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

那天看到航妈的深阅读思考记录,深受启发,也列了个提纲,晚上睡前试着和小米聊了聊:

1、航航认为不合逻辑的地方,你怎么看?你也觉得不合逻辑吗?还是你有不同看法?

2、小黑狗因为在团队中没有作用,就没有资格加入野狗团队吗?如果你也是野狗团队中的一员,团队中有人提出,不应接受像小黑狗这类能力弱,或者说贡献小,但资源占用或者说分享多的成员,你会同意还是反对?如果团队真的拒绝接受小黑狗这样的弱势成员,团队后面会怎么发展呢?团队中都是实力相当的强手,团队会更稳定,还是参差不齐的团队会更稳定?

3、团队内的资源分享可以采取哪几种形式?按需分配?按劳分配/按贡献分配?平均分配/“大锅饭”方式?你观察到,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平均分配的方式在哪儿出现过?

4、按需分配、按劳分配、平均分配,你觉得哪个分配形式最好?什么情况或者说条件下,使用哪种分配方式更好?

在聊的过程中,小米谈到了一个想法:如果作为对野狗团队贡献最多的队长,却和大家分配一样多的食物,大家就觉得,这样的队长,我们当然要听他的。但如果按需分配,大家就会都想去争当队长,就会不团结,团队会越来越小,战斗力也越来越弱。讨论引出了小朋友的进一步思考,挺好。

谈到我们在家吃饭就是按需分配,妈妈在单位劳动就是按劳分配,小米学校加餐就是平均分配时,小米说:学校吃饭是大家都一样,什么菜都要吃,不喜欢吃的菜,我也要吃,只是打的时候,我会要求少一点;有同学挑食,就完全不吃。听到这,心中有点窃喜:任何一种分配方式,也有特殊情况,或者称变量,能结合现实情况意识到这一点,也不错耶。

附航妈记录:

深阅读思考框架:

1书里有哪些人物?

2每个人物都做了哪些事?

3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4文章的结构技巧。(包括文章的转折点)

5文章的语言技巧。

6那些人物事件能找到我们的影子,同学老师社会影子,比较对照,眼睛和心智就会更明亮,阅读与写作能力就会慢慢提升了。

7每本书至少读三遍。

今天早上,我和航航躺在床上,按照上面的思路聊了聊《孤岛野犬》这本书。

我:这本书里有哪些人物?

航:有三岛、纳西(狼狗)、其它警犬、野狗、小黑狗和村民

我:每个人物都做了哪些事情?

航:1、警犬训练营的长官,被调离到其它地方,警犬没有人管理,变成了普通的狼狗。

2、三岛收养了纳西。最后放走了纳西。

3、纳西在搏斗中获胜,成为了野狗群的首领。

4、小黑狗一直羡慕纳西的领导地位,趁纳西身负重伤的时候,与纳西搏斗,成为了野狗群的新首领。

5、村民认为纳西偷了村里的鸡,给纳西下毒。

我: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大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航:第一部分,狼狗群和野狗群搏斗,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纳西一个人;第二部分,纳西加入了野狗群,成为了野狗的首领。第三部分,小黑狗夺走首领的位置,三岛收养了纳西,村民认为纳西偷了鸡,给他下毒,吃了草药的纳西活了下来,三岛舍不得,只得放走了纳西。

我: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是?

航:什么是感人?

我:让你想流眼泪,很感动。

航:结局的时候,三岛放走纳西的时候。

我:觉得小说哪些部分写得好。

航:其中有一段写纳西抓兔子。----兔子蹦了两下。(也就只是蹦了两下)

我:这句话如果改成,兔子蹦了两下,语气上有差别吗?

航:有,小说原文语气更重。

我: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小兔子还没来得及蹦就被纳西干掉了?

航:我认为是当时小兔子受了惊吓,惊呆了。

我:小说里的人物或事情有哪些和你生活中的人或事类似。

航:小黑狗趁纳西受伤夺走了首领的位置,做事不择手段。

我:你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不择手段的人呢?没有吧!

航:有啊,有的同学考试作弊。

我:那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对吗?

航:不对。好成绩都是努力得来的。一次考试可以通过作弊过关,那以后每次考试都能够作弊过关吗?

我:还有呢?

航:我们班就很像野狗群,因为我们班很团结。野狗群需要团队作战才能成功。

(下面运用思维的六顶帽子)

我:你觉得这部小说里面哪些是数据、事实?

航:人们面对弱小动物的时候,就拿棍子打他们,当面对很强的动物的时候就躲起来。

我:你觉得这是fact,还是opinion?

航:fact

我:这个小说里面,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航:喜欢纳西,因为他很聪明机智。

我:为什么不是用“勇敢”来形容呢?

航:有一次他们在和野狗群的战斗中,纳西见形势不妙,掉头就跑,而其它的狼狗在这次战斗中几乎全都丧命了。

我:你觉得这部小说里面不合逻辑的地方有哪些?

航:我觉得小黑狗很弱小,但是野狗为什么会让他加入野狗团队呢?因为狼狗是群居的,它们争夺的食物要平均分,小黑狗在这个团队中没有发挥作用。我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我:喜欢这样聊天吗?

航:喜欢,下次聊这套书的另一本,也是关于狗的。

2016年12月13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