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什么我突然想起聊这个话题呢?
因为今早起来,有个新闻说是有人拿快递寄了个600万的物品然后遗失了,而昨天的朋友圈里又看到起谈论交通事故,电动车因为闯红灯被公交车撞了。前段时间在延安西路上亲眼看到人闯红灯被汽车撞飞。种种问题的发生原因,其实都跟今天要谈的风险认知有关。
我们国人一向缺乏风险意识,比如下面这个故事:
有位国人到海外去旅游,血拼了一大堆的东西,但是由于东西太多,随身行李拿不动,所以就将不少东西都托运了,飞机到达后,结果发现行李箱给丢了。那里面居然还放了几个比较贵的包包还有其他价值不菲的物品如香水等,价值几万人民币。但最后按照航空公司的规定,最后只能赔付几百美元。
由于国外的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会比原产地贵2,3成,所以不少人都喜欢去海外血拼买买买。
买了大量的物品,或是送人,或是留着自用。
比方之前法国巴黎游记里提到过的奥特莱斯-欧洲谷 ( VAL D'EUROPE ),里面有各挡的品牌,如中档的Coach、 Michael Kors,高档的Burberry、Prada、Gucci等。
这些店里平时的顾客不多,尤其是在高档品牌的店里,可能销售人员比顾客都要多。
但一到我国的公共假期,国人就挤满了各个门店,以至于不少中高端的店都要限流进入才可以保证顾客体验。
实际上很多人买这么多东西回去的理由比较简单,购物省下来的钱,都足够买一张飞机票了。
这笔账确实算得不错,但问题是风险往往就被忽略掉了。
到国外出差或者游玩,顺便买买买,这确实是很开心的事情。但出于省钱的目的而大量买东西,虽说是可以挣点小钱,没多大的风险。
但实际上可以想到的风险至少有以下几点,而这些风险往往会被人忽略。
1、丢失行李或行李物品被盗的风险:
在澳洲游记里说到过,有遇到中国情侣就是行李丢失了。而不少人在坐一些航空公司的飞机时,也会出现行李内的物品丢失的问题。更不用说因为暴力分拣导致行李箱和物品损坏这种问题了。
据说美国每年丢失和损坏几百万件行李,这个数目很不少。
2、贵重物品被海关征税的风险:
在回国入关时候,超过5000元人民币的物品就可能会被征税。而是否被收税,那就要看运气了。以前听说过朋友从国外帮别人带手机的时候就遇到了补税的问题。而即使没有被查,过海关的时候我想大多都还是有点提心吊胆的。
因此,只是带一点价值不贵的东西,即使被查到,也不会太担心,但前面说的故事里带的几万块的东西,虽说是省了不少钱,如果箱子没有丢,但碰到海关查的话,这估计也是一笔不菲的花费了。
3、买的东西质量有问题需要退货的风险:
东西代购回来后,要不要退的情况完全是看个人了,有的人很挑剔,代购回来不能凑合着用。碰到这种代购不合适的话,那风险就不小了。这样实际算下来,可能赚的还抵不上不合适要退货的损失。实际很多人在购物时,基本上都是按照零风险做假设的,所以在血拼时候就不会考虑那么多了。
说了这些,其实并不是说海外购物不好,购物不一定划算。而是提醒在有风险的情况下,思考和做事情的策略会有所不同。不能光顾着去考虑收益,而完全忽视风险,很多人盲目的买股票都是只考虑挣钱的情况,但不考虑亏钱的风险。
现在,大家经常会收到银行的电话或短信来推荐理财产品。不少人推荐的理由是理财产品的回报比银行存款的利息高。还有些p2p产品的利率就更高了。
很多理财产品实际上是保单和债券,这其实是仍然有风险的。不同评级的理财产品,评级和风险程度都有所不同。评级越差的理财产品的利息往往就越高,也也就是所谓的高风险高收益。因此,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回报,更要考虑风险。不能因为推销人员的各种天花乱坠的说辞就放松了对风险的警惕。因为卖理财产品的很少会去主动告知风险,不少老百姓也没有多少概念,很就导致老百姓很容易被忽悠。但如果能有点风险意识的话,投资的策略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不仅投资如此,在生活中其他事情也是如此。比如说平时开车,遇到红绿灯的时候,不少人就喜欢去抢最后1秒,希望最后一个通过路口。
而如果有风险意识的话,可能就不会去抢这一秒钟,而是老老实实在路口停下来,等红绿灯。
很多人确实能做到这一点,但实际上还是会着急。所以不少人会打提前量,等红绿灯刚变绿时,就马上踩油门冲出去。
但实际上这种行为的危险性甚至比闯红灯还要高,因为另外方向上总是会有人试图抢最后一刻,在黄灯的时候猛然加速冲出路口,如果这时这边的车子已经快速启动来到了路口中间的话,那就很可能被闯红灯的车给撞上车身中部,尽管遵守了交规,但是吃亏的还是被撞的人。
因此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以前朋友说过的一项驾驶技术——防御性驾驶。
防御性驾驶技术是将相关的驾驶技能和驾驶习惯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形成一套简单明了、科学系统的安全驾驶体系,它能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了解人类的“生理缺陷”、更全面地观察并了解驾驶环境、更准确地预测不确定的潜在的危险因素、更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交通事故。
在美国的驾校,教官们都要教学员们这个技能,而我们中国驾校的教法往往会忽略掉这点。
教授这项技术的目的不是说开车时候去遵守交通法规就没有了危险,而是要时刻去防范周围的司机犯浑,不遵守交通规则。虽说最终追责的时候,责任能被区分清楚,但最终吃亏的还是那些被撞伤的人。
如果选择了防御性驾驶的开车方式,那么开车风格就会变得不一样了。比如说,当红绿灯变绿时,不会立马从路口冲出去,而是先确认有没有闯红灯的情况出现;在路上看到那些路线古怪的或是一些大车,则有多远就躲多远,等等这些保证安全的驾驶方式。目前很少出事故的司机不仅靠的是自己遵守交通法规,很多时候都时刻保持风险意识、采用的正是防御性驾驶的思路。
日常过马路的时候也是一个道理,不能因为绿灯就认为可以安全的大步通过,而是时刻要防范有闯红灯的车出现。
结语
各种防范风险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就不再详述了。如果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保持一点风险意识,所使用的策略就会变得有所不同,从而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