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特辑:宁负美人不负佛的人,他是谁?

宗立法师

夜晚,明月高悬。

室内,一灯如豆。

僧度法师的案前放着一张展开的信笺,信笺上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首诗:

大道自无穷,天地长且久。

巨石故叵诮,芥子亦难数。

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

荣华岂不茂?日夕就凋朽!

川上有余吟,日斜思鼓缶。

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

罗纨可饰躯,华冠可耀首。

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

不道妾区区,但令君恤后。

大意是:

大道无穷无尽,天地恒古长久。就算是佛教中所说的漫长劫数,也无法一一全部记清。人生在世,就像飘缈的风吹过窗户一般。看似荣华不可一世,而转眼间富贵就消散了。孔子在川上感慨时光飞逝的音声仿佛还在耳边响起,夕阳西下时又念及庄子击缶而歌的感叹。清丽的音乐可以悦耳,而美味可以适口,美丽的衣服可以彰显人的美好身姿,华丽的帽子可以让头上焕然一新。您又何必剪发而入佛门,耽着于空而弃有不顾呢?如果您不嫌我微贱的话,我可以让您传续王家的香火。


七夕特辑:宁负美人不负佛的人,他是谁?_第1张图片

灯焰随风摇曳,灯光照在僧度法师的脸庞上。

过去的前尘往事,又浮现在僧度法师的心头。

僧度法师,俗名王晞,是山东人。

他父亲早逝,他由母亲抚养长大。

他自幼性情温和,爽朗出众,为乡邻所羡慕。

父亲在世时为他订下了一门亲事,是同郡杨德慎家之女,名为苕华。

苕华容貌端正而且文采极好,与他同年。

但是苕华还没有过门,她的母亲就去世了。没有多久,她的父亲也去世了。

王晞的母亲不久也去世了,王晞服孝三年之后,感慨人事无常,于是就落发出家为僧,改名僧度。

出家之后,他衣钵随身四处游方。

而苕华服孝期满后,暗自思量三从四德之中父死从夫,世间也只有邻家这位王晞哥哥可以依靠了。

于是她修书托人带给僧度法师。

而这首诗,就附在书信之中。

月光穿过窗棂照进了室内,室内遍洒银光。

僧度法师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开始研墨。

他思量再三,决定修书一封回复苕华。

他在书信中说道:“如果侍奉君主治理一国,不如弘扬佛法以救济天下的百姓。

如果为了安养亲眷而成一家,不如弘法利生救济三界的众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忍损之’这样的话是世间人的说法。

惭愧的是我的德行不能及远,不能兼备世间之人,让世人了解佛法的奥义。

但是所谓积篑可以成山,我也希望可以从微小的事情做起,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

而且身披袈裟、手执锡杖、渴饮清泉、口诵般若的自在,就算是给我世间的种种王侯奢华生活,我也不愿意与之交换呢。

如果你能明白佛法的奥妙,那就可以共同趋向涅槃的彼岸共勉了。

可惜,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

你不喜欢佛法,就像我不喜欢世俗的生活一样。

从此你我殊途相别,不再相见了。

时光飞逝,不为人停留。

学道之人以为道日损而勉励自己,而世间人处世则以把握时机为要。

你风华正茂,还是另寻他人,不要等年华远逝才追悔不已啊。”


七夕特辑:宁负美人不负佛的人,他是谁?_第2张图片

写到这里,僧度禅师又写了一首诗作为回应,诗云:

机运无停注,倏忽岁时过。

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

良由去不息,故令川上嗟。

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

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绫罗。

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

罪福良由己,宁云己恤他!

正当写完这首诗时,月光如水洒地。

他放下笔,吹熄灯火,走近窗前,看着皎洁的月亮,仰头自语道:“连月儿也在笑我了吗?”

这封信和诗几番辗转,终于还是送到了苕华的手中。

苕华读完信和诗之后,呆坐了很久很久,她若有所悟。

从此之后,她对佛法生起信心,开始信奉佛法。

而僧度禅师专精佛法,广读群经,尤其精通毗昙学,曾著有《毗昙旨归》流通于世。

按语:

《圆觉经》中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佛法和世间法不同,佛法是逆生死流,而世间法是顺生死流的。

世间的人不理解佛法,所以有种种的误解。

而作为出家人的责任,就在于将佛法告知有心修学佛法者,一同脱离轮回之苦。

愿与大家共勉,阿弥陀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夕特辑:宁负美人不负佛的人,他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