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毕业,“你找到工作了没?”成了同学之间的首要话题,听闻我即将定居在一个山美水美的江南小镇,大多数人的感觉是意外的。毕竟“一个远在祖国至北的黑龙江妹子只身跑到广州来读书,又要落户江南”对于大多数乖巧的广东女孩子来说,未免有些传奇。
我的工作定在初中,这和我原本打算教高中的意愿并不相符,对于初中生,我是有些畏惧的,毕竟处在叛逆期的小孩,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叛逆期这个话题,在我心中已经蓄积了几日,总想就着这个话题聊点儿什么。
关于叛逆期,未曾叛逆过的我似乎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我又总觉得其实我一直都在叛逆着,只是叛逆的对象不是老师和父母,而是自己。说这个有些偏题,好在我知道不少叛逆期的故事,姑且可以拿出来聊一聊。
提到叛逆期,大多数人想到的恐怕就是“不良少年”了吧?他们打架、斗殴、顶撞父母和老师,他们早恋、沉溺于网络、非主流、不听规劝,逃学、厌学、辍学是常有的事情。
叛逆期的小孩,会像一只只处在防御状态的小刺猬,时刻竖起他们身上的利刺,朝着最爱他们的人刺过去,仿佛关爱他们的那些人不是至亲,而是敌人。
一位历经过叛逆期的好朋友和我说,“叛逆期的小孩一定要达到一个点,才能自己走出来,但每个人的点又不同,很多时候是源自于偶然。”走出来的小孩,回想自己当年时,会觉得那是一段极为精彩且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走不出来的,他们人生的高度,很有可能就止步于此。
现在很多的小孩家庭环境还不错,那种贫困子女拼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故事在他们眼里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自然也就很难意识到读书的意义。我们不能说上大学就一定比不念大学的人有出息,但却不可否认大学对于我们价值观养成以及接纳度的作用。
读大学给了我们一个开启另一个世界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活法。
未经大学教育的人的价值观念大多受家庭观念及社会圈子养成,尤其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地区的女子依旧坚守着“依附男人为生”、“丈夫儿子大过天”的守旧观念。而我身边这些读过大学或者爱读书的朋友们则坚持着“女性独立”的观念,这群人开放、自我,为自己而活。诚然,那些事事以夫家为中心的女子并不一定会觉得委屈,毕竟这是她们的活法。
我上一篇文章提到,“高考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可能”,但这个“可能”究竟有多大的潜力却要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很多处于高中和初中阶段的孩子并不能意识到“高考与读书的意义”,当老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时,叛逆期的孩子会下意识的抗拒,而“叛逆期”的孩子一但堕落,便很难顺利走过高考。
所以,能否走出叛逆期,顺利走过高考并且拥有这个可能,还要看这些孩子的造化。但这个造化不仅指孩子自我觉醒,更要看他们遇见怎样的老师,结交怎样的伙伴,接触怎样的人群。
仿佛忽然之间,我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如何面对一群叛逆期的小孩,陪他们走出叛逆期”似乎也是一件蛮有挑战性的事情。
想要做高中老师是因为觉得高中生思想相对成熟,有独立人格,可以和他们做朋友。其实,和初中生也可以做朋友,或者说,和孩子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做朋友。
这几个假期,我都是和小孩子一起度过的,宝贝越来越大,会时不时冒出一些和她年纪并不相符的话,活像个小哲人。
和宝贝相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她会说,“兰欣怡是我的好朋友。”不到三岁的孩子,对于朋友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童书、动画、儿歌,对于好朋友的认知也十分简单,她陪我玩儿并且我爱和她玩儿,我们就是好朋友,最关键的是,她几乎从不叫我“小姨”,从来都是直呼姓名。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忽然发现,当她犯错误的时候,像“好朋友”一样平心静气地谈话反倒比板起脸来“教育”她更为有效。
不足三岁的小娃尚且如此,那么已经开始具备独立意识的初中生呢?
所谓“叛逆期”是指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产生一种语言、行为、心理上的反叛。从字面上来说,关键词就在于“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自尊”、“反叛”。
读了很多关于“叛逆期”的教育案例后我发现,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要做的是“倾听”与“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批评”,说白了就是“尊重”。
“尊重”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某些论文期刊上也曾多次提到孩子叛逆期的应对之策,我不能说文章提出的应对之策完全无意义,但我总觉得那些文章将“叛逆期”看作一种病态,虽说字句间强调着要尊重,但行为上却处处将自身与叛逆期的孩子划开了一道分界线。
所谓“尊重”,不是简单的“我听你说”、将谈论成绩划为“禁区”、找理由鼓励和夸奖,而是能够真正像朋友一样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去理解与倾听,懂得欣赏他们的精彩与张狂。
前几天,和朋友聊起初中生时,一个艺考的妹子说了句,“初中是多么有趣的一个阶段啊!”话语间满满的怀念,也是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大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叛逆期,对于正处于叛逆期以及熬过了叛逆期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精彩而又美好的一段回忆。
叛逆一直都在,到初中阶段时达到一个峰值,便成了老师和家长所惧怕的“青春期叛逆期”,叛逆期的孩子们没有高考的压力,一副唯我独尊的模样仿佛要与世界为敌,自在张狂,却恰恰是青春的模样。
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精彩,对大人们来说可怕的青春叛逆期只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而非病态。当我们抛开“大人”的身份去看待这个阶段,会发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也很可爱。
附:知乎大神关于叛逆期的几点建议
本文记于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