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时花开》,你是穿土布还是洋布?

图片发自App



今天看电视剧《那时花开月正圆》,里面有一集介绍了光绪年间陕西女商人周莹看到了洋布比之土布价格低、质量高的经济现象,明白机器必然取代手工,于是花了二十万两白银从英国进口织布机器开办了陕西织布总局。没想守旧势力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居然煽动即将失业的织布手工业者闹事,在官府的眼皮子底下将织布机砸个稀巴烂,女主人公被气得吐血。我看到这里,一边佩服周莹和赵白石的高瞻远瞩,一边又被守旧势力的迂腐和愚蠢气得牙痒痒!

        作为一个明粉,曾经反感厌学清朝历史。一是女真作为游牧民族趁明朝后期的衰落内乱抢夺政权,二是清朝的无知自大闭关锁国使得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在近代受尽欧美小国凌辱!就连开创了康乾盛世,一生兢兢业业的康熙皇帝,相比之于同时期的俄罗斯彼得大帝,其眼光之短浅已经由历史给出了教训。康熙帝虽勤政为民但骄傲自大,眼中始终不见欧洲经过文艺复兴后,文化、科技以及思想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后国家实力更是突飞猛进。外邦前来建交都视同自己的藩属国,必须让使者行跪拜礼才行。最终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屈辱条约。而彼得大帝知晓科技才能强国,改名换姓亲自去西洋学习先进技术,聘请西洋专家回国逐其维新改革,终为俄罗斯帝国创建打下基础。

        电视剧中的男三号赵白石,是典型的儒家思想教育出来的众多士大夫之一,却是少数觉醒者之一。鸦片战争之前的大清文人,整日研究八股文阴阳五行,视西洋科技为奇技淫巧。只有少数人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意识到西洋人不仅军事实力远超大清,甚至意识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有能人李鸿章者,竟然在同治年间就预言到如果中国不变化而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他日必将侵略我国。李鸿章等人的自强救国之路虽然使得中国向近代文明走近了好几步,却无法挽救中国,原因有这些领袖个人的局限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电视剧只是一个艺术作品,历史远比作品残酷。如今的我们站在21世纪谈论两个世纪的故事,义愤填膺也好风轻云淡也罢,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待问题。立足脚下看今天,也许一场影响力不亚于“工业革命”的“人工智能”革命即将来临。科技改变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每一次革命都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事物的诞生。旧事物的抗议、哭喊阻挡不了新事物前进的步伐。它就像一个新生婴儿一样,虽然娇嫩但带着强劲的生命力在血与水中用一声响亮的啼哭宣布它的到来。这声啼哭曾是蒸汽机的轰鸣声、发电机的启动声、电脑的开机声,也有可能是早晨醒来听到的第一句来自家庭机器人的问候声。

        不管怎样,但愿我们在任何一次科技改革浪潮中不要成为那个“举起棍子捣毁织布机的土布织户”,要么就当快人一步敢为人先的周莹,要么学习当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赵白石,实在不然,就当一个心安理得脱下土布衣,高高兴兴穿上洋布衫,好好享受科技文明的普通老百姓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那时花开》,你是穿土布还是洋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