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真实的父母

前段时间我看了《教育的迷思》,渐渐的明了,没有所谓的最好的教育方法。适合你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我有一个朋友,实际上是不接受孩子玩手机的。但是他听从别人的劝告说,孩子让他体验一下,让他感受到玩手机也不过就如此,说不定也就不玩了。给孩子买了个手机,但是孩子玩的时候,总是用焦虑和担忧的目光看着孩子,时不时地提醒孩子玩手机不好,但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制止措施。最后,孩子深陷手机游戏的泥潭不可自拔。劝说他的朋友自己的孩子也玩手机,但是他真的就不在意。这孩子觉得玩手机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求妈妈帮忙约束一下自己。同样的方法,每个家长的心量不同,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同。

每个家长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虽然也许说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控制过多不够好。但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只能如此,他可能只能给孩子一个屋子那么大的空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但是如果强让他用造一间屋子的材料去造一个人容纳千人的大厅,那么造出来的房子也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孩子很容易就冲破这个束缚,最后酿成恶的结果。

做家长当然要去成长自己,让自己的心胸和格局更大,心量更大。但是当你心胸和格局不够大的时候,你从内心不愿意接受一件事情的时候。那么不如遵从你内心,做真实的自己。也许对孩子有伤害,但世界上真有那种百分之百完美的父母吗?有毫无瑕疵的教育方法?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不完美,你的教育方法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有不足的一面。在你的认知范围内,你得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有权衡地去做事情。带着觉知,而不是无知无觉。

但作为父母,我们并非是听之任之。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是好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中,家人们互相支持理解,互相看到对方的感受。

第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就好比说孟母三迁,就好比说现在家长热衷购买的学区房,就好比说送孩子去校风学风良好的私立学校。

第三是让孩子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个社会。孩子往往是通过家长的视角去看待这个社会,如果父母不是二元论(即对和错)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孩子反而会对世事和人有更多一份的包容。有一个高一的孩子非常优秀,在一个全省数一数二的高中就读,还曾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比赛。但就在孩子参加比赛的期间,班上选举优秀班干部,这个孩子落选了。孩子当然有伤心和失落,但是家长同样也有伤心和失落,觉得这个班主任看不到孩子的付出,同学们对孩子的付出熟视无睹。最后事情逐渐向恶的方向演化,还说跟班主任的冲突不断,然后跟同学的之间也渐生隔阂。最后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去学校面对老师和同学,休学在家。其实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老师和同学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孩子不在场,那么选谁就不必要顾及你的面子,少个几票不是很正常嘛。哪里扯得上信任和被辜负?再加上一个人怎么可能为人尽善尽美。这个孩子如果真能够得到全班的认可,那么要么他放弃了自己坚守的原则和底线,一味的去讨好别人。(讨好只有一时,哪里讨好得了一世,最终关系也会走向恶化。)要么这个孩子就优秀的让所有的孩子都对他仰视,完全不在跟同班孩子一个层面上。(其实这个时候同班同学的认可,对她来说也变得不那么的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个真实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