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预告|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有毅力10.28

       有一件事是绝大多数人擅长的。半途而废。学英语,减肥,存钱,看书。。。

       为什么毅力这个东西是别人家孩子才有的?

       吴军老师写了自己对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解,想必一定会加深对于坚持的理解。

吴军:首先谈谈关于格拉德威尔《异类》这本书中的几个观点。格拉德威尔主要谈到了智商、10000小时、运气和家庭环境。这些条件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没有一个是充分的,甚至加到一起也不充分。

       智商的问题比较简单,太低了(格拉德威尔的标准是120)就很难成功了,这个结论很残酷,但它是事实。

       大凡成功的人都有运气的成分,而且他们都承认这一点,而不是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反之如果他们遇到挫折,他们会检讨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怪罪运气。

       家庭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敢于把这一点说出来,也是要非凡勇气的,因为这可能一棍子打倒一大片。但是家庭和生活环境不是简单地以经济收入和地区发展程度来划分的。好的环境必须有利于人在身体和心智上成长,能够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激发他们的潜力。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自己不就是没有希望了吗?也不尽然。虽然我们不能保证谁一定成功,但是,总有好的方法和更有效的途径。世界上没有绝对对和错的方法,但是有好坏之分。因此我就以我的经验,谈谈什么是好的方法,和一般人对10000小时理解的误区。

       10000小时对训练一个人的技能,甚至对做出一款好的产品,都是必要的。没有这个保障,一切免谈。但若是有人简单地认为自己在一个领域做够10000小时就能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只不过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已,远不充分。很多人在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四个误区,他们把10000小时的精进过程想歪了。

误区一:简单的工作重复10000小时。低层次的重复。

误区二:习惯性失败。这一类人和前面讲得正相反,他们好高骛远,他们不注重学习,懒得总结教训;同时脸皮还很薄,也不虚心请教。

误区三:林黛玉式的困境。她很有内涵和才气,想问题想得很深,但这也是致命的弱点,她的才华越高,在自己的世界里越精进,对外界就越排斥(当然外界也排斥她)。有两类科学家,一类是掌握了一个方法,研究什么都是一流的,他们越往后路越宽,比如爱因斯坦;但是也有一类,路越走越窄,比如发明晶体管的夏克利(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最后无法和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同行交流。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人。

误区四:狗熊掰棒子。10000小时的努力需要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从头开始。

       有一点需要反复提醒,只字不差的阅读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养成一种大多数人没有的能力:深入思考能力。用上一周的时间,通过 仔细阅读一篇文章并深入思考,最终掌握一个概念已经非常不容易。

反思:

       关于10000小时的思考。智商不算好也不算坏,运气还算好认识笑来老师能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看重运气,看重实践的过程。家庭中父母还算开通,虽然文化不算高,但在学习上总是无条件支持的,当初才上班时全靠父母支持才能边工作边读书,做到现在的职业。

       10000小时自己中自己犯了第四个误区,没有形成积累效应。第二次努力要最大程度是复用前一次努力的结果。

    这个问题上还没有想通,初步想法:1.阅读方法通用,学会这种方法用于其他专业书藉也是同样使用?那第一次努力的方向是基础技巧性学习?如阅读方法,EXCEL使用,WORD的使用。PPT的使用。在基础技能熟悉上,第二次努力就能复用前一次结果,并提升效率 。2.做事时先想清思路,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重要,而做正确的事在于信息量足够多,认知能力强。提高元认知能力是基础。3.有好的心态。认识自己的不足,持续精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笑来老师—预告|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那么有毅力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