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垒,靠的不止是网联

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垒,靠的不止是网联_第1张图片

近日,央行发出通知,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对此,业内认为网联将使多方受益,尤其是“第三方支付企业自身的市场壁垒无形中就被打破了”。可对于海量的中小商户而言,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垒,靠的不止是网联。

据《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转账开始成为个人转账首选,呈现出移动化、虚拟账户化两大特征。同时,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近80万亿元,同比增长率接近300%,2016年移动支付占第三方支付总交易规模的74.7%,结构上向移动端迁移。

第三方支付如此火爆,众多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争夺市场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正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所指出的那样,“目前国内有200多家支付机构,各自形成一块业务闭环,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相互之间没有打通”。

显然,网联功能再强大,也只是第三方支付清算平台,暂时无法解决中小商户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比如电商打压、营销方案不足、外卖成本上涨;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等不同支付方式同时存在,导致移动支付较为繁琐;持牌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无法做到对市场的全覆盖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业内人士预测:“网联平台上线后,跨第三方支付企业账户的互联互通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而且很有可能像银行跨行转账一样,不收手续费”。只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与其期待未来的网联,还不如立足当下,寻找对策。

放眼业内,已有机构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耕并有所收获,像聚和付集团公司就着眼于盘活线下经济,扩大就业范围,并通过链接信用城市、无现金社会、大数据、共享经济,实现实体经济的回归。该公司经过一年的研发,于2017年初推出聚和付产品。

作为一款营销工具,该产品除了具备移动支付、轻松收款等多项优势,还为支付宝、微信、京东支付等搭建互通桥梁,并有力拓展了第三方支付市场。最关键的是,产品以奖励消费刺激消费需求,引导用户重复消费、主动分享与持续关注,实现“支付即营销”,为中小商户的长远经营铺平道路。

就冲这,投资人来了,代理商也来了。而让代理商决定合作的则是,公司给他们“保驾护航”,既有专业完善的培训策划、区域拓展、一对一交流等服务,又有两大盈利点,共享链二维码支付,市场统一销售价980元与商户奖励金3%。公司还规划在2年内开设10家分公司,发展200家代理商。一言概之,聚和为了招商,也是拼了!

虽然招商结果尚不可知,但是不难看出将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难以“各自为政”,唯有通过统一的监管、清算等举措,才能让市场走向规范与稳定,继而健康快速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破第三方支付壁垒,靠的不止是网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