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

一曲古道上的韵律

临洮县,隶属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古称狄道,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秦于公元前384年在这里设狄道县,自秦汉至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设郡、府、州、县。

临洮境内四山环抱,一水北流,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人文风情独特多样,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属于城市的主旋律不断地被人们唱响,而承载故土人文的韵律则蜗居在了不为人知的角落。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张图片

为了探访这段韵律,可以进冰冰冷冷的博物馆,或是交通与信息较为闭塞的古村落。我们选择了后者,于是驱车翻越曲曲折折的盘山公路,去寻找来自黄河上游最大支流——洮河边上祖辈留下的那点记忆。

今天的目的地,是临洮县双联村,这座由甘肃太极山旅游发展公司投资建设,山西马嵬驿文旅公司策划建设运营的古村落,今年刚刚一期改造完成,在原有古村落的基础上,增强了专属于古狄道的元素。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3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4张图片

改造后的整体项目命名为“狄道乡韵”,这古道上的韵律是临洮人情感与记忆的载体,是临洮文化与风貌改造相融合的集中表现,更是美丽乡村的环境、视觉、文化之“美”的直接体现。

车轮滚滚,扬起混杂着泥土的冰渣,那被冰雪覆盖着的黄土地,正是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孕育出小麦、玉米、洋芋等农作物,承载着农村的生产与生活,也展现着村庄的农业景观。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5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6张图片

一片山脉下的民居

一入村口,便所见各种铜雕砖雕、瓦陶铺装、四处点缀的农具、彩漆涂抹的装潢,很多人为的元素,好像粗犷的汉子为情人准备的礼物,一股子土气十足的朴实,一种急于表达的欲望。

但我更喜好不加修饰的淳朴,于是径直去了未翻修的居民区。临洮民居属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制,这也是汉民族自汉唐以来的民居建筑发展的主流。因地处偏远,集群而居的同时并未绕村而建黄土夯实的高墙。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7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8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9张图片

临洮地区地广人稀,院落面积较大,院落较为周正,基本呈现正方形或长方形,一般园内种菜,兼作花园。因气候干燥,下雨时间短,雨量少,故院内通常不设铺装,每一滴雨水都能得而所用。

坐北朝南为正房,保证充足的阳光;临洮气候干燥少雨,因此屋檐较短;主次房屋均为朝向院内的单坡,最大程度的收集雨水进入自家的宅院:偏房的高度往往低于住房,以显示主次有别的尊卑秩序。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0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1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2张图片

传统民居的结构采用土木结构,是顺应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土,厚重、质朴、坚实;木,轻巧、温和、柔软。土与木,在劳动人民的眼中是有生命的,不同于砖与石,却同样能创造出极具雄浑的民居特色。

街巷里是土坯砌筑的封闭的檐墙,墙头上伸出长长短短的烟囱,院落内则充满着柔美的木质纹理。建筑较少用砖,仅在槛墙、樨头有些许砖雕,如同下图的《百鸟朝凤》,强化了庭院温和、柔软的品格。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3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4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5张图片

一块洮河中的石头

临洮有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境而过。是一座依河而建的城市。洮河含沙量较大,经千百年细砂冲击的河岸边缘,有大量的五彩卵石,陆离斑驳,千姿百态,可作为建筑的装饰材料。

除此之外,洮河还出产极适合做砚的“老坑石”,制得的成品即为洮砚。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饮誉海内外。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6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7张图片

“绿净轩”的大门敞开,内里清幽,工艺美术大师杜宝涛先生就在窗前的案边刻砚。只见几把普通的刻刀在他手里,时而大刀阔斧,时而低眉细吟,粗犷或者细腻的图案就在这砚上幻化出来。

杜大师带我去参观东侧的展馆,与我说道他本人最喜欢的一个作品,那方作品中,杜先生最爱的是砚盘中自然形成的水波纹路,像极了观音。曾有人开价20万却没有卖出,可见作者对其的厚爱。只可惜我不懂雕艺,只晓得惟妙惟肖,做个看客啧啧称奇罢了。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8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19张图片

“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洮河石贵双赵璧,汉水鸭头如此色。”这价值连城的石头,古时仅皇帝达官有缘一见,京城士大夫也只闻其名,未见其物。

“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开采之难,可见一斑。而随着洮砚老坑石的开采越发艰难,石料越来越少,今后一方真正的老坑洮砚更会一砚难求。但这门手艺却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0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1张图片

一群坚守着的人们

“以前种些玉米,现在卖不到八毛,不种了。现在种些胡椒、药材。”

“我90年的时候去过北京,天安门,好地方!抽烟啊,延安烟。”

“这里烧水,这里烤土豆,烤肉,这里加煤,这里烟从这里出去。”“今年84了,每天四处转转。好看不?你们哪里来啊,好不好看?”

“我两个儿子,在城里。这里就我一个人住,过年啊?过年回来吧?回来回来。”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2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3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4张图片

村民们到底还是朴实的,口中无非是田间地头,家常琐碎。由于重建美丽乡村项目的补贴,许多劳力也加入了改造工作的队伍中,虽然这里有他们看不懂的雕塑、没听过的故事。但谁不希望家门口修路,谁不希望江河上架桥呢?

《百鸟朝凤》是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期盼,《饮水思源》是对儿时生活的追思,《耕读传家》是父辈对子孙既要学做人,又要学谋生的叮嘱,牧羊丰收图,则是人们最早期对喜悦的最直接表达。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5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6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7张图片

满是石头堆砌的城墙上,坐落着旧时的农用架子车、盖着红盖头的酒缸、以及昔日碾场的石碾,善于穿梭小路的独轮车和平民人家屋脊上的青砖灰瓦,以前常见的农耕用具、也镶嵌在墙上作为了装饰品。

边家涯小学,目前有49位学生在读,没有转移到更大的县城,在这片他们的祖辈勤恳劳作的土地上,他们学习德善品格、知识文化。如果说祖辈对农村的改造,是换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那我希望教室里的书声,将指引他们通往一条注定开阔的康庄大道。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8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29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30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31张图片
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_第3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狄道乡韵:几个世纪的记忆,是否如你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