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5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3/50

2018/02/25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3/50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8/02/25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3/50

    切尔诺贝利位于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本书作者S.A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而面对这一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呢?

    在灾难发生后,比灾难更严重的,是当局者对民众的欺骗。新闻媒体成了政客掩饰灾难,传播核安全的口舌。为了转移民众的视线和注意力,政治斗争再次流行了起来,。所有有关“核泄漏”的消息被粉饰和封锁。苏联当局不仅闯下了弥天大祸,随后撒下了弥天大谎。粉饰太平的背后,是民众为此即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核辐射”并不为那些领导人和权威专家的讲话而有所收敛。像恶魔一样肆无忌惮的飘荡着。辐射云笼罩在整个欧洲的上空,而切尔诺贝利的大火仍未扑灭,二次爆炸随时都会发生,而其后果将会毁灭半个欧洲,这是一场比保卫斯大林格勒还要惨烈的战役。第一批赶到现场的消防员在毫不知情、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试图扑灭核反应堆上的大火。然后在接下来 的14天内全部痛苦的死于过量的核辐射。在核反应堆的大楼上,美国机器人5分钟便失灵了。而苏联当局所宣称的“机器人”却整整工作了两个小时。数以十万计的军事人员和准军事人员、志愿者、建筑工人还在前仆后继的奔赴切尔诺贝利。为此付出代价的不仅包括他们。还有那些生活在切尔诺贝利的居民,他们被迫背井离乡。失去了家园、土地,失去了亲人、朋友。然后带着遭受重度核辐射污染的残躯和贴着“切尔诺贝利”的标签,以屈辱而悲惨的姿态过完他们的余生,就像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成了生活在同一国度上的陌生人。

    此外,切尔诺贝利事件也是一场科技悲剧,一场价值体系的大崩塌,人们不禁开始追问,抽象真理大于人的生命吗?在美苏对决的背景下,苏联的领导人关心的是抽象的国家和国家利益,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这就是苏联式的信仰。人民对于上级权威的畏惧远胜于对原子的恐惧。然而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后, 人们开始怀疑既有的价值体系是否正确?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政府充满失望。从此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像不断坍塌的切尔诺贝利。   

  今天,当切尔诺贝利地下的核废料还在蠢蠢欲动时,伊朗核危机、朝鲜核危机趋待解决、日本福岛又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因此,有人说,科技主义只是人类肤浅的乐观主义。我们抢了上帝的面包,而上帝正在天上哈哈大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25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