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 师

双 师_第1张图片
活到老学到老,无论什么~


人总不能活在真空中吧,在现实生活中多看、多听,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

前几日听同事墨迪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使我认识到在老师这个行当里面混饭吃的大有人在。

墨迪为了孩子在校少受气,决定给班主“意思意思”。进校门前客气得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不用了,完全用冷冰冰拒绝的语气。

她听了心里一颤,基于以前很少同班主任接触说不上印象好坏,所以这次她下决心要用真实本色“感动”老师,并且通过老师还孩子一个好的环境。

这事儿需要动脑筋,在单位墨迪请教了几位同龄的孩子家长,得到的答案是“金砖会意”。咳,什么事都牵扯到金钱。也难怪,物价上涨,教育部门严抓办小班现象,断了一部分老师的“财路”,老师也想有“三产”啊,所以总是有家长主动进行“集资”哒。老师们就会半推半就得接受,家长精神“踏实”,老师物质丰富。

墨迪在给老师拨通电话的情况下,就算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打算进校园找到老师面对面交流,还得需要一些“智谋”的。

她跟老师说想了解自家孩子的在校情况,最好能方面交谈,麻烦老师跟门卫说一声。老师应了,墨迪将电话递给了门卫师傅,被放行。

墨迪进得学校先奔初二年级语文组办公室,透过门玻璃眺望,没找到老师;赶到孩子的班级,从后门处垫脚观望,也没看到老师的身影。

“会到哪里去呢?”墨迪寻思,突然她灵光一闪,想起给老师打电话时,背景似乎有人喊了声“接球”,她直奔学校西侧的体育楼而去。

果然,墨迪站在一层羽毛球场的窗外,看到了孩子的班主正在和一男老师打羽毛球,打得激烈异常,面色也一改在家长面前的扑克脸,转换成欣喜模式。墨迪在窗外时老师看见了她,墨迪朝老师挥了挥手,老师看着她点头笑了一下,没说什么。她以为老师会出来,出乎她的意料,老师非但没有出来的意思,还更加卖力得打起了羽毛球。

墨迪就默默的站在老师能看到她的地方,心里波涛汹涌。开始她有些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有些急躁,但是面目没表现出来。缓慢得从那里来回走了几步,她想,为孩子,更为了自己,借此机会锻炼一下,不达目的不罢休。

她在那按下心情去等,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足足等了四十分钟。当她脚也站木了,腿也站麻了时,老师打完羽毛球从里面披衣出来,墨迪赶紧迈开酸胀的双脚,迎了上去,跟老师面对面的进行交谈。

她面带微笑,态度很真诚,和老师进行平等地交谈。为了避免老师产生急躁情绪,墨迪用了大家“集思广益”的精华总结,对老师说,“老师知道你很忙,时间很宝贵,但是为了孩子,咱们长话短说……”

老师认可了这种方式,静了下来。墨迪跟老师说不会占用她较多的时间后,就跟她交谈起来。墨迪边说边琢磨,怎么能实现“抛砖引玉”的效果呢?她的“欲望”是请老师对给孩子些鼓励,因为孩子缺乏信心,家长的鼓励孩子会不屑一顾,来自老师的鼓励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觑。

墨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花银子给孩子买个较好鼓励环境,因为这个社会是人聚集的,自己在为人处事上太过诚实,不会变通,为此吃过不少亏。所以基于对的孩子教育,不想他也步自己后尘,毕竟是人情社会,老师的“人情”也摆上柜台,像她这样木讷的家长很少,孩子学习再不怎么优秀,所以老师的“人情”有限,不会轻易给她的孩子的。即使想得到最基本的鼓励和认可,老师也没有白白“赠送”的,需要家长量价而购。

但是为了孩子以后同社会更加接轨,处事“圆滑”一些,“世故”一点,少吃点亏,增加些信心。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来做这么违心的事啦。

墨迪在跟老师交谈时,说出了自己在外边等候的感受,自己确实特想哭。但想想自己做为一位母亲,为了孩子还是忍耐了下来。老师听了她的话,脸一红,兴许是为自己刚才的“失礼”内疚了一下下,不得而知。

墨迪同老师交谈,说孩子有时比较直率的性格是得到了她的遗传,所以想让孩子有所改变,先从自我开始改,因为她并不是一个能说会道之人,在现实中缺乏与生活贴合的“圆滑”,所以今天要办一件圆滑的事儿。

家长突破孩子才能有所突破,说着,墨迪将一个红包放到老师的衣兜里。

她和老师交谈得很是愉快,兴许老师在想她是如何如何“傻”,但由于她态度真诚,心态平和,他们从操场一直走到了办公楼,在办公楼过道里比较安静的地方,老师象征性得提出拒绝的意思,墨迪用很幽默的方式跟她说了一句,“你就让我成功一次吧。”而后告辞。

走出学校来,墨迪感到一身轻松,就像逛了次超级商场,购买了自己心仪的东西一样。原来“圆滑和世故”就这么简单,你买她卖,交易成功。

有些事儿迈出第一步很难,但是为了实现目标,主动迈出这一步也不是什么坏事儿。人需要交往,需要人情世故,需要被肯定、被认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更宝贵。

出得校门来,墨迪突然感觉自己“成熟了”。并感慨,如今庸师不少,在她们身上也要学到一些东西,哪怕是事物的反面……


欢迎同田真十一起,用文字与世界相连~~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