在家门前的巨石上。这本自传同样取名水流云在,我想不仅仅是英若诚对其祖父、父亲的纪念,也是对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不同的角色里演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