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然而小孩这种生物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本文就在今天这种大喜的日子里逆流而上,给大家普及一下如何利用正面管教的手段,在维护儿童人权的目标下,科学合理地揍自家孩子。
一、选择一个趁手的武器
在武器的选择上,常见有以下几种: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周杰伦推荐的,一款带有中国传统古风和民族特色的武器,经济便携、使用率高。
打孩子忌讳的是带着一时冲动盲目地揍,衣架、拖鞋、抡巴掌不仅显得打孩子这件事不够庄重,暴露了父母无法对情绪的失控和无力,而且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会让孩子对惩罚防不胜防,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对改正错误更是没有任何帮助。
新加坡的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根藤条,当孩子犯了错,师长都会在指出孩子的错误后,在特定的地方取下藤条,对孩子进行教育,藤条不作他用,全职充当师长惩罚孩子的“道具”。这根承载“专物专用”专职作用的藤条充满了一种神圣感和仪式感。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老师有权利在学生犯错的时候用藤条打学生手心,但必须有另外两名教师在场见证。
这样“专物专用”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父母不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才有“揍”这个行为,而是因为孩子自身犯了错误,必须接受错误产生的后果,父母只是和“揍人的道具”一样的执行者,不是权威本身,这就是立规矩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好揍的部位
正确地揍自家的孩子,还要选对合适的部位,选好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选不对,还可能适得其反。
试想一下,假如您家的孩子比较皮实抗打,一拳揍下去,刚好打到孩子坚实的肌肉上,你会手疼,又一拳下去,砸在脑袋上,孩子脑细胞受损,从此更难听懂你的谆谆教诲,一错再错。
那么究竟孩子身上哪个部位是适合下手的呢?没错,就是打屁股。这个部位皮肉皆嫩,神经分布少,无论从手感上,还是声音效果上,都能取得先声夺人和气势汹汹的打人气氛,往往还没下手,孩子就会被架势给吓到,直接认错。巧合的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就是俗称打屁股。可见打屁股无论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还是国际角度上,都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为什么呢?鲁迅说过,打蛇打七寸,打娃打屁股。说的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即便是父母,也不能被情绪所左右,以孩子的过错为借口,让自己的愤怒伤害孩子的身体或心理。选择最不容易受到损害的部位非常关键,这决定了我们揍孩子这个行为不是以伤害为目的,而是以揍娃为手段进行的教育。
如果我们是以宣泄为目的去打孩子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让你在打的过程中很解气,但是打完又心疼。另外有家长会有疑问:假如气都消了,还有必要打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带着规矩去打,即使情绪没有了,但规矩还在。因此,打孩子的时候保护好孩子,带着规矩打孩子,也是我们打孩子打出效果的关键所在。
三、营造好揍的氛围
我们准备好了揍的前戏,可揍的时候该怎么揍,台词该怎么说,也存在不少误区。
这种揍娃的氛围比较嘈杂,孩子只能顾得上哭,带着一种屈辱向你认错,完事还往往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你会觉得,白打一通。
那么怎么才能在揍得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沉默,保持一种不可琢磨的沉默。只听见藤条簌簌下落的声音,啪,整个过程缓慢、肃穆、庄严,空气中凝固着一种难能可贵的仪式感。
此时无声胜有声。
不说话,孩子怎么认错,不认错,怎么起到教育效果。所有的交流应该集中在打孩子之前。还没下手,就需要实现和孩子有语言交流,清楚而理性地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打几下,这是立规矩的过程,规矩在父母之上,所以不是爸妈要打你,是你必须承担做错的后果。言简意赅,态度坚决,接下来,你才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放手打下去。
四、懂得如何善后
打完孩子还得会善后,善后善得好,亲子关系可以更加融洽。善后,也有讲究。可能这一打打下去,打开了两人的隔阂。
打完孩子以后,孩子不可能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顿暴击,更多的是站在原地小声地啜泣,带着一种委屈,带着一种不得已。如果这个时候你扬长而去,就好比你做了一个精心设置的捕兽笼,就等着天真懵懂的孩子闯进来,而你尚未好好调教,就让他受了点皮肉之苦,便放出了牢笼,而且从此也不怕你精心布下的局。因此,打完孩子,其实应该等孩子情绪稍作平静,再让孩子适度吐露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达到交流的目的。
更有温情的善后方式,其实是和孩子共同承担之前的错。孩子犯错,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纰漏。那么,父母跟着受罚,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出了什么纰漏,也是双向交流的关键所在。比如惩罚过后,父母可以反馈给孩子自己的疏忽,导致孩子犯了错,因此父母也接受惩罚,自罚少玩一个小时手机,或者其他合理的方式,都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力和无所适从的恐惧。
好啦。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打孩子,距离国际不打小孩日结束也有6个小时了(我从动笔到落笔都跨过了一夜了)。
愿天下,所有的大人,每次动怒前,都能多忍耐30分钟。
也希望,你明白,我说的“打屁股”和“双节棍”只是出于调侃,因为前者已经不适应7岁以上的孩子,他会觉得屈辱;后者不适应天下所有的孩子,因为真的很痛。
更希望,调侃背后的道理,天下所有的大人都能懂,因为不打孩子不代表不教育,教育需要更加理性科学的方式。
文章的结尾,不妨随意打赏一下吧,我要买两颗糖,去哄哄我家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