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个人知识管理
上一章节|知识管理——一种陪伴终身的成长方法|个人知识管理 02
这是《个人知识管理》系列第【03】篇文章。
全文约1600字,建议阅读时长5分钟。
撰文|Jason
如果你有一项超能力,可以听到全世界所有人的内心独白,是不是觉得很酷?
你不用再去猜女朋友为什么不理你,不用费尽心思的去揣摩领导对你的评价语到底包含了什么深意,不用费尽唇舌去试探客户的真实需求。
什么,你说这不可能实现。没关系,好莱坞脑洞大开的编剧已经为我们塑造了这样的角色。没错,就是这货,《x战警》中的灵魂人物——x博士查尔斯。
查尔斯告诉我们,你接受信息的能力越强,你的痛苦就越大,所以早年他一直逃避自己的天赋。这种痛苦有多强呢,在《x战警3天启》中,查尔斯让大反派天启尝试了一下这种痛苦,结果天启直接崩溃了。喏,就像下面这样。
回到现实,现在的我们,对比十年前的我们,是不是已经获得了接受大量信息的超能力呢?
互联网赋予了每个人发声和听到更多人的能力,这是好事。但众声喧哗下,心中的狂躁也在日渐增长。
作为这个时代的学习者,你得意识到,信息乱流会摧毁一个人深度学习的能力。而你所接触到的学习内容,可能只是信息,并非知识,更谈不上能力。
什么是“信息”,什么又是“知识”。不同的专业人士,会给出的答案,很难找到一个权威答案。
经过对比各类对定义和概念,现阶段,我对【信息】和【知识】的定义如下:
【信息】
描述事物运行状态的符号化系统。这种描述可真可假,一般包含着信息创造者和传播者的主观意图。
【知识】
经过实践证明为正确的,可用来决策和行动的信息(或它们的内涵)。
必须至少满足下面一个特质:
1、这些信息能够纳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系统。
2、能够引发学习者心理的积极转变或行动的积极实践。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习者面临的问题。
【以学
习PPT为例】
我学习PPT,如果买一本书,那么文字和图片组成了一个符号系统,来描述正确做PPT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如果听现场讲座,则是通过讲座者的语言系统和PPT来描述这种状态。
然而如果我仅仅只是接受了这些符号系统传递的概念和细节,依然算不得掌握了做PPT的知识,我只是知道了这些“信息”。
什么时候才算学到了制作PPT的知识呢?
首先,我要确定这些关于如何制作PPT的信息,是经过了很多人实践检验,正确可行的。
其次,这些制作PPT的信息,能够成为我原有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扩充了关于制作PPT的理念和技术,或者是在原有知识系统中新建了一个子模块。
譬如,在我的分类体系中,PPT制作技术属于视觉化表达,是表达能力的一种。而制作PPT本身,又可以分解为构思、排版、字体、配色、动画等各子模块。新接受的信息,都会整理到对应的模块。
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促使我从心理上开始重视制作PPT,继而开始动手实践做PPT,亲身验证之前获得的信息是否正确。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我形成了自身关于PPT制作的体会、认知,之前的信息已经内化到我的个人经验体系中,这时候学习才告一段落。之前接收到的“信息”,才算得上转变为自身的知识。
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实战,我终于可以熟练的制作ppt了,这才是掌握了一项能力。
能力这个概念,核心在于“结果”,即能够去完成某项事情。
当你要验证自己是否拥有某种能力的时候,很简单,能不能说出用这项能力做出的很牛B的一件事。
【为什么是这样】
你听来的信息良莠不齐,如果没有鉴别缪正,又何谈指望它们能提升自己。
这些信息如果没有链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者扩充原来的板块,会很快被大脑遗忘掉。
因为,马上会有新的信息涌向大脑,如同一层层海浪冲刷,海滩上留不住一颗美丽的贝壳。
最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若不能引发心理或行动上的积极转别,接受它们何用。
就算是艺术类作品,读了若不能引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依然算不得学到了其中关于生命哲学的知识。
我们都在感叹学了很多,却没有提升能力,多半是因为我们只是在接受信息。
这个道理,就好像你指望天天看报纸,去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一样,最后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率,也不要指望有多高。不信你可以回顾过往的学习经历。
如同我过往对自己的总结:常常接受信息、偶尔学习知识、很少锻炼能力。
【总结】
学习知识不是目标,以知识为基础发展出对应的能力才是关键。
不用急匆匆去参加各类学习活动,现在拿一张纸,一支笔,把最近一个月所参加的重要学习项目列出来,看看有多少信息能变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或者想一想,最近一周接受到的公众号文章、微博、书籍信息,还记得多好,有多少能引发自己心理或行动上的积极转变。又有多少,能够帮助自己养成一项厉害的能力。
···【End】···
推荐阅读:连载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