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语文那些事儿(一)

背好课文,用好教辅,

做好习题,考出好成绩,

就是学好语文了吗?

带着这样的迷思,

开始我们今天的话题。

1

朋友的小孩一上二年级,班上就发下来两本大大的厚厚的语文教辅书。

虽然这些神奇的“红宝书”素质过硬,在考场上战功显赫,但它们确实也经常把他们娘儿俩,折腾得痛哭流涕。

老师说了,每本每天背两页,并且明确告知期末考就从上面出题。

面对孩子的唉声叹气,朋友只能好言相劝:

“还好里面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什么的,上学期老师就让背过了!只用再把古诗词75首、文学常识50页、文言文一百篇操……操练……起……来……”

朋友成功的获得了孩子一个悲痛欲绝的白眼:

“这么多,我没有时间看喜欢的课外书了!”

从此,每日晚上九点,在对付完一大堆书面作业后,朋友不是在孩子朗朗的背诵声中打上一小会儿瞌睡,就是娘俩因为老背不过关弄得鸡飞狗跳。

朋友还常常因为一时气急,不管不顾地在内页上奋笔疾书签上大名,好还世界一个清静……

孩子开始作业拖拉、磨蹭,越磨就做到越晚,越晚就更磨,如此恶性循环,情绪上也跟妈妈越来越对立。

眼看着,孩子甚至朋友自己对语文作业的厌烦越来越多,她着急上火担心不已,她生怕哪天孩子嘴里就蹦出一句,我好讨厌语文。

让孩子爱上语文,这是朋友的六年教育规划之一,也是我们之间经常聊起的话题,但现在她的孩子对语文的热情明显被沉重的作业泼了冷水。

朋友唉声叹气:“想当年那么难考的注会,都没有把我打倒,现在却在两本教辅书面前一败涂地……”

这让我很庆幸米是三、四年级才来面对这些的,并且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很仁慈,目前她还应付得来。

2

我和朋友曾经憧憬过,如果在幼儿园到小学这段时间,能让孩子对语文感兴趣,爱读善写,到了初高中,就不怕其他学科来瓜分精力了。

只是要想平衡语文应试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实际操作起来确实烧脑又费力。

米妈我陪女儿从幼儿园一路走到四年级,个中也是百般滋味,恨不能三头六臂解决所有困惑与难题。

当然这只是妄言,更有用的办法是,多看书学习,多与老师沟通,见到懂教育的妈妈达人,千万不要放过。

很巧的是前几天我就幸运地路遇了这样一群妈,有相熟的也有不认识的,正巧在谈论语文,我立马走不动道,分分钟加入围观。

这群妈妈个个身怀绝技,不过有些招式似乎也有旁门左道的嫌疑,但我也听得兴趣盎然。

今天就让我现学现卖,凭记忆尽量还原一下,这些达人妈妈们神奇的不明觉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看看是不是能帮助家里的小学生,在背诵抄写习题教辅的压力下,保存一点对语文的热爱。

3

观点一:小学阶段,不要把焦点过分集中在考试成绩和排名上。

别动不动就瞎比,不要只盯着别人家孩子这里好那里好,要看得见自己孩子的成长变化。

不过高期待,以孩子垫垫脚、蹦一蹦就能达到的高度来帮助孩子制定目标。

观点二:不要怕对不必要的重复大胆喊停。

只要你看得透作业背后的训练目的,你就敢在老师统一布置的练习准则上,做符合孩子自身情况的调整。

当然,家长帮忙协助甚至代写是万不得已的下下策。

只要今天的学习内容中,孩子该掌握的已经掌握,就可以让冗长的练习到此为止。

这是由一位思想跟穿着一样前卫的妈妈提出的。

观点三:身教的效果远远大于言传。

不要总抱怨孩子不爱看书。

该挨批的不该是你家孩子,而是你。

自己都不爱看书妈妈,凭什么要求孩子呢?

可不要告诉我,孩子喜欢什么类型的书你都不知道哦!

只会发号施令其实是在讨人嫌,不如和孩子一起尝试起来。

如果你都不能从读书中体验到乐趣,你凭什么要求孩子呢?

观点四:努力克服懒癌,不过分依赖花钱来解决教育的麻烦。

今天把孩子完全推给补习班和辅导资料,小心等你老了,孩子也花钱把你推给保姆和养老院。

此外,米妈也偷听到妈妈们的一些方法技巧,虽然这对能否减少日常繁琐作业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干扰,还有待检验,不过先听听也无妨。

技巧一: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在所难免,哪怕是神童学霸,在长达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也不能保障面对没完没了的作业一次都不拖延。

有妈妈总结了在孩子身上实验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先喂饱,再耍好。食欲和玩耍欲在上完一天学后先都得到一定的满足,做起作业来,心情会更舒畅,效率也更高。

只要不耽误正事,给孩子充分的自己安排作业时间的权利,妈妈们觉得孩子的懂事是可以用大人的信任换来的。

技巧二:背诵也可以适当游戏化。

把纯文字的死记硬背内容转换成视觉游戏、听觉游戏和动作游戏,用可爱颜色和有趣标记让已经疲于应付文字的眼睛得到舒缓,让身体的活动带动麻木的大脑。有妈妈就用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来帮助孩子调剂学习的苦大仇深。

她们提到的游戏形式很多:接龙、你比划我来猜、编成歌来唱,彩色笔记、有趣图标、让孩子当考官……只要你脑洞够大,应该还可以想出更多。

技巧三:困难的任务可以拆解开来,各个击破。

普遍的大班制教学,老师基本没机会做到因材施教,家长反而是最有实施机会的。

根据孩子个人情况,把倍感压力的大作业、长期作业拆解成可以轻松搞定的小任务,借鉴番茄时间法劳逸结合。

这一点米妈我很赞同,因为米的作文训练、奥数学习和英语,都使用了这样的办法,也有一定效果。

(未完待续,明日再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热爱语文那些事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