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段生命的缩影——《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

记忆是段生命的缩影——《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_第1张图片

(一)首次飞行

昔日,中国四大发明超前世界他国历久,最后却落得个被手持洋枪洋炮的列强抢分国土、输送银钱、俯首称臣的下场,因为什么?——夜郎自大、闭关锁国......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使用率低。

法国《小日报》有记载,1911年2月21日,法国人勒内瓦伦驾驶一架“山麻式”双翼飞机在上海上空低空飞行,进行飞机销售宣传,中国民众就这样首次见到了飞机,妖魔化、恐慌、害怕便是这次飞行给国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同年5月瓦伦先生在另一次飞行展示中坠机身亡,飞机的不切实际在中国民众的心中渐渐留下了阴影。而后1912年中国的冯如不畏艰难,又一次选择在国内进行飞行展示,力图向国人们证明空中飞行的可行性,以及科技的伟大。祸不单行,飞机又一次坠落,机毁人亡。

兴许是文化、传统的根深蒂固,国人骨子里保守求稳的本性,就这么因为新生事物流血死亡的尝试,固步自封了日后优渥的可能。

(二)历史背景

转眼二十年,历史的车轮咕咕向前。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日军攻占中国东北三省,后建立傀儡政权,即伪满洲国。1933年,伪满洲国大同二年,日军继续侵占中国山海关,“共同抗日”成为中共最大的心愿,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把“剿共”放在了首位。

同一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美、英、法、德等国家相继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破产的现象,“大萧条”、“大恐慌”的场景漫布开来。多个国家的人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当时的中国河北又发生了巨大的蝗虫灾害。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

内忧外患,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长久的状态。

(三)时代的缩影

1933年德国飞行员格拉夫•楚•卡斯特基于对中国工艺品的着迷,以及对神秘探险的强烈好奇心,积极申请,成为首批服务于欧亚航空的飞行员。在致力于开辟新航线工作的同时,卡斯特也不忘利用他的卷帘式莱卡小相机记录下当时的中国,遂心所愿。

而这小小的一己私愿,在当时便结集出版,为全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国提供了全新视角,也在今天跨越了时空,为中国国人留下了旧中国宝贵的影像资料。

虽然相较于现代纪录片拍摄的壮丽华美、细节与全幅的相得益彰,书中整集为黑白相片,以及低空大幅全景图,多为粗略的山水,荒芜的沙漠,密集的墓葬群,错落交织的建筑物等等。但一幅幅翻阅,沉重之情不禁油然而起:你不由得由那战争的影像,珍惜今日的得来不易;你不由得由那风雨不倒的古风古迹,想起山河破碎后的坚韧;你不由得由那沧海桑田的巨变,回忆起时光的悠悠;你不由得由那肃穆的墓葬,思考起生命的何去何从;你不由得由那壮阔的萧瑟,明白生命力量的渺小......

记忆是场梦,有的人梦醒了就起身忙别的,忘了,全忘了;有的人一睁开眼,就呆呆的想着、忆着,全记着。

人生似梦,梦便是人生,常常翻翻那过去的日子,记住的岁月便是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忆是段生命的缩影——《西洋镜:一个德国飞行员镜头下的中国1933—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