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认知2丨底层中立与定向选择 102/200

算法与认知2丨底层中立与定向选择 102/200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见:当你精确知道你在哪一天该抛你的股票的时候,你已经在巨大痛苦之中了,因为股灾结束了。

有人认为现在“动不动讲算法”是一种滥用,其实“算法”虽然是一个计算机词汇,但在计算机出现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有人干脆把算法就叫“原则”,比如达里奥(Ray Dalio)的《原则(Principles: Life and Work)》讲的就是一个算法。

最后的结果呈现出某种必然性,这也是算法的“底层中立”导致结果的某种必然性。就像我们在进化论里看到的:简单的底层逻辑导致了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

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们总是力求让我们的认知更复杂、更成熟,从而应对一个变幻不定的复杂世界,而算法是一个六亲不认、不分青红皂白、底层中立的简单法则;认知指向的是更聪明,让我们更有智慧,而算法好像是更愚蠢,简单到了粗暴的程度。这是不是矛盾?我们到底应该聪明还是简单?

古人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成若缺”,那么巧和拙、智和蠢、成和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感:一个事情做一个月是激情,做一年是计划,做五年是坚持,做十五年是原则,做一辈子是人生算法。对成功定义的不同,决定了算法的优劣。

思:“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巧和拙,智和愚,成和缺之间的关系,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巧、智、成——底层算法——消极数据

愚、拙、缺——复杂现象——积极数据

行:罗老师在跨年演讲中提到:人生成就=人生算法x大量重复动作的平方。世事无常,人生短暂。如果说我们人生真的有所谓的“人生战略”,那就是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然后通过大量重复动作不断耕耘。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与认知2丨底层中立与定向选择 1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