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来,部分肖战粉丝举报AO3、LOFTER所引发的巨大风波,引发了无数战争,也不乏反思。
关于它最原始的问题——“举报”,我想其中应有的共识应该不必再多说,还想再探讨的读者可以看看今天的第二条推送。
举报和反扑的斗争过后,另一个问题其实也很让人不寒而栗: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饭圈的力量能膨胀到这个地步的?每个不喜欢这种力量的人,是怎么和它共处了那么久的?
这种力量,一方面指向明星本人:掌握了消费力和能制造流量的粉丝,无异于流量明星的“衣食父母”。很多明星一定程度上要依赖这种供养,因此就连这个被爱戴的本人,都不敢“得罪”这种狂热力量。
另一方面,它压向了那些粉圈之外、根本搞不清状况的普通人,形成了“天下苦饭圈文化久矣”但没人敢说的局面。
每个怕挨骂的普通网友,都早就学会一套在粉丝大军中生存的规则:不敢公开批评流量明星、也不敢吐槽粉丝的“疯狂”,你骂人凶你有理好了。
所以在这次事件中,也有一种讨论声音将视野投向了这种畸形的文化本身:所有厌恶这种霸道力量的人,是不是终于应该开始用行动反抗它了?
“那个不能说名字的明星”
饭圈初期彰显出不受控的力量,是因为铺天盖地地以正面形象占据舆论空间。
对于不混饭圈的人来说,粉丝群体本该是一个与己无关的圈子,无论是撕逼还是反黑,都是圈子内部自己的事情。
然而现实是,无论你是沉浸在二次元世界中的宅女,还是对娱乐明星毫无兴趣的直男,只要你平时使用社交网络,就永远逃不开饭圈“控评”这一精神污染。
无论何时在手机上打开微博,你都会面对成堆风格各异的“彩虹屁”。
有的是大量排比句的“矫情文学”,将风花雪月、江山星河等一切美好事物与爱豆挂钩;
有的则是粗暴的”实绩怼脸“,于是“中国第一个破XX亿销量的女歌手”“绝美舞台霸主”之类你并不关心的吹嘘语句就这样霸占你的手机屏幕。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文风,都要配上花里胡哨的符号,看的人不仅心里“咯噔”,眼睛也有点疼。
如果仅仅是在时间线和超话上怒刷存在感,还勉强能算是“圈地自萌”,毕竟普通网友可以避开不看。
但问题是,这类控评行为在网络上已经到达了让人“防不胜防”的程度。
有网友看到一个“最美发色”的热搜,本想点进去给自己染头发提供点灵感,结果里面全是小花小鲜肉们的舞台照,格式更是前篇一律的几句话配九宫格,只能悲愤地喊上一句:
“宁那是舞台妆啊,宁推荐个啥玩意啊?我顶着这个头出去,我就是个红绿灯啊!”
“矫情文学”配美图,粉丝控评标配
而更常见的是,有时候只是因为新闻里提及到了某个流量明星,评论里就全是格式整齐、内容统一,连标点符号都相同的控评文案,让你以为又是哪个明星的宣传通稿。
有时候,粉丝可能觉得自己的文案内容已经足够礼貌和克制。但这种“刷屏式”控评的形式本身,就已经极其影响非饭圈人士的浏览体验了。
当我点开一个新闻事件的评论区,却看到了千篇一律的粉丝控评时的心情。
甚至,网友任何关于明星的个人言论,都要成为饭圈思维争夺的地盘。
有人因为晒图说自家儿子长得像某个韩国明星的童年照,就遭到了不少根本不认得的粉丝在评论区的冷嘲热讽;
还有人在看了某个流量主演的电视剧后在自己的微博上夸了几句,就引来了一大群粉丝强行按头安利该流量的其他作品,还对着人家发微博的男网友直呼“姐妹”。
而更常见的操作是,不少粉丝连路人微博里带上了明星的大名都要管三管四。不小心打了错别字,会有人要你修改;发了粉丝们不满意的内容,会有私聊要求你删除。
更常见的是在评论区要求改拼音缩写,发个微博搞得像暗号一样。
为了避免“一大波粉丝正在赶来”,我们逐渐养成了不在公开平台上评论明星的习惯。偶尔想要说点什么,那就用拼音缩写,为了避免被粉丝搜到,中间还得加上斜线。
尽管有种种不满,但面对战斗力强大的粉丝队伍,大多数人还是在这场“战斗”中选择了投降。
但从放弃了正常谈论明星(甚至是夸他)开始,我们的正常表达空间就注定会被变本加厉地压缩。
“我只想安静做个路人粉”
如果说有什么人比普通网友更“苦饭圈久矣”,那一定是那些喜欢某个明星却又不想趟饭圈这趟浑水的人。
饭圈从来不是一个贴吧、一群女孩那么简单。它是当代青年人创造出的独有的结社文化。
有组织,就有规矩,有领导,有实际掌权的人,有追捧掌权者的人……
于是,那些面向不想顺从这个组织之人的挤压就开始了。
当你突然对某个明星产生好感之后,想要在粉丝群体中找到情感共鸣,满足自己的倾诉欲,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然而很多人刚刚迈出追星第一步,就被饭圈的种种规矩“劝退”了。
虽然如今打榜、做数据等行为已经是网上默认的饭圈常规操作,但让更多路人想象不到的是,无论是哪个流量的后援团,几乎都是在要求成员把追星当做自己人生的全部。
每天定时定点群里打卡、分析数据、冲热榜、集资做应援……反正从路人粉的角度看,进了饭圈仿佛是在打一份996的工,而且还没有工资。
而饭圈各种严格的规矩,更是让人仿佛遇到一位极为苛刻的老板。比如粉丝的大号微博里不准提别家、发微博全部用缩写、如何操纵舆论打压“对家”、如何反黑……
暂且不谈这些规则是对是错,但问题在于:喜欢自己的爱豆是出于本心,为啥要用一大堆硬性的标准去绑架别的粉丝啊?
一位粉丝对于饭圈的奇怪规矩表示不理解。
甚至连什么场合要用什么爱称来称呼自己的“蒸煮”都是有讲究的,一旦用错场合,就有可能“爱称变黑称”。
于是很多人实在是不想被饭圈各种繁琐的事务和规则所绑架,选择当一个路人粉:我不混圈子,自己默默地关注作品,总行了吧!
然而在饭圈逻辑里,判断你是否有资格在公共平台上说自己喜欢一个明星,完全取决于你为他做了多少。
在饭圈中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如果你是个“白嫖”党,那么就不要在偶像相关的事务上发声,更不要“带着粉籍到处跑”。
甚至钱花的不够也不行,曾经有个粉丝买了3张2000左右的演唱会票,但是只买了100+张专辑,就被攻击“有能力买更多专辑”。
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追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已,真的不愿意天天被陌生人盯着自己完成任务,发条微博表达自己对某明星的喜爱,还要担心被一群正义感十足的“饭圈大大”教做人。
对于很多流量明星而言,阻止更多人加入自己粉丝的行列显然是有害无利的。说白了,粉丝们的打榜、控评等很多操作也都是为了提高自家偶像的关注度和大众缘。
然而,很多粉丝群体不仅完全不懂得拉拢更多的路人粉,反而想方设法设置门槛把人往外推。
这种种严苛的规矩、繁琐的日常工作,或许是饭圈思维中用来筛选谁是“自己人”的方法,而确认的最终结果就是有着同样执念的人越抱越紧,形成了一股令人惧怕的力量。
世上只有粉黑两种人吗?
当然,很多饭圈粉丝在面对旁人对饭圈文化的指责时会辩解,自己也觉得刷屏很烦,做数据很烦。但是如果不做这些工作,“舆论阵地”就会被黑粉们占领,偶像就会被恶意抹黑,“颠倒黑白”。
然而,在饭圈思维主导的逻辑中,抢夺舆论阵地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是试图用自定的标准,衡量他人的一切行为。
很多曾遭遇粉丝网络暴力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在公共平台上发表了对某个明星或某个剧的评价,于是自己的几年前发的内容都被粉丝们扒了出来。
他们对你文字中的蛛丝马迹进行关联和归因,最后粗暴地给你扣上一个XX家粉丝,或者XX家黑子的大帽子,而你接下来的一切行为都被放在这个标签中进行审视和解读。
在这种解读中,别人评价明星时不被允许有任何从过去到现在看法的变化,评价也只有好与坏的区分。
而且,“好”的话语权掌握在通过饭圈规矩最能证明自己之“局内人”的人手里——只有我们真粉丝定义的“好”才是真的“好”,超出了划的范围,不管主观动机如何,统统归为“黑”。
或许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为什么CP粉所写的一篇文会在一些肖战唯粉的眼中那么罪不可赦。
看似饭圈的思维里只有粉和黑两种人,但往深了说,其实是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扼杀了人的情感的复杂性。
人们对他人的看法,从来都是很微妙而复杂的。
你可能喜欢某个小鲜肉的颜值,却觉得他的演技特别辣眼睛;可能觉得某个歌手唱功高超嗓音天籁,但却觉得本人的性格过于乖张。
这本就是人看待其他人与事时不可避免的,但是在饭圈文化的肆虐下,连这种正常的思维和本该有的表达空间都被扼杀了。
如今回想起来,这种“饭圈和网友的世界大战”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从“山争哥哥”到“周杰伦粉丝打榜”,人们意识到了饭圈文化的畸形之处,但选择“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你最擅长的方式打败你、嘲讽你。
这一次,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做些不一样的了。
这并不只是圈内圈外的战争,而是每个不甘于被饭圈文化荼毒了哪怕一寸表达空间与自由的人都该反思的——
真的有必要遵从一些莫须有的规则,然后让自己和别人都失去了这种自由表达的空间吗?
但愿那些被挤压的、被牺牲的,能唤起我们正常说话、正常欣赏一个明星的勇气。
舆论场不该只是饭圈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