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启发孩子的成就感

他山之石|启发孩子的成就感_第1张图片
网络图片

山间竹笋,仍从身边的琐事叙起,姑且温吞会儿。

* 锲子


9月的时候去参加了一次《六项精进》研(陪)讨(训)会(课)。先容我絮叨一下心路历程:公司的外训,默认给出定义要么是知识灌输、要么是工具学习、再要么就是爱公司爱工作的洗脑,所以对于这个外训,“爱工作”的我携二、三同事前往。然而出乎意料的不仅仅是这次培训形式相当开放,课程的立意和内容也都巧妙的没有去大谈特谈工作啊老板啊理想啊事业啊,而是通过各种体验和渲染,更加注重于人性和心性的启迪。

六项精进在学习前有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不能透露学习的具体内容。主要就是怕套路泄露导致学员在上课前就失去新鲜感无法被感染。

这次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重要如工作方向上的抉择、重大如对社会人性的再识、深刻如《大学》所述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微渐如“不要烦恼不要焦躁”、细致如“哪怕只是一寸,不断向上提升”……再譬如下面这一方法的启迪。

学以致用


小一开学后,在引导小Q养成学习习惯这件事上伤神不已,某日突发想起上次培训时,《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所用的善行/恶行“记录表”来。稍加思索,这不就是眼下最为流行的“打卡”模式么?融会变通做了一番尝试,不想坚持一段时间后略有小成,倍感欣慰。

想得多做的少,是克制我在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条路上难以跨越的磐石。

设想初衷仅仅是因为吼作业、催起床、乱扔垃圾、袖子擦嘴等等琐事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家庭和谐,我不开玩笑的和宋先生说:“小Q没有上一年级前我从来没想过会和你过不下去,现在我每天分分钟都会怀疑下面可能就要散伙了!”冷眼斜瞪着小Q的眼神连自己都厌恶,然而又能怎样呢?

不要烦恼、不要焦躁,人生本来就是波澜壮阔,活着就会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绝不能被它们击垮,绝不能逃避,正面面对,硬着头皮顶住,不忘初衷,努力做好该做的事。

奔溃之余,和小Q商量起来:咱们是不是可以手绘一张打卡表,比如今天不赖床可以画一颗星星,今天帮助妈妈把桌子上的垃圾盘清理了可以再得一颗星星,今天写作业期间没有奔溃也可以得一个星星,若是连续好几天表现好那就多给一两颗星星……反过来要是今天催好几遍都起不来那就要扣掉一颗,擦鼻涕的纸随手乱仍也要扣掉一颗,写作业跳绳大哭大闹那就扣掉两三颗 ……诸如此类(好比了凡先生,日行善事则打钩记录,若是心有恶念则又朱批叉去),待到你的星星够多了我们可以实现一些你的愿望云云。

孩子毕竟还是单纯的,很快就觉得这个还不错。她根本就还没计算过自己的得失,注意力集中在了这个打卡表应该很大篇幅,而且星星允许自己画的话可能会很放得开架势,颜色也可以涂抹的很斑斓。

后面几天要不就是下班太晚,要不就是没有买回大幅纸张(借口),再不济就是忘了,忘了,忘了……期间小Q过问了几次,顾左右而言他,惭愧惭愧……直到有一天宋先生再也忍不住我们娘俩吼作业的壮观,遂旧事重提再加以改型,这件事儿终于落地。感谢宋先生(的办公室,那天停电放假了一天,嘻嘻……)

他山之石


宋先生的版本相较于我最初的设想更加具体切可操作性。

“打卡”设计模仿了英语兴趣班出勤签到的“PASSPORT(护照)”,采用A5小纸打印骑马装订。给宋先生点赞的还有就是他着眼于和学习、学校有关的内容设置了相对清晰可量化的考核条目及奖励类型,相较于我那种“两三颗”、“一些愿望”并夹杂着生活习惯的要求来说更加明确和实际,便于孩子憧憬。

值得一提的是,大约宋先生也担心我们这种“绩效”模式对孩子而言过于“功利”,在封底处询问我要不要写一句激励的话,作为“后妈”直接甩出一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宋先生默默的遵从了本心,写上“态度决定一切!We Love You So Much”。细腻的宋先生,么么哒!

他山之石|启发孩子的成就感_第2张图片
Family PassPort
他山之石|启发孩子的成就感_第3张图片
针对写字和口算,附带还未替换掉的早期的单页“卡”

开始践行,“威逼利诱”!

起初写作业时几乎要泪崩的小Q,瞄到了书架上的“护照”硬生生的止住;每当早起几个懒腰过去还不打算穿袜子时,我就贱贱地问“要不要花20个章子换一次赖床呢?”;当然在每次坚持做好任何事情后我都会“大方”的给她盖上点赞的章子,若是遇到考试出众可以连盖好几个时,这个酣畅淋漓的机会就让她亲自操作。昨晚回来贼贼的和我说:“妈妈,昨天上午课堂模拟我得了100+10,你说今晚我一次盖4个章子爸爸会不会很心疼他的章子呢?”

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红白脸角色,宋先生扮演的是吝啬鬼,对于章子的使用总是“心疼”不已,但是对于兑现这一承诺,宋先生很大方的经常诱导小Q赶紧兑换吧够多了,然而小Q的成就感心理使得她也很“心疼”章子,有时就像“葛朗台”一样乐于清点章子数量,然至今还未做一次兑换。


他山之石|启发孩子的成就感_第4张图片
“隆重”的清点时刻,宋先生那“吝啬”的脸

融会贯通


启发应该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启,这个是需要外力来帮助完成;其次是发,可以是自发也可以是发展,期望一个良性的延续。

在小Q打开这件事情上亲朋好友还是有一些异议:洋洋正在实习考核期烦透了条条框框的挑剔,表示我们太过苛刻;婧妈比较担心兑现时如果不能按照承诺执行岂不是更加不堪;小芮呵呵的觉得这样养大的孩子过于功利和算计……其实我也心里很打鼓,至少和婧妈一样担心兑现问题。

但是小Q至今还舍不得兑换让我貌似意料之中又颇感意外,大概是“成就感”在“作祟”!关乎颜面和荣誉的事情,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很重视。

“打卡”这一方式的使用也不能说没有任何不足,不过从小Q这个个体来看,重在量身定做。

首先是我们熟悉小Q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不担心功利心导向,或者说我和宋先生恰恰很是缺少功利心,年轻时任性中年时胆怯(寄希望于老年能淡薄……),所以孩子有点功利心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取之有道”,那就OK了。

其次是我们给小Q的“绩效”条目都是按照她的特点针对性的设置,孩子和孩子秉性不同,个体差异也很显著。在工作中理解的绩效往往是为了“扣钱”,放到孩子身上反而很清晰:绩效的目的不是考核,而是奖励;绩效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如果各位看官也想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类似的小册子,那就请以此抛砖引玉,务必要给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做,可以着力于你期望的引导方向和内容,重在和孩子商量一同制定,认同是可执行的前提,否则做好独角戏的准备吧。

再次是重视兑现但不苛刻灵活才是核心。周末的时候带小Q去自然馆参观游玩,按照我们的绩效体系,那应该是需要用章子兑换的,然而宋先生告诉小Q这些是你应得的,皆大欢喜。这就是界限的设定问题,我们的方式简单粗暴:如果普通家庭中,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够拥有的,那就不是所“赏赐”或“奖励”的,而是“应得”。

还有就是可量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领导要求的汇报材料用数字说话,绩效指标要求避免非量化指标,考试成绩虽然可以按照四分位排但是排之前仍旧是量化的一个值。所以在我们的小本子中也要有明确的量化设置,孩子才能很清晰的知道OK OR NO!

最后就是滚动修订。当孩子很容易够到顶端时,我们的小心机就必须动作起来。你懂得,和第三点一样,导向啊!还有就是孩子的发展也要求我们其中条条框框的设置必须有新意,否则疲劳感来了,这一工具也就失灵了。

末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何以成江海。

小Q的passport也许慢慢就失去了最初的作用,这是我和宋先生祈盼的结果,不仅意味着孩子已经可以自主自觉的完成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也侧面反映出我也豁达起来,不再像个“后妈”一样横挑鼻子竖挑眼了(捂脸……)。

关于兑现问题,小Q一贯是一个有的商量的孩子,并且一开始也已经约定好了“情况允许”这几个大字。那么第一次兑现,我们计划引导小Q尝一下甜头,元旦西成高铁去看看大熊猫或者去兰州和婧婧姐姐吃碗拉面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山之石|启发孩子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