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矫揉造作的活着才是真的活过

不矫揉造作的活着才是真的活过

            ——观《一树桃花开》有感

                            文/萧山           

    这几天我狂追电视剧《一树桃花开》,起先的时候是因为该剧有徐帆王志文。慢慢的,我感受到了该剧编剧真实而坦诚的文学观和生活观。感谢编剧在如此浮躁狂乱的现代社会给了我们一部如此强大的“照妖镜”:撇开浮华、揭开面纱,以最接近现实的镜头,让我们看清周围,直叩心灵。

    一部好剧,不一定要有多少“小鲜肉”“老戏骨”,只要真的能把纷乱复杂的现实生活展现给普通的芸芸众生,让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他们的存在,其实远比那些闭门造车、矫揉造作的烂剧好上一万倍。

    年轻的盛茂林怀疑小女儿不是自己亲生,从而对妻子产生了怀疑。没有现代医学手段证明,不愿在丈夫面前表现有丝毫“不忠”嫌疑的郑婉怡硬是同意了丈夫的离婚要求。二十二年,二十二年呀,一个没有丈夫帮助(不愿他帮助),一个弱女子经历了太多我们不可想象的苦和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盛茂林的负起出走,是一个有血性男子的真实表现。郑婉怡的含辛茹苦是她倔强性格的真实体现。众多孩子由恨而爱、由爱而恨,或刚烈或委婉都是满满的“真实”,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和“恰到好处”的邂逅,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大儿子经历过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是三姊妹中最能体谅父亲父爱的一个。虽然自己心中也有不快,也有不满,但当面对已经垂垂老矣的生身父亲,再多的怨言和不解,在那一刻冰消雪散。一杯酒中再续父子情。敢爱敢恨的大女儿盛放,有过一定的人生阅历,虽说不上理智聪睿,但在看过人世几回伤心往事,体验过世事苍凉的她,在几乎走投无路最无助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奋不顾身往前冲”老头,这个他几乎恨了二十二年的糟老头、负心人燃起了重拾信心的火把。面对不理解自己“叛变”行径的小妹盛放,她“义正言辞”教训,真是让人欣慰,让人感动。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这个惹的一家乱像纷纷的“不速之客”,也是最应该对生父没有感情的小女儿——盛放。从小没有享受过哪怕一天父爱的盛放,在医院和盛茂林邂逅。这个从来都不管别人死活,从来都是要别人照顾自己爱护自己的桀骜不驯者,心绪难安。在她心中总有那么一点点不安的情绪,感情告诉她——这个人是自己的“死敌”,绝对不能同情他,哪怕只是一点点。可是,什么也阻挡不了那份不可更改的亲情——那是她的父亲。泪眼婆娑,哭声哽咽。这是什么?这就是血亲,任你谁也不能抗拒更改的血亲。

    盛茂林的租屋内,一对父女,一对血亲,再久长的时间也不能阻断。不曾给过小女儿一天父爱,不拥有父亲一个温暖的拥抱,在这一刻,啥都不重要了。唯一要做的就是紧紧抱着你,愧疚、自责、遗憾、幸福……

    父亲面对这个让自己最心疼也最对不起的小女儿面前表现的尽量平和,因为毕竟是自己年轻气盛时的过错,现在行将就木了,也该给这个不曾“爱过”的女儿一点教导:恨是对的,爱也是对的,只要经历了生死,才有机会把情感这个事咂摸透。这是对自己不成功的婚姻的总结,更是对不谙世事的女儿的人生忠告。多么坦诚,多么实在。

    爱就爱个轰轰烈烈,恨就恨个天翻地覆。不需要修饰,不需要编辑。这就是生活,一个没有排演也不需要排演的真实生活。

    剧中最让人抓狂的还是罗氏母子这对儿“活宝”。蛮横无理到了“极端”的罗母,初看时有些“不现实”,但随着剧情的一步步发展,这个无理取闹的母亲却演的最真实。想一想,罗母年轻守寡(丈夫遗照很年轻呀),自己有没有文化,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家庭妇女。依照自己的人事观、价值观带着孩子走过三十年。在她的眼中最帅的是她的儿子罗耀辉,最懂道理的是她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为儿子的基础上。其做派虽然可笑,可是这正是一个母亲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正是她的这种三十年的“霸占”,儿子迟迟不能成长,不愿独立,在心理上宁愿还是哪个十几岁的小娃娃。我们嘲笑他“不男人”,我们哀叹他幼稚,可从他的成长史看来,一切又是那么“应该”。一个从小失去父爱,母亲又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家庭妇女,试想一下,这对儿母子相依为命,在他的身上你还能看到多少男子汉的气概。这也就是幼儿园里需要男老师的原因了。

    来源于生活,忠实于现实。这是我观剧的最深切感受。感谢编剧,感谢导演,感谢演员们。是你们成就了《一树桃花开》,成就了文学服务大众的初衷。感谢你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矫揉造作的活着才是真的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