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译 Eric
01
成都教育界近来发生一件大事,成都市教育局携五个区教育局,责令学而思培训机构9个校区停止招收新生进行整顿、4个校区停止教学和招生,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五个区教育局同时行动,同时发布整改公告,一个地方教育局炮轰一家市值上百亿美金的上市公司,这绝不是仅仅靠一时心血来潮的勇气做到的,整件事背后必然有更深刻的原因和布局……
那不是平头小百姓该关心的事,但似乎可以关心一下:学而思是谁?
02
“学而思”是中国最大的中小学培训机构之一,原名奥数网,旗下拥有学而思培优、智康一对一等机构,更有家长帮论坛、家长APP等网络平台,简而言之,学而思是一个拥有完整商业生态体系的巨无霸。
学而思的培训从什么时候开始?
学而思的培训从幼儿园开始。没错,幼儿园。从幼儿园到中学,学而思大力推行各种学习竞赛,颁发各种学习证书,开设各种补习班,无数人指责学而思流水线式生产学生,扼杀孩子天性。
但平心而论,上补习班是你情我愿之事,包括学而思在内的各种机构都不会拿刀架在脖子上逼着家长交钱,与其做这种马后炮的指责,家长为什么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才是真正值得深究之事。
03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识,这句话常年霸占各种媒体宣传。别人家的孩子报了补习班,我们家孩子不报岂不是落后了?大多家长都是在这样的“忧虑”心理下,一边对着孩子沉重的书包摇头叹气,一边给孩子报补习班的。
然而,很少有人停下来追问:这种忧虑心理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来自人类的社会性。
千万年前,当人类不是人类还只是猿猴的时候,猿猴的生命无时不刻不面临着大自然和猛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力量是弱小的,只有群居才能抵抗猛兽袭击、抵抗大自然的灾难。
群居意味着统一行动,统一吃饭、统一睡觉、统一捕猎,久而久之,某个群体会产生特有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给予个体成员身份认同感——我是这个群体的一员,这个强大的群体罩着我,我有安全感进而有荣誉感。
在一个原始群体中,个体行为特异——比如在埋伏打猎时大吼大叫,很可能造成捕猎失败、被猛兽袭击成功等等,所以个性化是会被群体视为异类,遭到共同抵制。
这种根植于基因深处的群体性,是“我要和他人一样”心理的源泉。
04
千万年如白驹过隙,人类早已告别大自然,进入文明社会,进入安全的房屋,进入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城市,再也不用担心野兽袭击、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再也不用时刻担心生命安全。
夜晚回家独自一人,似乎“群体性”早已离我们而去。
但群体性并没离我们而去,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存在。
君不见,学校里都是一样大的孩子、单位里都是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各种各样的协会或证书招纳相似价值观的参与者……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都是文明社会的一员。
以前人类是群居动物,现在人类是社会动物,在基因上、在潜意识层面上,所有人都渴望和周围人一样。
所以,家长因为忧虑心理而给孩子报补习班,某种程度上无可厚非,但也不应当将这种“忧虑心理”和“教育”划等号。
然而,什么才是教育呢?
05
时下热映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女主人公Geeta在赢得全国摔跤冠军后,赢得了就读国家体育学院(National Sports Academy, NSA)的资格。在入读的第一天,摔跤队国家教练Pramod Kadam就告诉所有人:忘掉以前所有学到的训练方式,只学他所教授的摔跤知识和技巧。
Geeta的父亲Mahavir Singh Phogat,一个穿着土气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丝自豪请求教练多多照顾自己的女儿:Geeta是我训练出来的,她不仅强壮,而且耐力好。身居高位的国家队主教练没有耐心听其他人在他面前讲摔跤训练,尤其是对方还是个土里土气的老头,他很不客气的下了逐客令。
Pramod Kadam教练虽然言辞粗鲁,但他代表着印度摔跤界顶级权威,他可能是全印度最了解摔跤训练理念、训练方式、训练技巧的人。事实上,他也毫无保留将一身所学传授给弟子。
Geeta的父亲虽然是前全国冠军,但他已告别赛场几十年,显然不了解摔跤前沿理论、前沿训练方法等等,他对运动员的状态理解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层面:强壮、耐力好。
进入顶级学府,师从顶级名师,这大概是普通人对于教育的最常见印象。但是不是最好的教育是不是一定会让人成功呢?
06
年轻的Geeta用国家体育学院教授的技术打败了年至中年的父亲,在她眼里父亲象征着保守、古板、过时的过去,迫不及待带着一身印度顶级摔跤技术奔向国际赛场。
第一场,输了。
第二场,输了。
……
第N场,输了。
教练过来安慰她,“你训练很刻苦,但有些运动员就是拿不了国际奖牌,拿不到国际奖牌不代表你不是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
Geeta的父亲对教练怒吼,“扯淡,Geeta能拿金牌,她输掉全是因为你。Geeta的风格是进攻,但你随便给她一点技巧就让她去战斗,这就好比让狮子像大象一样去战斗,不输才怪!”
Geeta重新接受父亲的指导,不再对教练的指示唯命是从,场下按照父亲的指导去训练,场上按照父亲的指导去战斗,她赢得了印度历史上第一枚国际赛事的摔跤金牌。
全印度为之沸腾。
07
培训老师就掌握着最先进的做题技巧、对各学科进行了最详实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最快速提分,他们就相当于电影里的国家教练,作为教练他们对运动领域中的一切动向了如指掌,他们只对一样东西不了解——自己手下的运动员。
Geeta的父亲没有任何高大上头衔、也不了解任何专业知识,他只是了解自己的运动员:Geeta强壮、耐力好;Geeta的风格是进攻……他是一位遵循教育原始含义的教育者。
国家教练和父亲的对决,就像是培训老师和教育者的对决,更像是培训和教育的对决。
什么是培训?培训是关于饮食、关于训练、关于技巧——培训是关于提升摔跤表现的一切;培训是关于做题技巧、关于学科动向、关于答题策略——培训是关于快速提分的一切。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穿透重重迷雾看透简单的真相,是看到摔跤运动员“强壮、耐力好”、看到运动员的风格是进攻、但要选择适合自身的进攻节奏——这是摔跤这项运动千百年不会变的简单真相——教育是关于认知对方是谁,引导对方成为最应该成为的人。
08
任何矛盾都是相对的,一个人固然有其群体性(即共性,collectivism)的一面,但更有个性(individualism)的一面;事实上,任何个体、团体、组织、国家、文化都有共性和个性两面,也都可以通过共性和个性两个维度来进行衡量。
比如,日本和中国相比,日本人更加强调社会层级,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尊卑长幼更加明确,日本的共性大于中国。但如果就亚洲地区看来,和自古好勇斗狠、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西方相比,东方文化的共性显然要高于西方文化、个性低于西方文化。
中国孩子如果上学不认真,捣鼓这捣鼓那,回家家长会说,"就你和别人不一样",而美国家长则会说,"你真是个特别的孩子(You’re so special),我为你骄傲"。两者本身都无对错,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价值观。
我们与每个人一样,我们与每个人都不一样。
09 英译 | Eric
教育是个外来词,来源于英语单词education,e+duct+ion,前缀e表示向外、词根duc表示引导、ation表示名词后缀,education表示“往外引导(lead out)”——往外引导孩子潜藏于内的自我,让他看见自己是谁,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Originally there was no such word as “education” in Chinese, this word in Chinese (“jiaoyu”) came from English. The composition of “education” has three parts: e, meaning out; duc, meaning to lead; ation meaning its noun attribute, altogether meaning to lead the true self out. To educate means to make one see through their inner self, helping one become the one he is supposed to be, rather than someone else that others expect them to be.
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要给孩子最稳妥的将来,这无可厚非,但在关心孩子成绩的同时,有时候或许可以停下来问一问自己,也问一问这个捣鼓这捣鼓那的小家伙,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That parents worry that kids might lose to their peers from the starting line is reasonable, the same is true of their aspiration to assure kids a bright future from the very start. There’s nothing to blame about this. However, while caring so much about children’s academic performance, how many of them have ever stopped to ask themselves, asking the naughty little guy exploring the universe, what the kids like and who they want to become?
不要总想着等到成年以后,等到考上大学之后,过了十七八年每天埋首书山题海的生活,成年之后不见得他还记得想要成为谁。
One could hardly remember who he really wanted to be in the first place, after some twenty years of dealing with endless study all day. Therefore, do not wait to ask them such questions when they grow up, ask them now.
每个人来到世间,匆匆几十年,都不是为了成为一颗随时可替代的社会螺丝钉,而是要在这个浩大的世界里,刻下自己渺小却无可替代的印记,证明自己来过。
This world is so big and limitless, while man’s life so small and limited. With just decades of life in this planet, no one wants to spend such a short time being a replaceable screw with the society, everyone aspires to leave a small but irreplaceable mark in the endless time and space.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Know thyself)。
Socrates said, “Know thyself.”
教育的真相,是关于认识你自己,是关于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引导他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
The truth of education is about knowing oneself, about leading kids to know themselves, and most importantly, guiding them to become the one who they ough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