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纪念日。
小编写了篇:
别忘了,今天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2周年纪念日!
看到有很多的网友评论:
还是感到很欣慰,毕竟还有很多中国人民记住这一个胜利的时刻,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当然,也有很多人对此无动于衷,表示默然,甚至发出记住这些日子有什么用?
这不禁让我们感到汗颜。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最近特别让人深情凝视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上海有一个观影男子看电影过程中,竟然能够发出笑声。当别人好言相劝,他却站了起来,语气很冲地回应道:“关你什么事?我笑关你什么事?!
这样的行为举止,不禁让我们感到阵痛。
这部电影《二十二》,是在8.15日前一天上映的,也就是8月14日。
为何选择在这一天上映?
其实是因为,这一天是世界第五个“慰安妇”纪念日。
之所以取名为《二十二》,是因为在这部电影开拍的时候,也就是2014年,在中国内地公开的、被日本强征欺辱的“慰安妇”数量就是仅剩下22人,等到电影正式上映时,也就只剩下8人。
或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
1937年至1945年,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强征为“慰安妇”。
从20万,到32,再到22,到现在的8人。
时间在流逝,老人们一个接一个的去世,从20万人到两位数,到了现在已经是个位数了。
数字一直在减少着,或许再过几年,这个数字就是0。
慰安妇,这个称谓听起来很平淡,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日本给自己找的一种心理安慰。她们是日本军人强制征集,然后为日本军官提供性服务的。用不好听得话,就是被蹂躏的,是被日均强迫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在这部电影中,她们都很平淡,也很容易满足,可是提到过去的那些痛苦,她们都掉下泪水。
这是一段,任何人都不想提起的经历与痛苦。
可是,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发声,如果我们没有勇气面对这样的过往,那么就会让日本人觉得,她们就是理所当然。
曾经,也有人站出来了:
在1996年2月,山西省的慰安妇侯巧莲和郭喜翠向东京地方裁判所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给予赔偿,但东京地方裁判认定她们所受到的性侵犯事实,但两次驳回原告诉求。到10年前,日本政府认定原告二战时被侵华日军绑架和强暴的事实,但作为《中日联合声明》第五条所述的放弃请求权对象,她们不具有法律上的赔偿请求权。但勇敢的只是少数,光用力活着已经花光很多受害者全部勇气。现实生活中,因为“慰安”的遭遇让她们受到不少异色眼光,没被待以该有的尊重。
他们依然没有道歉,更加没有赔偿。
这让她们这些遭受蹂躏的老人来说,才是更大伤痛,也是对我们中国人民的一种侮辱。
如果我们不敢去了解,
如果我们不敢去为她们发声,
如果我们不敢去正式这段惨不忍睹的事实,
我们怎么能够对得起她们?
现在的她们,还是在背负骂名,背负着他人异样的眼光。
如同上一部《三十二》中所展现的。
在这部影片中,记录着真实的慰安妇幸存者韦绍兰老人的故事。
影片中的主人公叫韦绍兰,今年已经97岁了。在1944年的时候,被日军抓到日本军营,成为慰安妇。在那里的每一天,都如同噩梦一样,每天都经受着日本军人蹂躏,可是即便如此,她还是希望能够存活下去。所以,她并没有轻生,而是等待时机。所以她几个月后她趁着日军对她放松警惕,跑回了家。
可是噩梦,并没有结束,回来后,她发现已经怀上了日本人的孩子。她回到家中,被丈夫嫌弃,被丈夫恨。可是孩子是无辜的,所以,她在日本人投降那年韦绍兰生下了“鬼子后人”,并给他取名为罗善学。
罗善学,从小到大被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今年罗善学已经72岁了,却还是孤身一人,没有人想和“日本崽”结婚。
这样的人生对于罗善学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人生。母亲遭受蹂躏,过着不堪回首的一生。而他,自从生下来就被冠上日本人的骂名。可是,他还是与母亲相依为命,一直生活下来。他曾经说过说,现在还能动,还能走,有碗稀饭就够了。以后怎么办?他说,如果得病了,就直接吃农药死掉。
想到这里,眼泪就不自觉掉下来。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她们的失望,世人的失望。
他有错吗?
她母亲有错吗?
所有20万的慰安妇有错吗?
那些逃避苦难,幸存下来老人们有错吗?
我想,他们都没有错。
最根本的错在于日本的侵略,
错在于日本一直不敢承认的历史,
错在于世界对于她们的冷漠。
而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
不用很多,哪怕只是去了解,去记住;
不用很多,哪怕只是一张电影票,因为这样也可以帮助他们;
不用很多,哪怕就是一份帮助与支持,让她们能够安享晚年;
不用很多,就一起发声,让日本给她们道歉。
这样,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