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

2017-04-03吴军 文章来源:笔记侠 来源:人邮异步社区

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现任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等职。

吴军博士著有《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大学之路》《文明之光》《硅谷之谜》和《智能时代》等多部畅销图书,并多次获得包括文津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在内的国家级图书大奖。

2017 年 3 月 19 日,人民邮电出版社主办了“文明的启示:如何做出改变世界的‘创新’”活动,吴军老师分享了关于《文明之光》第四册写作的一些体会,并就文明和创新的结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商业创新并非从 0 到 1

两年前有本书在中国非常火爆,彼得·蒂尔的《从 0 到 1 》这本书非常好,但也经常被误读。我们过去一直认为,中国缺少从 0 到 1 的创新,如果有了它,好像我们的创造力一下就提到很高的台阶,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作者举了四个美国从 0 到 1 的例子,分别是微软、谷歌、苹果和特斯拉。他说中国没有这样的创新,因为中国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后走的。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的创始人并不是埃隆·马斯克,他只是一个投资人,因为投资成了董事长。特斯拉是两个科学家发明的,而且特斯拉也并不是第一款电动汽车。以前美国有一款电动汽车是GF生产的EV1,而最早在爱迪生时期有内燃机车以前,所有的汽车都是电动汽车。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发明轨迹还是文明轨迹,都不是简单地重复原来的工作,而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最开始的电动车效率不高,因此后来奥拓发明了内燃机车,提高了汽车的效率,续航力也长,所以电动车才没有了市场。

这四个例子都不是从 0 到 1 。谷歌以前早就有搜索引擎,苹果的视窗是施乐公司发明的。倒是作者彼得·蒂尔自己的Paypal是一个从 0 到 1 的全新发明。

所以“ 0 到 1 ”可能一开始对世界并没有太大影响,而真正把漫长发明路走完的那些人才是产生巨大影响的。

比如下面表格中列举的几个简单例子,我们来看看“硅谷没有发明什么”。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1张图片

所有这些都不是硅谷发明的,但是在硅谷改变了世界。这些来自欧洲和MIT的特别多,但是这两个地方不善于把一个发明从头做到尾。

创新一定要有用

创新很重要,但有时候创新说多了就成了一个伪命题。我至少跟上百家公司聊过,没有一家公司说自己不创新的。如果所有的公司都在说自己做创新,你再强调自己是创新就没有意义了。创新的本质是“新”,很多的专利发表之后,你会发现 20 年都不再有人用它、买它。因为新的东西不一定有用,所以创新一定要有用。

解决实际问题是有用,那么什么是实际问题?我以前讲过某个案例,美国有一款治疗模糊记忆忧虑症的新药被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勒令下架了。后来FDA的解释是,你不能为了卖药发明一种病。

很多时候很多人在谈论创新的时候,实际上在不断发明“一种病”。真正的创新,你要解决一种真的问题,一种真正的病。

青霉素诞生的故事

01

青霉素的重要性

青霉素是一款好药。在《文明之光》书里有一章专门讲到青霉素的重要性。

青霉素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十岁。不仅能治病,还能增强人类生活的信心。

在 60 年代,美国投了很多的钱试图把人的寿命延长,最后延长了 0.7 岁。

如果我们能把癌症治愈,人类寿命只能延长 3.4 岁到 3.5 岁。而青霉素使人寿命延长了 10 岁,是很了不得的事,正因为有了青霉素,我们的很多感染可以得到治愈,使得我们对医生有了信心。

02

弗莱明发现能培养出来的青霉素

这款药是怎么发明的呢?一般的故事是说英国大夫弗莱明在偶然的机会中发明了青霉素。按照这个说法弗莱明应该是从 0 到 1 的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唐朝时中国人就知道使用青霉素能够杀菌了。那时候裁缝不小心把手给划破了,剪刀也不干净,可能会得破伤风,就把长了绿毛的糨糊抹在手上,就不会感染了,否则就有生命之危。

而且抗生素是天然界存在的。比如我们看到动物受伤以后会舔伤口,这是因为它本身天然的能产生一种抗生素。婴幼儿不容易得病,因为母乳中有抗生素。所以,这个抗生素本身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人知道它的原理,只是偶尔会使用到它。

所以弗莱明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一种能够被培养出来的青霉菌。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2张图片

1928 年的暑假,他外出度假时,培养细菌的培养皿长了绿毛,等他休假回来以后,细菌就死了,他就研究这种绿毛中到底有什么东西能把细菌杀死,发现绿毛是一种霉菌叫青霉,就是盘尼西林。

他写了一篇论文来讲述这件事,这是我们一般知道的发明青霉素的过程。追求偶然的从 0 到 1 的发现,接下来的十年中,关于青霉素的研究完全停滞,甚至没有什么人来引用弗莱明的论文。为什么会如此呢?

首先,弗莱明并不知道这种物质里面真正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他以为是一种霉把细菌杀死的,其实不然。一个药品要知道怎么来分离和提纯出有药效的物质,这个一般是生化专家来做的。

但弗莱明不是生化专家,而且他不善于表达。如果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表达,非常有组织能力的人,他就可以叫别人来做这些事,然后把这些事做好,但是很遗憾他不是这样一个人。

所以你能看到组织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二,早期的青霉素有一个先天不足——溶度非常低。一升培养液里面只有 2 个单位(今天一针青霉素是 60 万单位)。这么低的浓度,药效就时灵时不灵,这也是大家不太相信它的原因。

03

弗洛里的贡献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二战时期,前线很需要青霉素。有一个来自澳大利亚到英国的科学家叫弗洛里,在牛津大学有个医学的团队,就接过这项研究。他看到论文以后觉得可能有希望,就把这个菌种要过来,弗莱明很大方地把菌种给了他。

所以弗莱明这十年虽然没有研究出成果,但十年如一日不断地培养菌种,使得菌种一直维持下去,是非常值得钦佩的。弗莱明对于对于青霉素日后的应用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3张图片
弗洛里,图片来源:360百科

弗洛里这个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公司办得好的人都要有组织能力。弗洛里能调动很多的资源,有个很强的团队。他手底下有几个非常厉害的科学家,如德裔犹太人钱恩,哈特利和亚伯拉罕,后来他们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

钱恩分离出了青霉素,知道不是绿毛管用,而是里面有一种物质管用,能够有药性。后来哈特利把这个做成一种水溶液,就可以给人注射了。

当时他们做了老鼠实验:50 只老鼠都感染了细菌,25 只用了青霉素的全活了,25 只没用的全死了,就证明了疗效,这就是我们今天实验一种新药要做的双盲实验。

但是这个剂量很小不够人用,因为一升溶液只有 2 个单位,即使做老鼠实验,每个星期要用掉 500 升的培养液药。他就雇佣了很多小女孩,在牛津大学养绿毛。青霉菌有个特点,不能长到水很深的地方,所以要浅浅的一层,非常费容器。所以整个牛津大学到处都是绿毛,供钱恩做实验。

弗洛里就发现如果在实验室里这么做的话,不可能解决战场上那么多伤员的救治问题,一定要找工业界来帮忙。于是他找到了葛罗素(英国最大的制药公司)。但是整个英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根本没有钱和精力来支持他。弗洛里又到了美国,当时美国还没有卷入战争,但是千钧一发,跟日本的关系都非常紧张了。美国当时有几个药厂也看到青霉素的潜力,想做这个研究。

于是,弗洛里和哈特利两个人到了美国,跟美国科学家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北方研究所,研究怎么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1)利用美国中部大平原的玉米浆制造绿毛。他们发现玉米浆比果汁更好,这就能提高青霉素产量几十倍;

(2)他们发现了能够产生青霉素的高产菌种——哈密瓜;

(3)将青霉素经过很多处理,比如放射性的照射、紫外线的照射,让它产量提高。

这时候已经很多大学加入进来,一下子青霉素单位提高了一千倍。一升溶液从 2 个单位提升到了 2000 个单位,这就实现了质变。

04

青霉素的量产

知道怎么做青霉素了,但是毕竟得做成药,不能把一个烂的哈密瓜送到前线去。那么怎么做?就要针剂的药品,这就需要美国的药厂帮忙了。

这时弗洛里调动资源能力和组织能力就显现出来了,他首先找到美国17家药厂,一个个谈,希望他们来出面帮助做这件事。但当时毕竟美国没有卷入战争,所以很多药厂不愿意参加。只有默克、礼来、辉瑞、施贵宝这 4 家答应帮助,但因为涉及到经济利益,他们提出单独研制,不合作。

弗洛里运气也很好,第一次药厂会议开完,就爆发了太平洋战争,美国整个卷入了战争的车轮里。今天的人很难想象当时的美国人在珍珠港事件后是多么高效的团结一致。当时从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讲,到两院通过对日宣战只用了 40 分钟。今天你看到美国通过一个法案可能要几个月,当时只有 40 分钟,参议院 96 比 0 通过,众议院 530 多比 1 通过,很多人说要上前线。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4张图片

这种情况下什么都不用谈了,大家联合起来做青霉素。如果没有这样的机遇,青霉素的发明要滞后很多。整个美国二战期间,青霉素是第二大功臣,第一大是曼哈顿计划,造原子弹。当时的科学家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把1升的培养皿增加到4万升,然后加班加点的生产,当时他们在工厂的墙上刷上标语:加班加点生产是爱国行为,挽救前线人的生命。

到 1943 年,美国生产出 21 万支青霉素针剂,但对前线来讲还是杯水车薪,因为伤员特别多。最早的实验场就是在太平洋战争给美军使用,后来扩大到英美联军。到 1944 年就增长到 80 倍,到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能保证每个英美联军的伤员得到救治。

如果说从0到1,现在青霉素也许已经从 0 走到了 10 ,但是离我们今天真正用的盘尼西林还是两回事。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分子结构是什么,无法人工合成。今天去参观药厂不会发现有那么多大罐子养霉菌,因为它是人工合成的。

05

人工合成青霉素

留守英国的钱恩和亚布拉罕发现使青霉素起作用的是里面一种叫青霉烷的物质,可以把植物的细胞壁给溶解掉。我们知道细菌有细胞壁,溶解掉它就死了。我们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只有细胞膜。所以青霉烷对人理论上来讲是完全无伤害的。

钱恩和亚伯拉罕搞清楚了青霉素起效的原理,后来萝西·霍奇金在X光演射的电镜下看清了结构,有了这样的结构就能合成。又过了 11 年时间,MIT的一个教授才合成出了青霉素。所以今天青霉素都是合成的,而且价格很便宜。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5张图片

在整个发明的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

一般媒体会说弗莱明的贡献大,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人做了很多的工作。发现癌症机理的医生哈里斯说:“如果没有弗莱明就没有钱恩或者是弗洛里的发现,没有弗洛里和钱恩就没有哈特利,没有哈特利就没有青霉素。”

但是诺贝尔奖只能给三个人,所以最后给了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我个人觉得在这里弗洛里的贡献最大,因为他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调动资源的能力,使得这件事从一些绿毛真正变成了药。

06

放弃专利

青霉素这个药这么有用,如果申请专利是可以赚到很多钱的。之所以没有专利是因为有两个人放弃了。

一位是默克的老板。今天默克是一个完全的上市公司,一个由专业的经理人架构管理的企业。当时是一个家族企业,这位默克是第二代传人,他在二战时候担任了美国药品委员会的主席,负责统筹给前线发放的药品。他觉得自己担任了政府职位以后,他再为自己的公司谋利益是一件不合适的事儿,所以他就让默克公司放弃了这个专利。现在看特朗普找一些商人来当政府官员是很聪明的做法,那些商人就不好再拿钱了。

另外一位就是弗洛里。他自己是个医生,研制药为的是病人,为自己赚钱是一件不合适的事儿,这两个人非常值得大家钦佩。

07

发明头孢

发现了青霉素的机理后就可以来人工制造,而且如果知道了它的分子结构,即使产生了抗药性,对它稍微改变一点,这个新的药就管用了。基于这个原理,亚伯拉罕和哈特利发明了一种新的抗生素,就是头孢。这个东西亚伯拉罕还是有专利的,挣了很多钱,但是他当时觉得哈特利跟他是合作伙伴,所以就分给哈特利的一部分钱,当时已经是 8000 万英镑,超过很多小国的GDP,但哈特利没要,他说牛津大学已经给了我工资,我够花了。

世界上是有一些科学家,他们很穷,但是就是喜欢科学,没有别的。后来亚伯拉罕自己在牛津大学附近买了很多土地,把这些都捐给了牛津大学,他也是牛津大学到目前为止最大的捐赠者。

Jeff做防癌筛查的故事

人类总是有一些非常有理想、有情怀的人要做一些伟大的事。

谷歌前工程副总裁Jeff Huber在Youtube上有个在伊诺大学香槟分校的演讲,题目叫做《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建议每个人都需要看一遍。这个演讲是乔布斯在斯坦福讲演以后,在大学毕业典礼中排名第二好的讲演。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6张图片
Jeff Huber,图片来源:凤凰财经

Jeff在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时,突然太太检查出得癌症,而且是晚期,很快就去世了。这件事对Jeff打击很大,他就决定要决治疗癌症的问题。一个人做肯定是做不了的,当时他在谷歌负责广告部门,他就换了一个部门,当主管工程的VP。在谷歌里面做了一年多的医疗以后,他转到了一家全世界制造基因测序仪器最大的公司Grail,在那个公司当董事会成员。

Grail为什么会做防癌检测也是一个巧合,世界上很多事就是机缘巧合的结果。

当时做基因测序机器,给怀孕的妇女测试基因。很多年下来积攒了 12.5 万个怀孕妇女的基因,后来来了一个首席医疗官,无意中看到了其中 20 个人基因的结果,他马上说这 20 人都得了癌。有人问怎么会,她们年纪轻轻,身体都很好,怎么会得癌。他说一定是,都得了癌,赶快让她们做检查,这 20 个人因为非常早的知道了得了癌,所以生命都得救了。

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身体出现肿瘤的时候,它代谢的产物和正常细胞是不一样的,这些东西会反应到血液里,检查基因的时候我们能看出来。当然里面有很多噪音,使得我们会错过很多东西,但是还是有很多信息,如果我们能够用大量的数据,去除噪音得到这些信息的话,我们就能做到这点。

Grail有三个世界上重量级的人投资了,比尔·盖茨和贝索斯,第三个就是谷歌本身。

谷歌是一个非常大度的公司,虽然Jeff Huber离开了谷歌做了一个跟谷歌同样的事情,但是谷歌还是给他投资。谷歌一个做机器学习的副总裁,一个做基础架构的副总裁全跑到这儿来了。亚马逊的创始人也非常的有情怀,不但说亚马逊的云服务给你打九折,而且配 20 个工程师免费帮你做计算的服务。

Jeff在他的演讲中讲:

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一个从 0 到 1 的灵机一动,我们要把整个过程走完,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很多时候,我们解决不了问题,我们遇到了悲剧是因为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更好的办法。


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_第7张图片
作者:吴军

本系列荣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2014 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得主《数学之美》《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博士全新力作。

选材上每个专题都有着其现实的意义,了解历史,看清未来。

现在参加乐读创业社的吴军书籍的读书活动,可以免费得到赠书,具体请看:http://www.jianshu.com/p/e7df03cd3f56,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赠送20本书用于本次活动。

也可以看Sting的《文明之光4》读书笔记:http://www.jianshu.com/p/7f7e274cc4b6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军:许多人谈的创新,其实是在发明“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