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张图片

元曲作家刘时中在〈怀武昌次郭振卿韵·烟波渔父〉这首小令的结末处写道:闲,也自取;忙,也自取 [1]。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2张图片

刘时中的忙闲皆自取,与他的前辈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南至〉一诗说的「闲忙皆是自由身」[2] 大相径庭。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3张图片

联想到佛家天台宗的「一念三千」[3] 说,这里指的是其俗谛义,而非其胜谛义。

「一念三千」的俗谛义,其中一个阐释版本为:要闲要忙,是起心动念刹那间的选择跟决定。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4张图片

司空图与刘时中二说,表面看似对立,实质雷同,强调的,都是人的自主性。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5张图片

自主性这事儿,是个千百年来,争讼不已的人论论人的命题之一。

长期以来,神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以至律师,一直在辩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与及二者的关系。

这些争论,基本上,是在形而上 (哲学) 的层面进行,争箇没完没了。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6张图片

这些争论,不仅是个学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个牵涉到人的自由意志 (有吗 ?) 的问题。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7张图片

1923年,中国的知识界精英展开了一场扩持日久、至今余音未了的科玄论战 (又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论战的始作俑者张君劢,期后总结说,这场论战的精核,一言以蔽之,「曰自由意志问题是矣」!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8张图片

在期后的近百年间,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尤其是,人在作出选择与决定的刹那间,「自由意志」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 ? 「自由意志」是否起关键性的作用 ? 

这些问题,一直成为相关学科-- 包括临床心理学-- 的重点关注之一。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9张图片

就此,建构中的本土临床心理学的提问是:人到底应否替自己的行为-- 比如,伴随生活规律失调而至的亚健康和心理失调-- 负责么 ?

这提问,无疑是与人到底是否有自由意志这个问题关联在一起,社会上不是有句颇为流行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言说吗 ?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0张图片

既然「身不由己」,人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1张图片

近年脑神经科学研究的突飞猛进,终于让形而下 (物质的脑神经的生命科学的) 得以发声了。

放在今天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跟前,不论刘时中的忙闲皆自取,抑或司空图的「闲忙皆是自由身」,二者能否被脑神经科学证成或证伪呢 ?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2张图片

即管简单到日常生活的一些琐碎的活动,比如许多人每天的例行饮食习惯-- 喝茶或喝咖啡,脑神经科学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早在个体意识到,要选择或决定喝茶或喝咖啡前,大脑就已经帮个体做出了决定。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3张图片

脑神经的这现象,提醒我们,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在《社会契约论》第一章开头的名句 [4]: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4张图片

这句话的前半部「人是生而自由」的形上论断,可以商榷,后半部「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之说,毫无疑问,会得到不少人的认同。

*   *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德国两位神经科学家-- 汉斯·赫尔穆特·科恩休伯 (Hans Helmut Kornhuber) 和吕德尔·德克 (Lüder Deecke)-- 采用脑电图 (EEG) 扫描的方法,发现大脑在产生意识知觉,即略早于自主运动发生前的瞬间,会进入一种特殊状态,运动皮层的活动中,会出现一个缓慢的负电位变化。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5张图片

此项研究结果,让两位研究员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潜意识会引起自发行为 [5]。

*   *


20 世纪 70-80 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脑神经兼心理学家本杰明·里比特 (Benjamin Libet, 1916 - 2007) 进行了一系列使用脑成像 (electroencephalogram, 简称 EEG) 来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的实验研究。里比特要求头上戴有电极的受试者,在任何他们想要的时刻移动手指,期间,脑成像仪一直检测被试的脑活动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大约在受试者动手之前的 1/2 秒 (550毫秒),仪器侦测到活跃的大脑波动--期后被称为「准备电位」(readiness potential) 的电讯号活动,意味运动皮层 (motor cortex) 开始活动,运动皮层是大脑皮层中,参与计划、控制和执行自主运动的区域;而受试者察觉到自己想要动手的念头的时间点,大约是在动手前的 1/3 (200毫秒,见下图左)。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6张图片

这意味,在受试者察觉到自己的意图 (念头兴起) 之前,大脑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从本质上来说,无意识的大脑活动,才是个体行为真正的决策者 [6]。

*   *


里比特在他自己的书《心智时间》里写道 [7]: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7张图片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 · 崴格纳尔 (Daniel M. Wegner, 1948-2013) 采用心理学行为实验方法,证明个体,对于自由意志的体验,是一种幻觉,而非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 [8]。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8张图片

崴格纳尔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无意识与行为产生的理论模型: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意识之外,而自由意志体验,其实并不是建立在行为产生的真实原因之上,因此是一种幻象 [9]。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19张图片

近年出版若干论及脑神经研究与自由意志的书籍,这些书的封面插图,发出强烈而明确的信息,从中不难看出针对自由意志的新近讨论方向 [10]。

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_第20张图片

注:

[1]〈怀武昌次郭振卿韵·烟波渔父〉电子版见 http://www.gushiwen.org/mingju_8.aspx/GuShi Wen_5d3f28fbc6.a spx/>古诗文网 (渝)。又刘时中,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号均不详,约于元成宗大德年间 (1297-1307年) 前后在世,洪都 (今江西南昌) 人。

[2] 司空图〈南至〉诗,电子版见 http://www.haoshici.com/Sikongtu54262.html/> 中华诗词网 (网在地资料不详,待考)。又司空图,837-908,唐代末年文学家,字表聖,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临猗)人。

[3]「一念三千」,一般都说出自佛教《摩诃止观》卷五上,指的是三千性相都具足于一念之中。我们使用 Google chrome 查找《摩诃止观》CBETA电子版 (资料底本:大正新脩大正藏经 Vol. 46, No. 1911,编号:No. 1911 [cf. No. 1912];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sutra/chi_pdf/sutra 19/T46n1911.pdf/>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网,台湾,台北),查找结果如下:(a) 整本《摩诃止观》(CBETA电子版) 原文没有捡出「一念三千」这个词目;(b) Google chrome 一共查得 102 个「一念」词汇,但无一与「三千」前后一起出现;(c) 我们推想「一念三千」是从「此三千在一念心」和「應從一念心滅生三千法耶心滅尚不能生一法」两句、与及其它内容近似的句子,抽绎出「一念三千」这个概念。

[4]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Du contrat social) 的原文是 “L’homme est né 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 新近有译者 (见卢梭,2016) 把这句翻成「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时无处不被世俗的枷锁禁锢」, 加插「世俗的」这个限制性定语,这种表面看似丰富了原文的意思,实质有违翻译「信」与「达」两项准则。原文没有把「枷锁」冠以限制性定语,正是卢梭意在指向一切枷锁-- 世俗的与出世的,而非只是「世俗的」。

[5] 参看 (a) Kornhuber & Deecke (1965); (b) Deecke (2014).

[6] 有关本杰明·里比特,参看 (1) Libet, Wright Jr., Feinstein & Pearl (1979);(2) Libet, Freeman & Sutherland (1999);(3) Libet (2006)。

[7] Libet (2004).

[8] Wegner, 2002, 2017.

[9] 同上。

[10] 图左,Freeman, Libet & Sutherland (Eds.) (2000);图中,Gazzaniga(2011);图右,Harris (2012)。


参考资料:

卢梭, J-J. [法] (2016)。《社会契约论》(陈阳译)。浙江,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直译自1762年4月阿姆斯特丹第一版法语原文。

那个谁编译 (2011b)。〈自由意志科学与哲学的对决〉, 2011年10月3日 http://www.guo kr.com/article/65856/?page=2/> 科学人_果壳网 (北京)。本文编译自 Smith, K. (2011). Neuroscience vs philosophy: Taking aim at free will. Nature, 477, 23-25; http://www.nature.com/news/2011/110831/ full/477023a.html/> Nature网 (England, London).

Deecke, L. (2014). Experiments Into Readiness for Action: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Bereitschaftspotential. World Neurology, 3 June, 2014; https://worldneurologyonline.com/article/experiments-readiness- action-50th-anniversa ry-bereitschaftspotential/>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y网 (英国,伦敦)。

Freeman, A., Libet, B., & Sutherland, K. (Eds.) (2000). Volitional brain: Towards a neuroscience of freewill.  England, Upton Pyne: Imprint Academic.

Gazzaniga, M. S. (2011). Who's in charge: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 USA, New York: HarperCollins.

Harris, S. (2012). Free will. USA, New York: Free Press.

Kornhuber, H. H., & Deecke, L. (1965) Hirnpotentialänderungen bei Willkürbewegungen und passiven Bewegungen des Menschen: Bereitschaftspotential und reafferente Potentiale. Pflügers Arch 284: 1-17 ‘Citation Classic’.

Libet, B. (2004). Mind time: The temporal factor in consciousness, Perspectives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中译本参看里贝特B. [美]  (2013).《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语言与认知译丛) (李恒熙、李恒威、罗慧怡译)。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原书出版年份、出版地点、出版机构等资料不详,待考。

Libet, B. (2006). Reflections on the interaction of the mind and brain.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78(3-5), 322–326. doi:10.1016/j.pneurobio.2006.02.003.

Libet, B., Freeman, A., & Sutherland, J. K. B. (Eds.) (1999). The volitional brain: Towards a neuroscience of free will. Imprint Academic. ISBN 0-907845-50-9.

Libet, B., Wright Jr., E. W., Feinstein, B., & Pearl, D. K. (1979). Subjective referral of the timing for a conscious sensory experience-- A functional role for the somatosensory 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 in man. Brain., 102, 193–224. doi:10.1093/brain/102.1.193.

Wegner, D. M. (2002).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Cambridge, MA: MIT Press.

Wegner, D. M. (2017). The illusion of conscious will (new ed.). Cambridge, MA: MIT Press.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剳记:自由意志与谁主浮沉-- 忙闲皆自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