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我在黑漆漆的小镇录像厅,看过一部令人害怕的电影,名叫《伊波拉病毒》。
黄秋生饰演的底层人物阿鸡,因犯下人命官司,逃离香港,来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却在当地感染上了一种异常恐怖的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主要通过血液、精液、唾液传播,一旦中招,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患者发病时,血流如注,崩溃而死,惨不忍睹。
一言难尽的猎奇题材,加上黄秋生癫狂过火的演技,使得这部电影成为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多年后,我在一本名为《血疫》的书中,对电影里的病毒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原来,伊波拉病毒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另一个更常见的名字叫作「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作为科学写作的纪实经典,我们不仅能从《血疫》中看到埃博拉病毒的缘起,更能听到它为我们敲响的警钟。
——
血杀手
1976 年 7 月 6 日,苏丹南部,埃博拉河地区。
一个男人进入休克状态,浑身上下每个孔窍都汩汩出血,他以这种惊世骇俗的方式载入史册,当仁不让地成为埃博拉病毒的第一起确诊病例。
这个男子的真实姓名不为人知,大家提到他时,只用他的姓名缩写——YuG。
YuG 先生是个仓库管理员,就职于恩扎拉镇的一家棉花加工厂,靠薪水过活。人们回忆,他是一个安静的人,非常不起眼。
这个无名之辈究竟是如何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人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在他工作间的天花板上,经常有蝙蝠光顾,病毒可能是蝙蝠带来的;还有人认为,病毒来自裹在棉絮里的昆虫和工厂里的老鼠。
病发后,YuG 先生没去医院,最后死在了家里的吊床上。
几天后,与 YuG 同办公室的另外两名职工也相继中招,症状与他惊人的相似,浑身冒血,突然休克,很快便一命呜呼。
与安静老实的 YuG 先生不同,他死去的其中一个同事,是位花花公子,经常在镇上沾花惹草,出入风月场所,并拒绝做安全措施。
潜伏在花花公子身体中的病毒,通过性传播,在当地不胫而走,经历了多达十六代的传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数百名宿主。
紧接着,埃博拉病毒有如燎原之火,从恩扎拉镇出来,一路向东,扑向马里迪镇的一家医院。
医护人员因为疏忽大意,打针时忘记给针头消毒,病毒通过针头肆虐,从病人到护士,从护士到医生,医院成了停尸房,一片鬼哭神嚎。
有的医生注意到,被感染的病人,心理层面上呈现出精神错乱、人格解体等现象,行为上则类似僵尸,行动迟缓,眼神涣散。
最恐怖的是患者因大出血而崩溃的整个过程。
《血疫》指出,埃博拉病毒粒子,由七种神秘的蛋白质构成,能够袭击人体内除骨骼之外的所有器官和组织。
埃博拉病毒能够吞噬支撑人体的蛋白质,使得皮肤从底层开始坏死和液化,稍有压力,就会破裂。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口腔会出血,牙龈会出血,唾液腺会出血,身体的每一个孔窍,无论多么细小,都会出血不止。
患者的舌头变得鲜红,随后腐烂剥落;眼睛严重充血,眼睑流淌出无法凝结的血泪;肝脏膨胀变黄,开始液化,最后崩裂;肾脏停止工作,逐渐衰竭;脾脏坏死腐烂,变成棒球大小的血凝块。
患者的血液充满肠子,肠壁组织脱落,随屎尿一起排出。男性睾丸肿胀,变成青紫色,乳头流血;女性阴唇向外突出,同样变成青紫色。
最后,埃博拉病毒会彻底摧毁大脑,患者在临终前,往往进入癫痫般的痉挛,身体抽搐不止,双手乱打,双腿乱蹬,将血液洒得到处都是,为病毒传播给下一个宿主,创造了机会。
HIV 摧毁人体免疫系统,用的是悄然偷袭的方式,埃博拉病毒的攻击,则是爆炸式的。
当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肆虐时,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失灵。人体仿佛被围困的城市,城门大开,敌军涌入,自病毒进入血液那一刻,患者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几乎难逃一死。
埃博拉病毒十天内就能完成艾滋病要花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目睹埃博拉病毒受害者崩溃过程的医生感叹道,这东西不像艾滋病,和它相比,艾滋病就像儿童玩具。
如果埃博拉病毒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会大不一样。埃博拉对人类的生存会产生哪些影响?埃博拉疫苗研发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可怕的事?
上面的文字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关注后回复「病毒」,即可查看完整文章。
说到书单,我要好好介绍一下。号主书单君此前做过 6 年记者,后来辞职开号荐书。书单君肯定不是我朋友圈里读书最多的,但绝对是最会把书里的知识用在生活中的。
我问书单君,辞职创业,为什么选择的是推荐好书。书单君说,不夸张地讲,读书真的改变了他的人生。
无论是当年当记者,还是后来创业开公司,从写好一篇报道,到管理一个团队,自己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全是靠了读书,把他的思维方式、做事理念都提升到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层次。
身边的朋友也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会找他推荐书,开书单,因此他就开了一个公众号:「书单」,分享有新知启发、能帮大家提升自我的好书。
4 年来,「书单」已经筛选推荐了近千本书,涵盖个人管理、职场发展、两性情感、理财投资等多个领域。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
查看书单君精心推荐的
年轻人必看的 100 本好书
挑剔的我们从中又再精选了一些文章,推荐给大家(编辑亲测,都是好东西):
▎个人管理类
01. 《 为什么优秀的人,都把闹钟定在早晨 5:57 ?》
02. 《 25 岁后才明白:有些三观,就是胡扯》
03. 《彭于晏全裸戏:谁控制了肉体,谁就控制了人生》
04. 《抖音、吃鸡、王者荣耀……你的自律,是如何一步步被它们毁掉的?》
05. 《真实案例:普通人 20 岁开始自律,50 岁能达到什么高度?》
06.《不工作也能赚钱,这是我看过最靠谱的答案》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即可查看
▎职场发展类
01.《22~30 岁,比找个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拥有这 3 种收入》
02.《工作第一年就该明白的 3 个字,有人工作了 10 年也不懂》
03. 《看过同事工资条的人,为什么后来都跳槽了?》
04.《废掉一个年轻人最隐蔽的方式,就是让他一直做最擅长的事》
05.《99% 的忙碌都是毫无意义的,这套方法帮你找到真正重要的 1%》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即可查看
▎两性情感类
01. 《Papi 酱婚恋观引发争议:好的婚姻,从不以“爱”的名义控制你
02. 《“自杀式单身”,害了多少中国年轻人》
03.《被“假性亲密关系”拖垮的中国年轻人》
04. 《为什么现在的男生不追女生了?》
05.《相亲 56 次后,我结婚了》
06.《40 年追踪研究 3000 对情侣,原来女人最想要男人做的是这件事》
07. 《“搭伙过日子”的中国式婚姻:明明是夫妻,却过得像室友》
08. 《谋杀中国年轻人婚姻的凶手:不会吵架》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即可查看
▎热点观察类
01. 《抗疫一个月,我们已经重复了 11 个非典时的错误》
02. 《在外地的湖北人:我们现在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03. 《不想买房,不想结婚,不想加班,现在的 90 后 95 后到底怎么了?》
04. 《豆瓣 9.6 分,可能是今年最佳美剧,原著却比它还要虐心 100 倍》
05.《第一批 90 后,已经离婚了》
06. 《易烊千玺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扮演的李必,究竟是何方神圣?》
07.《高以翔不能白死》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即可查看
▎精选书单
01. 《2019 年度书单》
02. 《20 个领域,20 本经典入门书,按这个读就对了!》
03.《三十岁前,你最好不要错过的 7 本书》
04.《过了 30 岁,我推荐你读读这 7 本书》
05.《直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 4 本书》
06.《直接提高沟通能力的 4 本书》
07. 《这 7 本书,上班路上解闷,下班路上解乏,让我好几次差点坐过站!》
08. 《毕业后踩了无数坑,才后悔没早读到这 6 本书》
关注「书单」,回复:「读书」,即可查看
↑ 和 400 万年轻人一起读好书 ↑
书单君说,读书是件辛苦的事。
因为它逼着人思考、专注、走出舒适区,相比而言,下班后追追剧打打游戏,就舒服畅快得多。
其实安于现状地活着也没什么不好,结果无非是,你最后会活成一个不起眼的普通人,玩着大多数人在玩的游戏,看着推送给几十万上百万人的无聊笑话。
20 岁时如此,40 岁时也便死了心,因为不读书导致的认知局限,你再也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书单」创办 4 年多来,已经有了 400 万读者。他们走出了领先同龄人的第一步,希望通过读书,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些读者之中,有人因为书单对深度思考的倡导,而删掉了所有的游戏:
也有的养成了健身、读书的自律习惯:
而最让书单君开心的,莫过于有读者说,因为书单的内容,自己发生了真真切切的成长改变:
有时候,看着「书单」公号文章下的留言,你会不由得感慨:原来读过的每一本书,才是在给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这个世界上,有天才,有幸运儿,有富二代,也有官二代。但绝大多数的人,就像你我,出身一般,天赋平平,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揣着或大或小的梦想。
当别人都不读书的时候,谁读书谁就能杀出一条血路。
关注「书单」,让我们通过阅读变得更好。
关注后,回复「读书」
即可查看前面提到的文章
和书单君精心推荐的
年轻人必看的 100 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