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长论︱什么是家庭成长论

赵庆华

加拿大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

加拿大UWO (西安大略大学) 教育学博士 (Ph.D)在读

用专业视角,海外阅历,学者经验,家长情怀,为中国家长解析教育。

用基于布尔迪厄 (Bourdieu, 1986)和王 (Ong,1999)的理论构建的“家长成长论”,为中国家庭教育开辟新方向。

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前,我咨询过先生和朋友的意见。大家给出的直观感受是过于学术,语言有些艰涩,内容不是很好理解。有的朋友建议我换比较生动的语言,迎合读者的需要。我曾经犹豫过,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改变。最主要的原因是时间问题。我一边带孩子,一边上博士做研究,实在没有精力去把写公众号当成自己的主业。并不是我认为这个不重要,而是实在力不从心。其次,我开公众号一不为出名。因为出名于我而言,没有什么意义。二不为赚钱。现在靠着读博士的奖学金生活,日子虽然清贫,但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我的物质需求向来不高,一盆一瓢足矣。我开这个公众号,主要是为了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以及研究心得和大家做一交流。说白了,开公众号就是为了和知音有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罢了。

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我仍坚持把自己偏学术性的文章作为开号首篇发出去了。先生说,你不要太理想化,情怀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后来事实却告诉我,愿意和我进行思想交流的同行、朋友真的很多。因为我的期望值一直不高,以为会招来骂声一片,但短短两天内阅读量过千,对于我这个小蝼蚁来说,已经是上天赐的惊喜了。这更坚定了我的公众号定位。我会把我熟悉的国际上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同具体的中国家庭实际结合起来,和大家进行一个互动交流。正是由于这个定位,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一个 曾为人大附中的学霸,毕业于加拿大著名的西安大略大学的师妹转发了我的开号文章之后,建议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家庭成长论。尽管我的原计划是第三篇发个轻松阅读的文章,但鉴于我将这个公众号定义为思想交流的平台,便欣然接受了她的建议。

其实,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便对自己的家庭成长论已有了一个通俗的说明——我并不认为一个家庭仅仅通过买学区房,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就能成功地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说能够让孩子成功地经过教育这个分层机制的甄选。我们往往忽略了家庭,包括这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品位,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等对孩子的影响。对此,两位网友回复如下:

“孟母三迁是一个好典故。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经济基础,品味以及很好的受教育程度。所以学区在这个时候尤其重要,在affordable的基础上买学区房其实就是买环境和人脉”(网友评论A)。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在想,如果中产阶级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搬过去的,其实还是同样阶级的人在打交道,不是吗?人脉说白了就是等价交换”(网友评论B)。

我提出的“家庭成长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中国家庭。也就是说,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家庭以及中国学生如何在这个分层机制中,利用自身原有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经济资本,再通过教育这个社会分层机制获取新的文化及社会资本,从而达到个人以及家族社会阶层的提升。我前面发布的两篇文章主要围绕着布尔迪厄(Bourdieu)的理论来阐述,这也是我研究的主要指导理论。当然,我也发现了布尔迪厄理论的局限性,所以又引入伯克利大学的著名人类学教授王爱华(Aihwa Ong)的弹性公民性(flexible citizenship)来指导我研究中国家庭。当然,这个flexible citizenship也有人翻译为灵活性公民性。这种弹性公民性解释了降落伞孩子以及陪读妈妈的现象。篇幅有限,我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找机会为大家阐述。

从理论上来说,我认为家庭成长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资本的积累与转化,尤其要重视教育的因素。 换句话讲,我认为在家庭或者家族成长的过程中,原有与未来资本(经济,文化,社会,语言)需要经过教育,无论通过本土教育还是留学经历进行转化,才能实现家庭成长的目的。当然,现实中也存在阶层流动向下的情况,但仍然可以用我提出的这个家庭成长的理论来解释。

若想成功实现家庭成长,家庭教育起到了潜移默化但却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要达到家庭成长的理想结果,就需要一定的家庭的habitus。Habitus严格说没有对应中文翻译,这个词是布尔迪厄借罗马文所改用而来,具有习惯、习性的意味,但是却不是单纯反射性的习惯,而是一个透过长时间生活实践累积下来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一种习性,诸如中国人觉得吃米饭才算吃饭,吃汉堡不算。放到社会阶层与场域理论去看,当在特殊社会环境下成长的个体,自然受到该环境文化深刻影响,很多日常生活被视为当然的东西,未必在另一个环境就是当然。比如,一个王孙贵族没落了,虽然经济上无法支撑,但以前的上层生活情结,却使他往往短时间内无法习惯庶民生活。我倾向与将Habitus这个词理解为习性或者品味。原生家庭的习性、品味会影响着后代的教育,最终影响着家庭的成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小时候当红的童星林妙可高考惜败,很多人公开批评她妈妈的教育方式。其实用我所提出的家庭成长理论来解释就是林妙可妈妈的品位以及习性影响了林妙可的教育,进而影响了其家庭成长。在中国家庭成长过程中,我们都假定家庭是进化的,也就是在阶层流动中,应该是螺旋上升的,但现实其实也不都这样美好。这也侧面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和危机意识的增强,世界范围内的中产家庭,为了维持现有阶层的地位及向更高的阶层流动,不管在资本投入(重申一下,我这里说的资本是布尔迪厄讲的资本),还是原生家庭所遗传下来的品位与习性改善方面,都正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而中国家庭特有的弹性公民性(或者叫灵活性公民性)使得这些努力,则大大提升了这些努力的成功几率,因而也更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意义。

=�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庭成长论︱什么是家庭成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