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后也“多记印象,少发主见”吧

我以后也“多记印象,少发主见”吧_第1张图片

前些日子韩寒接受“一条”采访,称当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事”,引发热议。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岁月真是不饶人。出生于1982年韩寒也已经36岁了,即将“不惑”。“韩寒退学”曾是当年反对应试教育的特例,被大众周知。

时过境迁,当下韩寒对“退学”一事的自我评价,让人看到一个足够成熟的、有社会的担当的人的态度。韩寒是80后中活得最真、最敢讲真话的人,而且有极高的情商。看看他演讲时、电影宣传期间谁会出席、谁在帮他站台就知道了。

虽然他的高中只上了一年就退学了,但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不管是读书还是赛车,如果不是永远在学习,他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就。

让我有感触的其实不是他关于“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这一层面。而是他关于写杂文的看法。

我以后也“多记印象,少发主见”吧_第2张图片

写公众号的人,大概每天都要找话题,所以比较关注“热点”。热点一出,每个人都会有看法有想法,就像在家里看电视,难免会就某个话题评判一番。把话题文本化,夹叙夹议,往往就成杂文了。

韩寒说:

杂文这东西,无论起初三观多正,写着写着,会发现自己容易变成一个鸡贼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么样煽动更多人的情绪,当我发现自己有这方面倾向的时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他还说:

很久没写杂文也是因为悲剧的源头往往雷同,除了宣泄情绪也没有其他作用,况且很多微信号和微博已经写得很好。我不认为这个时代里,杂文可以成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和感情留给小说散文和电影的创作。

最近一段时间比较集中地在读木心的作品。木心在文章中也曾谈到对杂文的看法,他是不写杂文的,大意是自己不愿意评论,原话我不记得了。韩寒的意思跟木心的也差不多,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

最近写的几篇算是“杂文”吧。对李小璐“夜宿门”及“女子扒高铁门”事件都有自己的看法。后台收到几条非常不友好的留言,有的我给放到评论区能显示,有的怼了回去,还拉黑了一个人。赞美固然是我想要的,批评得对我也会虚心接受,但不友好的不礼貌的,引发我血液翻腾、心脏明显不适的,我也就不会客气。毕竟我的地盘我作主。

我小时候就觉得有个词特别厉害。“心惊”。语境一般是某人在评说某件事,旁边有个人以为是在说他,就“心惊了”,不高兴了。可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啊,你心惊什么?”我写文章,是就公众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又不是针对你,你心惊什么?难道是“此地无银”……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圣诞节那天我写了篇《我为什么不抵抗过圣诞节》,有个人居然留言说我“站在了国人的对立面”。乖乖,我有多大胆敢站在国人的对立面啊,真是太夸张了。以我的性格早就怼回去了,“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这名话已经打在了电脑屏幕上,犹豫了一下,还是删了。

想起我初恋男朋友教过我的一件事。当年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宿舍里哭了整整一天,信里跟他说了这件事。一周后收到回信,他写道:“对这种人,不需要回应,你只需要冷冷地看他一眼,甚至看都不要看就好了……”时隔多年,信件早已化为灰烬,原话我已不记得,大意如此。原来,我至今铭记。

可惜有时还是难免任性。比如某次的会议被怼被批评,至今耿耿。我当耐下性子不予以回应的,只是冷冷的看一眼,甚至连看都不看就好了,一声冷笑也藏在心里。

当年木心接受香港记者采访,当被问到“文化浩劫时期,你是如何度过的”,木心回答:

史学使人清醒。哲学使人坚定。我目睹很多艺文人士由于不具史学哲学的观点,而临危大惧,张皇失措,彼此陷害,怕死贪生。当此际,我方始明白史学与哲学原来有这样的实用性。此二学,我所涉不深,却也够我自始至终保持镇静。莎士比亚、贝多芬都赶上大街来批斗,我安之若素,因为无损莎士比亚、贝多芬一根毫毛……

读到这段,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银行家安迪(Andy)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 他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恩克监狱中度过余生。影片我看过两遍,还准备多看几遍。每遍都有收获,第一遍只能发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感慨,第二遍便对“有的鸟是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羽翼太光辉了”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希望”。

安迪能成功越狱并且把监狱长一伙的罪行公之于众,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源于他内心的清醒、坚定。他不惜冒着被关禁闭的风险播放《费加罗的婚礼》,让歌声在监狱上空飘荡;他一遍遍写信给州长,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监狱生活非常平淡,他总在自己找事情做……成功实现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救赎。

觉得木心跟影片中的安迪有相似之处。俩人都蹲过监狱,俩人都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木心是真实的,安迪是虚构的人物。木心更了不起。

杂七杂八写到这里,想起了木心关于杂文那段,是在《鱼丽之宴》里。关于写作的“印象与主见”,他引用哈代的话,“多记印象,少发主见”。

说自己“每隔一段时日,就会想起这句话,凡记印象的当时和事后都很安逸,发了主见呢,转身便有悔意,追思起来,悻悻不已,现在我用的方法是‘以印象表呈主见’,如果读者感受到了我铺展的印象,他们自己会有主见,或许与作者的主见相合,不合呢,也罢。”

我以后也多记印象,少发主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以后也“多记印象,少发主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