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项目研究,打造读写结合新课堂

五莲县实验小学        王有鹏

老师们,学校倡导人人拥有一个小课题,人人学会写作,成立名师和专业工作室来引领我们成长,用心良苦,对于工作室工作,我已经做了一年多,有了一点经验,所以也想出一份力,简单与大家分享读写工作室的几点做法。题目是《借力项目研究,打造读写结合新课堂》。

去年以来,县教研室实施项目驱动,开展专业研究,读写结合专题研究工作室即是我县小学语文,“多元化读写”学科思想统领之下的一个项目工作室。学科思想中的读写,是指广义的“读写”,包括阅读、习作、写字、口语交际等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而我们所负责的研究项目是指狭义的“读写”,即我县正在推行的“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一、立足实际需求,定位研究目标

教研室推行“读写结合”研究以来,成立了专门的骨干团队,在张伟教授指导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研发了读写结合课型基本模式,举行了读写结合分类教学研讨会,形成了小说、散文、诗歌、说明文四类不同文体精品课例,逐步推进读写结合教学研究。全县各校积极贯彻落实读写结合理念,我校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1-6年级整套读写结合精品课例。我们对已有基础进行了深度分析,根据今年课堂教学改革思想,结合“和谐教学法”核心理念,我们将研究目标定位如下:

1.长期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读写能力;提高教师研究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2.年度目标。整合完善读写结合模式,打造高水准精品课例集,构建知识树体系,探索互助小组合作建设,整合作业与当堂检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课后负担。

根据本年度研究目标,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明确了详细的研究步骤,结合成员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工。

(成立工作室需要明确成立的背景、理论支撑。每一个成员要明确工作室目标。)

二、搭建多方平台,助推研究进程(应该怎么开展工作)

(为务实开展研究,我们加强学习、拓宽研究渠道,注重分享并积累经验)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厚研究底蕴

为提高成员的研究水平,我们集中学习了《王敏勤与和谐高效教学》《丁有宽与读写导练》两本书。根据个人研究专项点餐式阅读了《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全脑激发的高效课堂》《学习构建知识树》等相关书籍。(做好理论方面的储备)

拓宽研究渠道,加强合作共融

(我们主要从分项研究、互动研究、携同研究三个层面推进读写研究)

1.分项研究。为了更好地完善读写结合模式,我们将原模式中的部分环节进行了分解,多渠道开展研究工作。工作室成员制定分项研究实施方案,有序开展研究。如:互助合作小组第1、2周重点进行科学分组研究,第3、4周研究哪些问题适合小组合作,第5—7周研究小组合作有效次数和评价机制……

为确保研究的及时性和延续性,每位成员都将自己的班级设置为实验班级。研究过程中注重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寻找解决对策。下面重点介绍“互助小组合作建设”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首先,我们发现了“分好组之后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明确好各自的责任。于是我们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安排上一定的任务,讨论时有负责归纳梳理的,有负责记录的,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施了大约一周之后,发现每个人承担固定的任务之后容易使某些学生产生懈怠心理,改为小组内实施任务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又发现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趁机说笑打闹或搞小动作,教师按下葫芦起来瓢,忙得满头大汗,课堂乱得一塌糊涂。于是研究出对策——限定讨论时间,让学生有紧张感,同时实施加减分措施;此措施一出,次生了新的问题——为了获得更多的分数,课堂上合作学习时大部分时间是少数优等生在唱独角戏,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境地。这种现象显然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经过参与实验的教师讨论研究之后,确定了新的对策:先独立完成问题,再合作交流,同时创新不同加分制度(如:徒弟在课堂提问或抢答环节师父加分是徒弟的一半,但减分是徒弟的两倍)激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就是在这样不断解决问题中修正合作成效,最终将成熟的研究成果写入新模式总结中。

研究过程中大家注意材料积累,将研究收获随时记录,随时分享。我们分层绘制出下册教材单元及每课知识树,深入探索知识树绘制方式方法及呈现时机;互助小组合作建设方面,围绕科学分组、小组评价、座位轮换等环节进行了实践探究;围绕检测时机、检测内容、检测形式进一步整合作业与当堂检测。经验的积累,规律的提炼,为形成读写结合新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2.互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成果需要分享,问题需要解决,而团队成员又分散在各个学校,怎么办?我们采用线上、线下沟通的方式拓宽交流渠道,提高研究实效。我们建立了QQ群,避开老师上课时间,每周四上午10:00—11:00作为固定集体研讨时间,做到上课研讨两不误。时间一到,所有成员放下手中的工作,每周一个主题,如第一周我们重点研究工作方案,预设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二周我们围绕模式中的导入环节,结合知识树使用展开了讨论。以前我们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谈话激趣式、创设情境式、设置悬念式、质疑课题式等。引入知识树后,普遍认为知识树有整体把握教材的作用,但在使用的时机问题上大家各持己见。有的认为知识树不适合课课都用,有的认为六年级可以常态化使用,有的老师提出适合单元导入时使用,也有的老师认为知识树只适合在复习课时使用。经过反复实践研讨之后,在教研室的指导下,最后确定把第一环节改为“多元导入,揭示课题”。“多元”指的是可以使用传统方式导入  ,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灵活使用知识树。比如,单元起始课和复习课建议使用知识树导入,单元中的各课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研究中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在辩论中推翻了一个个先前酝酿的观点,然后再确立新的观点。

线下主要是实践研究,打磨课例,同校或不同校的工作室成员借助校本教研、联盟教研平台随时研讨,工作室也举行了一次专题研讨,让研究成果在一次次交流,一次次修正中逐渐成熟。

3.携同研究。我们倡导成员辐射、带动周围教师一起研究。本学期,我和学校全体语文教师一起深入研究读写结合点,通过课堂展示方式呈现读写结合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倡导教师从知识树绘制、小组合作、当堂检测与作业的整合中自选研究点,展开研究。我和仲双老师将当堂检测研究成果在学校推介展示后,语文教师自发加入到研究中来,学科组设计出凸显学段特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学生喜爱的作业及过关检测题。学校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校本教研、备课组研讨等方式深化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求老师们在课堂过关展示时,必须熟练使用知识树,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凸显读写结合,否则不能评为优秀等级,为我们的研究保驾护航。吴艳艳老师带动本班任课教师,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将好的做法在级部内推广。在她的带动下,部分班级开展了“争章”“发喜报”“集七星卡”等活动,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好的做法计划在下学期推广到全校。

注重合作分享,积累丰富经验

为保持研究激情,我们加强过程调度,落实“三个一”:一周一交流困惑,一月一分享成果,一学期一总结经验。因为本学期是我们项目研究的起步阶段,所以5月、7月进行了两次大的总结。7月19日的全县小学语文名师论坛活动中,我们工作室的汇报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在去年教学工作会上我做了发言。今年七月份在工作室汇报中读写工作室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做了工作室管理经验介绍。

三、及时反思问题,修正研究方向

经过各位成员的不懈努力,我们完善了读写结合模式。新模式与原有模式相比,融合“和谐教学法”核心理念,凸显生本意识,课堂更加有活力;形成了年级不同、课型不同的15个精品案例,在知识树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当堂检测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参与实验的班级学生表达能力强,发表作品多,学生语文素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工作室成员中3名教师执教县级公开课,1名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我也多次在县、市举行的研讨活动中发言。借助项目研究平台,我们收获了成长和团队互助带来的正能量,享受着研究带来的职业幸福感。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项目研究成果还很单薄;新的读写结合模式档次不高,需进一步实践完善;当堂检测研究过于笼统,还需根据不同课型进一步细化等。

下学期我们将按照学(学习)、研(研究)、练(实践)、提(提炼)、推(推广)的思路扎实推进读写结合教学研究。做到选点突破有举措,实施行动小步伐,研究过程重务实,突出成果能推广。学期内举行1-2次工作室推进研讨会,一年内出精品课例集,形成语文读写结合新特色,助推学生素养提升。

以上是我们读写结合专题研究工作室几点不成熟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们愿同大家一起,在教研室引领和学校支持下,聚焦读写研究,打造有活力的生本课堂。

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启发,分享愿望就达到了,谢谢!

(温馨提示:本文禁止转载,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借力项目研究,打造读写结合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