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三则

[摘要】我喜欢野上照代这种干静的文字和素淡的风骨。像安藤忠雄的建筑。像日本料理。这种干静和素淡肯定也有黑泽先生在其间的投影。文|唐瞬

夜读三则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夜读过很多很多书,都是一本一本生长出来的。

因为宫崎骏才顺带迷上久石让;因为黑泽明才顺藤摸瓜找到了野上照代;因为村上春树才没有错过河合隼雄。

前者和后者,如同两座岛屿,一座在视野内,一座在视野外,因为视野之内才延伸到视野之外,视野之内给人的震撼烈日灼心,视野之外给人的惊喜如沐春风。我既追求烈日灼心的痛感,又享受如沐春风的闲适。

如果将阅读享受比喻成文字宴飨,那么,前者可谓拿得出手“硬菜”,后者则为别有风味的“素菜”。荤素混搭是门学问。国学大师陈寅恪将书分为三类:最低限度的读物;进一步学习的读物;深入研究的读物。

下述三书分别为关于艺术创意、电影研究、小说创作不可忽略的“学习的读物”。

今夜,依然如故:

期待那种兴奋得让人无法入睡的阅读冲击如约而至。


1.久石让的创作心路

久石让的《感动,如此创造》是一本在恰当的时候读到的一本选对的书。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一点,会错失它的很多价值;往后推一点,又会感慨相见恨晚。一本书能够带给人这样的感觉,对读它的人来说,当然万幸。

夜读三则_第2张图片
久石让的《感动,如此创造》

这是一本很有氧感的书。感性、直觉、第一印象、工作态度、流程及职业素养,还有灵感、创作观、价值观、专业,等等,信手拈来,谈得十分真诚而有趣。

久石上在书中讲的创作、感性、直觉等原本抽象的概念,被他讲得通俗易懂,而且结合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好像让人能触摸到这些东西。真是一位天天跟感觉打交道的家伙。要经过多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达到他如此通达的境界。

除此之外,他还剥开了笼罩在创造者身上的层层迷雾,包括羞耻心、骄傲感和偏激。这些都是相当有借鉴价值的经验。与自己某个时刻的心路历程完全吻合。这能够让人更坚定走自己的路,更坚定某个未来就在前面等待自己。

它还让我学会如何筛选书。往往是一本好书与另一本好书套在一起推在你的面前,只有细心的人,能够因为读到一本好书,跳到很多与之关联的好书上面。能够找到这条阅读旅行的线路真是叫人惊喜。我会将这一惊喜毫不保留地用到实际的操作中。

夜读三则_第3张图片
宫崎骏和久石让

2.野上照代的微观影史

野上照代的《等云到》,仿佛从黑泽先生的神殿借到一片云,投影到读者心中,竟然能够在内心深处泛起层层涟漪。从黑泽明天皇的强烈印记,到野上场记的涓涓长流;从黑泽明电影先入为主,到野上清新轻逸淡出。

夜读三则_第4张图片
野上照代的《等云到:与黑泽明导演在一起》

阅读终于冰释意识的硬化纤维:这完全是一本可以不带任何黑泽明标签也能愉悦阅读的书。

这是一部关于日本电影的个人微观史。与其说《等云到》日本前黑泽摄制组野上照代女士耄耋之年的回忆录,不如说是第一线日本电影人的个人微观历史,读来不仅印象深刻,而且风趣盎然。

这是我在读《韩国电影》《法国电影》这样类似教科书一样的电影史册中没有尝到的味道。《韩国电影》我硬着头皮一口气读完,味同嚼蜡;《法国电影》才翻至一半,戛然而止。

第二遍翻阅《等云到》时,我才明白其间道理,那些电影史册呈现的都是零落的花瓣或干枯的标本,而《等云到》给我们的是留有芳香的花束和那些绽放的瞬间。

野上回忆那时的电影明星长谷川一夫:“不断向渔船上的大娘大婶们抛送秋波。当他目光向右,就听见右边的渔船传来一阵尖叫;目光往左,又听到左边的渔船上欢声沸腾。那本事真叫人佩服。”

长谷川一夫仿佛就在眼前举手投足。她回想因东宝罢工事件带摄制组来大映的黑泽明导演:“那时的黑泽先生他们连走路都是那么活力四射,散发着一股凛然的气势。”新鲜劲儿的文字,一句话就让我们明白四十岁的黑泽先生在当时日本电影界的形象和气场。

书中记载黑泽先生的和黑泽摄制组的其人其事,最令人激赏。天皇黑泽明,传说中的黑泽明,脾气火暴的黑泽明,在野上的笔下变得有血有肉,有笑有泪,人情味十足。

夜读三则_第5张图片
场记野上照代与演员仲代达矢

对于想了解过往日本电影的铁杆影迷来说,惊喜价值连城:伊丹万作、伊藤大辅、佐伯清、野渊昶、田中彻、野村芳太郎、加藤泰、若杉光夫、伊丹十三等导演的轶事,长谷川一夫、京真知子、小林桂树、藤原釜足、寺尾聪、三船敏郎、志村乔、仲代达矢等演员的趣闻,早坂文雄、佐藤胜、武满彻、池边晋一郎等配音师的小故事,滩千造、桥本忍、依田义贤、小国英雄等剧作家的逸闻,都是依据来自第一线野上的记忆写出,真实得像她脸上的皱纹。

野上写摄影师宫川一夫,一句话传神:“宫川先生是个做事有条不紊的人,他总是一回到自己的房间就开始整理摄影资料和笔记。”

她内心深处有一座电影史馆。她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日本电影了如指掌。“如前所述,当时每年拍摄的电影多达五十部,平均每月四部,也就是说每周必须完成一部电影,简直就像办周刊杂志一般。”

她对片场的记忆栩栩如生。“门洞里总有清凉的穿堂风吹过,夏日里凉爽宜人。午间休息的时候,道具工人们常常像刚打捞上来的鱼一样横七竖八地躺在下面午睡。”野上的文字充满诗意和情思。她用写小说的才情在撰写回忆录。

但话又说回来,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黑泽明。只是读完书后,才发现这本书给的惊喜完全不亚于《蛤蟆的油》,甚至于可以甩开它。

我喜欢野上照代这种干静的文字和素淡的风骨。像安藤忠雄的建筑。像日本料理。这种干静和素淡肯定也有黑泽先生在其间的投影。

美国人唐纳德·里奇《黑泽明的电影》中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三船敏郎是黑泽明另一种创造形式的存在。这句话好像对跟随黑泽先生三十多年的野上女士也具有同样效应。

过日子烟火盛,回忆却樱花开。

过往的时光和岁月也许挂在战争年代和战后岁月的当时就像一砣硬狗屎一样让自己嫌弃,摒住呼吸,紧皱眉头,但回想起这些时,似乎都成了人生盛宴的标签。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林芙美子的小说《晚菊》来。其实,电影片场的繁杂、忙碌和紧张,远胜于文字白描出来的诗意和胜境,但野上勾勒的轮廓让人联想到日本的和屋和茶室。

只有真正的电影人才能明白其间的人生五味。野上似乎就像《椿三十郎》里那位说出“真正出色的剑客永远把剑放在剑鞘里”的夫人。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人能与野上和她文字的感觉相契合。

尽管是一部杂志专栏的作品集,但并没有读出零碎、松散、断章、残片、拼凑的感觉,相反,文与文之间的衔接,情绪与情绪的呼应,相当自然;首尾安排简直是绝妙之笔,从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伊丹万作去世,到1998年(平成十年)黑泽明病逝,不轻意间的时间跨度,却清晰无误地告诉我们:就是这位其貌不扬的野上女士,她成了日本电影的活化石,足足见证了日本几代电影人,横跨了整整1/2世纪之久。

从如此意义上来说,读野上照代的回忆录,比看日本电影史之类的作品,会更有现场真实感,意味深长的回味——伊丹万作与入室小偷的对话;桥本忍与伊丹万作师徒情分;野上自己效法女无法松;历经两次火灾的《罗生门》;在西伯利亚拍摄《德尔苏·乌扎拉》时开窗夜尿的黑泽导演;被暴徒袭击的伊丹十三;与黑泽分手后的三船敏郎;被惹怒的武满彻——这些,在哪一本日本电影史中会记录得如此生动、自然、真实呢?

这不是一本只属于黑泽迷的读物,但凡想了解日本电影,想了解电影的朋友,都可以从这本书得到自己要想的部分答案——一位老人,横跨一生的电影从业经历,见证伊丹万作、黑泽明、伊丹十三等导演沉浮起落的人生,将之写进回忆,平湖中鲸鱼出没,静山涧虎啸依然。

野上通过她的镜头、她的剪辑、她的旁白,让我们领略鲸鱼和啸虎“等云到”的神态、模样、从容、淡泊、死去和不朽。电影大师在自然、时间和历史面前,与常人有所同,亦与常人有所不同。


3.河合隼雄的闳约深美

相比村上之前的随笔系列作品,《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还是有些特别。它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对谈出来的。

之前看过类似的书,像《为什么设计》这本,就是东京设计师原研哉与柏林设计师阿部雅世为“探讨设计的根本”而对谈出来的。称得上是有收获的书。所以,对村上春树与河合隼雄的对话也满怀期待。

夜读三则_第6张图片
《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封面

村上为什么要去见河合隼雄?河合隼雄这位心理治疗师是怎样的人?小说家跟心理大师会聊些什么话题?他们的对谈焦点在哪里?对话可以窥见村上的深度心灵?怀着如此多的好奇踏上阅读之旅。

边翻阅,边想象他们对话的情景——金庸武侠小说两位绝世高手之间的华山论剑;国标舞大师与现代舞蹈家的双人交际舞;钢琴诗人理查德·克莱德曼与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的二重唱。如此愉悦、畅快、惬意地往下读。

像在看纪录片。

原汁原味的对话,通过干净舒服的文字呈现。传达的感觉能够让人触摸到他们彼此内心的细微波澜。他们用普通字眼捕捉到复杂微妙的情绪。

村上的角色是设问者,他负责挑选尖锐的话题。有关于“东大纷争”学生运动、奥姆真理教事件、阪神大地震、伊拉克战争这样的社会大事件;有关于“成为小说家”、“日本文化”、“语言的差异”这类偏“文艺味”的话题;有关于“掘井”、“找回来”、“救赎”这类小说创作的话题;还有关于“治愈”、“心灵创伤”、“自我治疗”、“穿墙”、“箱庭疗法”、“挖掘潜意识的身体与心灵”等心理学范畴的专业术语。

当然,对谈还涵盖了结婚、爱情、夫妻生活这一类的日常话题。如此看来,村上一点也不像他所说的是“不善言辞的人”。杰出的小说家,作品呈现出来的只是他的小部分,他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法更耐人寻味。《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是很好的验证。

河合隼雄是相当有智慧和洞见的对话者。村上说河合隼雄:“他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人物。”确实如此。河合对小说等艺术的感觉,社会诸多事物的判断力,切入心灵深处的表达以及平和的心境,令人诧异。

当被村上问及奥姆真理教祖麻原彰显是否有被治愈的可能时,他的回答泄露了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底牌:“不过说起来,归根结底是一种器量或者说气度的对决了。如果我比他更大器,那么我可以去见他。如果他比我更是个人物,那我去就不行了。因此,这是一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决斗。这真的很不可思议,哪怕对方是个6岁的小孩子,如果比我还有气度的话,那我只能输了。”如此推算,河合的气度应该还在村上之上。否则,村上也用不着三番二次去见他了。

对谈话题涉及到村上的小说表达:性、死亡和暴力。村上初涉文坛时,曾一度地回避这些日本现代文学的母题,他想做得跟大江健三郎不一样的东西。但是,在《发条鸟编年史》中,村上回到了“与身体有关联的暴力”写作上来。他说:“必须要以暴力这种形式表现的、一种颠覆的力量。”

河合在这个问题给予的回答是:“社会或是文化这种东西还是变化得很缓慢的。”中国画千年下来,还是山水、人物和花鸟。

河合先生以他浩瀚如海的学识回应村上的心湖波涛。


夜读三则_第7张图片
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

村上如是说:“我觉得小说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正在于它的迟钝的反应、少量的信息及繁重的手工作业(或者说笨拙的个人营生)。只要保持了这一点,小说就不会失去力量。时光流逝,大量的直接信息如海浪般退潮后,看看剩下来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河合如是答:“现在普遍的风潮,跟村上写作的正相反,大家追求的是:‘尽最大可能地快速反应、获取大量的信息、大批量地生产。’这种倾向伤害了人类的灵魂,所以当我们面对需要心灵治愈的人,就要找出做跟这个风潮完全相反的事情的意义。”

河合先生的气度,恰如一阵春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他对谈“治愈”了小说家村上陷进作品的困惑和忧思。

对谈产生意想不到的“治愈”效果。对此,村上春树在《序》中表示:“头脑中纠缠在一起的那些让人很不舒服的总想干点什么却不知该干什么的感觉,不可思议地就被温和地化解开了。”

“温和地化解了”——正好吻合了河合对“治愈”的单纯意义的诠释:“症状消失了”、“烦恼解除了”。

“只是我做的心理治疗工作,并不是由我做修复,而是帮咨询者引出他们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让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好起来。”河合解释道:“我总是说自己的工作就是帮助来咨询的人‘找出属于自己的物语(故事)’。村上的话给提供了旁证:我好像没说得太离谱。”

原本是冲村上去的,最终却被河合折服。就像看野上照代的《等云到》,最初是因为她是黑泽明的场记。为什么河合先生具有如此魅力?随后,又拜读了他的《给未来的记忆》、《心的栖止木》、《大人的友情》。这才算解开谜团。

不仅知道他在日本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而且他曾与日本畅销作家吉本芭娜娜著有对谈《原来如此的对话》,与日本当代最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著有对谈集《灵魂不需要手术刀》。能够如此有幸地阅读他的故事和他讲述的故事,是一件温暖人心又兴奋余韵的事情。

台湾译者赖明珠如此评价:“拜读他的著作,从世界童话、奇幻故事、佛教到人的心理,分别有不同于常人的独到微妙见解。尤其对人的‘心’,从童年到老年的心,解读得特别通彻。”

心理治疗师所能知道的如此闳约深美。如此看来,幸亏村上去见河合隼雄。

【 Written by:唐瞬 】


关于《乘风破浪》的23条庸见

有野心的写作从来都不是件容易事

独力自学的青年,见闻是很有限的

李叫兽的6种思维武器(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夜读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