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珞思(珞思影视研究组)
站在社会急剧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宏观背景下,“亲子关系”是一个有着认知解渴和观念纠偏功能的综艺思路。我们曾经在《旋风孝子》里看见过80后、90后一代和父母情感磨合的沉重和生疼;在《爸爸去哪儿》里则欣喜望见年轻一代的父母用更为平等的视角、更趋柔软的交流,去走进孩子的心。
可是,当萌宝变成自主意识愈发强大的少男少女,你们是否还有自信说,可以成为出色的父母?
人们都说,过去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一条深深的代沟,现在的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还多了一道厚厚的手机屏幕。破不了沉默,解不开僵局,沟通就永远无法建立。2017年12月31日,由撒贝宁领衔参与的芒果TV自制国内首档青春期脱口秀《放学别走》正式上线,节目希望从这里开始,让家长和孩子能够面对面敞开心扉去聊一聊。
这是一档会让人笑到流泪的节目。一群朝气蓬勃、能力出众的孩子释放少年气象,围绕让他们又深爱又烦脑的父母,以及枯燥的作业、搞怪的同学、新奇的创意……倾吐内心感受,亦庄亦谐的撒贝宁带着强大的通感能量,向家长和孩子传递“沟通”的理念。
是时候好好面对00后这股新力量了
80后端起泡着枸杞的保温杯,90后惊觉头发居然在秃了,2017年的最后一天,“佛系中青年”又集体从《放学别走》里感受到了世界即将被00后支配的恐惧。
《放学别走》是专门针对青少年00后群体观点表达的全国首档青春期脱口秀。节目将主角定位在12-16岁的中学生身上,每期节目有2-3名中学生作为“大人物”依次上场表达态度,7位智囊团成员为“大人物”支招,“大人物”吸取大家的意见,最终制定出一条他们认为能让世界变好的规则。
所谓“大人物”,不是他们来头大,更意指态度大,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大大的世界。在节目中共同绘就的辽阔程度,也许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节目开场,就亮相了一批碾压成人的孩子——当我们为明天焦虑不堪、在迷茫里挣扎妥协时,00后一代已经用纯粹的赤子之心劈开了前行的道路,倾注热爱,挥斥方遒,为之倾尽全力。
16岁CEO喻言,公司估值已经达到1250万元;5岁开始学习街舞的11岁少年杨崇喆,已经拿了18个全国冠军和2个世界冠军,战胜过很多的成人;2017年全国少年女子拳击锦标赛冠军李静雯,年仅14岁的她,一拳可以打倒150斤成年男子;17岁的唐赫,Elite2016世界模特大赛中国区冠军,刚上大一的她已经工作半年了,“一个人在外面,没有管家里要过钱”;15岁的高一学生严祖怀,为了打破教辅的枯燥、乏味、无聊,组织13位同学结合学生心理特征编写了《共享中考》教辅,成功卖出了5000本……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年龄论英雄。每一个行业的改变,都必须由新一代青少年来实现。00后们借此刷新成人对他们“还只是个孩子啊”的单薄认知,他们用一张张人生的荣誉证书向大众证明:年纪从来不等于能力。就像喻言的妈妈所说的,“他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一代人真的很不一样,而且我觉得未来他们会越来越有希望的。”
若将《放学别走》理解为一档为00后发放光荣榜的节目,那就未免狭隘了。正视他们的成绩,是为了强化一个认知:更有想法、更具潜能、更有未来的一代人,已经在不经意间茁壮成长起来了。家长对他们不应只有“天冷要穿秋裤”的生理层面的关怀,更应跟上小孩的脚步,倾听他们的内心。
在一派轻盈的氛围里,点醒自以为是或疏于交流的大人
两代人之间,不信任来自于不理解,不理解又导致了不信任。豆瓣有一个10万多成员聚集的讨论小组,名曰“父母皆祸害”,里面充斥了大量80后子女对50后父母的指责。点赞最多的那则回答中写道:“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那父母就算是天使投资人了。不过,这天使投资人的成功率有多少,看看互联网的天使投资人成功率就知道。”
比起“父母皆祸害”里大量的痛苦、纠结和感伤,同样是倾诉对于父母思想行为的种种不解,《放学别走》的氛围却是轻松而愉悦的。一群同龄人在感同身受的无奈和烦恼里各抒已见,被各自父母不可理喻的神逻辑乐到哈哈大笑。
最新播出的第二期,集中在呼唤同一种声音:大人们不要只看你们看到的,你们要尊重事实,耐心听我们解释。
让人最为忍俊不禁的,是来自伊朗、现居上海的王子历数父母的言行:每天看着手机眼睛会瞎,但是看书从来就不会;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好;我一生中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王子还说了一句相当戳心的话,爸妈可以半夜用指纹开自己的锁,重点是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心。
17岁的二次元爱好者裂裂,也一度遭遇过父母的不理解。她逐一阐释了外界对于角色扮演“说话阴阳怪气”“奇装异服”“幼稚”的偏见,表示二次元不止是一种文化输出,更是一群人的信仰。可是因为爸妈一开始不支持,她一度直接把衣服扔掉,“失去爱好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她由衷呼唤大人:看不懂就好好学,反对和攻击都是没有用的。
不能将你们所不接受的不寻常,简单归为不正常。走下舞台接受采访时,裂裂妈妈的一段话,点醒了许多自以为正确的家长:“不要学我们,先采取暴力,然后再理解孩子,这样会伤孩子的心。”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动辄见诸于新闻的校园凌霸、网络诈骗、人身骚扰,也成为《放学别走》的议题。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疏于、羞于或者不知如何正确和孩子探讨,但从16岁女孩谨妹和“智囊团”成员争先恐后的发言来看,危险就在孩子的身边。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依靠,应该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如何防范伤害。
撒贝宁说,“这个世界有阳光,有小白兔,小白兔联合起来就可以打败大灰狼,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告诉孩子,确实我们的身边也可能有大灰狼。”节目特别发布的《儿童十大权利宣言》中,第一条尤为醒目: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以极正的三观,用强大的通感,在爱里学习双向沟通的能力
在谈及破除代沟的途径时,社会学者给出的回答是:用通感去修复。
尽管科技不断发展,文化存在差异,但是情感层面的体验却是相似的,我们完全可以用自身经验来弥补时代发展造就的鸿沟。毕竟,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候,都不想长成自己讨厌的那种大人。
来到舞台的“大人物”也好,“智囊团”也罢,他们只是万千00后的一个缩影。
《放学别走》诚意架构了一个平等交流的话语场。撒贝宁作为节目中唯一一个成年人,以极正的三观、强大的通感,沟通着不理解家长的00后与不了解孩子的家长。
引发强烈热议的,是节目中一段关于“追星”的态度交流。自称是杨洋“取款机”的陈思媛,为追星花费了父母几十万元,此次来到《放学别走》,她再次还原了一名00后追星族的真实生活。
撒贝宁没有站在居高临下的姿态指责,而是分享了一段上高中时迷恋乔丹的往事。放学之后成群结队围观商场里价格不菲的乔丹鞋,爬到铁丝网外在人山人海里苦等偶像的心情,其实和现在00后看一眼“哥哥”如出一辙。
但是撒贝宁话锋一转,给出了一段身为成年人的深切感悟,“你其实最终追来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现实的世界里,而现实不那么完美,你不可能做到如愿以偿,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但你至少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构架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你是希望自己未来像他一样优秀。我希望他们可以成为鼓励你们的一个目标。最终这个世界上值得你去爱的人,除了父母,是你自己。”
他奉劝所有追星的年轻人,第一不要花父母的钱,用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做出一个礼物,让偶像叹为观止,进而永远注意你;第二不要去追那些看袋子收礼物的明星。
在和父母的冲突里,当孩子摊手无奈称“父母是你无论如何都要去原谅的人”,撒贝宁则一语中的道——“你错了,孩子才是永远被父母爱的那个人。”他回忆起自己离世的妈妈,告诉那些向父母生气、抱怨的孩子,好好珍惜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放学别走》里,父母出现的镜头虽说极少,但是在这档“小鬼当家”的节目中,来自父母的爱紧紧环绕着他们,哪怕孩子的吐槽和委屈时有发生,最终却都归结于温暖的、浓浓的爱。节目呼唤家长倾听孩子,也鼓励孩子从语言到行动都可以给足父母信心,相信他们已经真的长大。
青春期碰上更年期,不应是天雷勾地火。有网友发表观后感道:“生长在不同的年代父母和孩子总是会存在数不清的代沟,父母的不理解不接受似乎让我们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要请相信,血浓于水,爱比天高。”《放学别走》去偏见、不说教,它试图架起一座心桥,让看似因为代沟而对立的两代人握手并肩,一起向前。对于看过节目的观众来说,相信一些改变正在奇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