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

红烧肉_第1张图片
红烧肉

红烧肉是检验家常菜的最高标准。看一位主妇家常菜做得怎么样,试试她的红烧肉就晓得了。

有人喜欢加酱油,有人喜欢加腐乳,还有人喜欢加辣椒,不管怎么做,鲜红透亮,肥而不腻都是红烧肉统一的标准。

红烧肉产生于何时何地似乎已难以考证,但说起红烧肉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文人中的大吃货苏东坡。正是由于东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红烧肉又名东坡肉才得以走上历史舞台,从下里巴人的灶台走向达官显贵的餐桌,进而成为一道经典名菜。

苏东坡的诗《食猪肉》这样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此诗为苏东坡被贬黄州所做,这时候东坡肉还不是很出名,东坡肉真正出名是在杭州。

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 ,苏东坡又来到阔别15年的杭州任知州,隔年春天,杭州大雨不止,东坡率领农民疏浚西湖,修筑提坝,帮助百姓度过困难时期。杭州百姓感念东坡先生,听说他喜食猪肉,于是纷纷送给他猪肉。苏东坡收到肉后,吩咐家人烧制后送给修筑堤坝的民工吃,于是民工把这种猪肉亲切地称为“东坡肉”。不久杭州的各大菜馆依法仿制东坡肉,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第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红烧肉的做法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有三点。

一是选材。红烧肉一定要用带皮五花,一层红的瘦肉一层白的肥肉相间,这样的肉烧起来才能既不太油腻又不会太柴。

二是炒糖色。有人喜欢用冰糖,有人喜欢用白砂糖,其实关键不在于用哪种糖炒,而在于炒糖的火候。温度一定不能高,否则会有苦味。炒糖实际上是糖焦化反应的过程,把糖加热到熔点以上,糖发生脱水与降解,颜色就会变成褐色。糖的熔点在140-170度,可见,糖要炒得好吃,温度一定要控制在低温。

三是火候。红烧肉要想入口即化火候一定要到,一定要有慢火细煨的过程,恰如《食猪肉》所写到的“火候足时它自美”。

第一次吃红烧肉是在大学食堂,当时我在上海读大学,红烧肉作为经典本帮菜经常出现在食堂。我的家乡在西北,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吃过用糖炒的菜,第一次在食堂吃到红烧肉,咸中带甜,简直可以说是惊艳了我的味蕾。但是那时我是个爱美的女孩(哈哈现在也是),红烧肉毕竟是卡路里的大敌,所以每次只吃小小的一块。

后来有一次和朋友去杭州玩,游完西湖又累又饿,附近又没有合适的馆子。西湖边上倒是有很多知名的酒楼,比如楼外楼,但是那时我们是穷学生当然吃不起这样的酒楼。记得那天走了好久终于在一条小巷子里发现了一家小饭馆,我们毫不犹豫地一人来一块东坡肉,大朵快颐,这大概是我此生吃到的最美味的红烧肉了。

前几天和老公聊天还说到很想回去学校看看,顺便带登登去西湖转转,带他走一遍妈妈曾经踏过的足迹,带他去吃楼外楼的红烧肉。

然而,现在我最缺的怕就是时间了吧。

有时间时没钱,有钱了又没时间。人总是要变老才能明白一些道理。

偶尔也会在家里做红烧肉,我一人能吃一盘,吃到老公嫌弃地看着我。肉还是这个肉,但滋味每次都不一样。

这大概就是红烧肉中的百味人生吧,且吃,且过,且行。


简宝玉30天日更打卡第7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