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釋道:《道德經》一章——眾妙之門(第一講)

加拿大道教 易道學派 經典解讀

宗源釋道:《道德經》一章——眾妙之門(第一講)_第1张图片
宗源 茅山道場

第一讲:宇宙的本源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1、人类的终极问题与答案

据说清朝顺治皇帝写过一首诗,偈曰:

未曾生我谁是我?

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胧又是谁?

顺治皇帝在这首小诗中提出了关于人生的三个重大问题: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从何处来?

生我之时我是谁——我究竟是谁?

合眼朦胧又是谁——死往何处去?

人类自从有思想以来,大概最想知道就是上面这三个问题。

从这三个问题出发,人类紧接着就提出了属于同一命题的关联问题:

宇宙天地和世界万物从何而来?为何在此?要往何处去?

这是古今中外无数思想者、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共同思索的一个古老问题。是事关人类存亡和宇宙本源的终极问题。

对人类来讲,再没有任何问题比这个问题更大。

(正因为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所以又是人类最不关心的问题。就好比空气,人类的生存片刻离不开空气,却很少有人担心空气会突然消失。)

对于这个问题,世界上曾经有过形形色色的答案,但没有一个是得到公认的答案。

(如果一个问题存在两个以上的答案,就可以认为是没有答案。)

倒是西方的三大宗教想了个聪明的办法,将这个难题和自己的灵魂一同交给了上帝处理。他们认为:既然宇宙和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那么这个问题也只有上帝才能回答了。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人类精神中的西方科学思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科学以知识爆炸的方式向各个领域迅速膨胀、扩张,凝聚了巨大能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几乎有一种跳越时空的感觉。

科学的探索精神使人类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似乎只有上帝才应该知道的秘密,人类的智慧似乎正在接近那位神秘上帝。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波尔1913年奠定了由普朗克于1900年首先提出的量子理论,到1927年量子力学已经成为研究微观世界的最重要的理论工具。有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似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科学家可以从最小的夸克粒子一直研究到最大的宇宙本体。

在此基础上,当代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科学几乎快要接近那个古老的答案了。

然而,上帝似乎并不乐意让人类就这样轻易地取代它的地位,成为宇宙的主宰。

无论是爱因斯坦、波尔还是霍金,尽管他们竭尽全力企图解释宇宙本源的奥秘,但是,他们最后都不约而同地陷入了相同的绝望境地:感觉快要接近那个谜底了,却始终到达不了那个关键的点,他们始终无法看到那个古老问题的答案。

站在道家立场,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问题症结所在:这是由于科学的思维方法存在着天然的缺陷所致。

西方科学家站在宇宙自然的对立面去研究宇宙自然,他们以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可以度量宇宙的一切,全然忘记了人类自身本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

中国古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正是科学不能真正认识宇宙自然的根本原因。

霍金教授最近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最后自欺欺人地讲:“我们正接近回答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霍金教授真的能够回答这个古老的问题吗?恐怕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天才的科学大师们已经竭尽了全力,还是没能找到上述问题的真正答案。

也许是上帝故意为难科学,设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思想屏障。上帝用这个事关人类和宇宙本源的终极问题给科学一个反思的机会。

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进入二十一世纪,也许科学是到了回头的时候了。

道家用一个字规劝一切科学思想——反。

反即返,即回归。

回归哪里?当然是回归根本,回归本源,回归自然,回归大道。

霍金教授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说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和扩张之后,最后会坍塌并收缩,向原点回归。他无意间道出了大道运行的秘密,只可惜他与道无缘,没有意识到现在真正需要返回原点的并不是宇宙,而正是科学本身。

在古今中外所有思想者中,对宇宙本源这个问题解释得最完美的莫过于老子了。

老子只用一个字就把这个问题给解答了,这个字就是——道!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说:有一种事物先天地及人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它浑然天成,寂寞无声,广阔无形,独自存在而永恒,周而复始而生生不息。它就是宇宙本源,万物之母。

老子接着又说:我其实也不知道这宇宙本源、万物之母如何称呼,为了描述它不得不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或勉强地将其称作大。大的意思是时光不停地流逝,时光流逝意味着空间无限地遥远,空间遥远意味着循环往返。

由此我们得知,老子所谓的道乃是天地之根本,万物之生母(当然也是生化人类之母)。人类和天地万物都是道的产物,人类和天地万物一样,都随道而来,也都将随道而去。

2、道的逻辑涵义

老子的这段话虽然完美地回答了人类的终极问题,但是绝大多数人听了还是似懂非懂,不能完全理解。

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道究竟是什么?何以先天地生?

这是一个极好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深奥的问题,同时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问题。任何要想领悟老子思想真谛的人必须首先参透这个问题。

老子深知这一点,所以开篇第一章就讲道的概念。

第一章是整篇《老子》的理论基础,是老子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中的第一个字——“道”就是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那块最重要的奠基石。

第一章共由五段话组成,大致可以分成二部分,上半部分由前三段话组成,讲道的概念和涵义,下半部分由后二段组成,讲道的思维方法。

本篇相应分成5讲,每讲重点分析其中的一句。

这一讲我们首先来看第一句。

老子曰:

道可道,非常道。

好一个:道可道,非常道。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三个“道”,藉此老子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道。

说它最重要,是因为它回答了一个人类世界最重要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讲过。

道的观念大概是这样形成的:

二千五百多年前,以老子为代表人物的道家一派在深入观察宇宙世界和人间社会后认为:既然世界有万物存在,必然有产生万物的母体——这是一个符合自然逻辑的结论。

哪么这个产生天地万物的母体究竟是什么呢?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又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堇。

老子说:我其实也不知道这宇宙本源、万物之母如何称呼,为了描述它不得不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道。道就像那玄牝,天地万物皆从玄牝之门中源源不断地产生。

所以,道是老子根据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来的一个观念。就好比见到一个小孩,自然就会想到这小孩一定是他母亲生出来。

问题在于天地万物的“母亲”(包括人类的“母亲”)人类从来就没有见过。

没有见过并不等于没有,至少可以给它起一个名字叫做——道。

这就是道的由来。

道本身究竟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唯一知道的就是既然“道”是天地万物之母,它必然不是天地万物中的任何一物。因为它若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物、它就不能同时是万物之母。

我们知道凡物都有一名,但是道本身并不是我们所知的物,所以它是“无名,朴”。

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人类无法言说的,可以言说的一定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个道。这是关于道的一个最基本的观念,这个基本观念确定了道和宇宙天地万物之间相应的关系,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可以推理出任何事物都和道存在着相应关系。

老子思想就是建立在这种万事万物都和道有着相应关系的思维基础之上。

道的观念通过进一步抽象演绎,产生了东方思维中最普遍、最实用的概念:道生太极,太极生(阴阳)二仪。即万事万物都是太极,都具有阴阳对立统一的特性。

也就是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中篇所要阐述的内容,这里简单提一提。)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中最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正因为有了道的概念,所以中国人学会了用老子的哲学思维方法平和看待自然世界万事万物的产生以及它们的变化和发展,不像西方人那样心灵深处隐藏着对大自然的恐惧,并将这种恐惧演变成宗教信仰,将大自然的力量崇拜成万能的上帝。

中国人骨子里真正信仰的就是老子的这个道,道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上帝。

对中华民族来讲,道几乎化成了融化在民族血液中的细胞,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本能,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行为模式。道的哲学思想既成就了灿烂辉煌的华夏文化,又帮助中华民族渡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使华夏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传承了二千五百多年而不被任何外来文化所阻断的人类文明。

3、道的字面涵义

为了对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研究道。

我们来看看“道”这个汉字吧。

讲到汉字,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玄机:

中华文明之所以长寿,历经几千年而没有衰亡的奥秘之一就在于这种文明的载体——中文汉字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具有神奇功能的特殊文字。

真要感谢上苍对华夏民族的厚爱,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字。

汉字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形成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秦篆、汉隶、逐步演变到今天的汉字。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与其说是写字,不如说是在摹形画象。汉字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基本保留了原有的象形结构元素,因此,有时通过一个汉字的构成我们就可以大致上猜出字的涵义。比如有三点水偏旁的字,其涵义基本上和水有关。就说这个“汉”字,古文写作“漢”,长江最长的一条支流叫漢水,长1532公里,漢水的“漢”字,以“氵”(水)表意,以“漢(去氵)”表音兼表义(“漢(去氵)”的本义是受苦、受难、受灾害、受折磨),意指古代聚居在漢水流域中原地区的我国最大的民族——华夏族(后以漢为名的漢族)是一个历经千苦万难,在与艰难困苦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民族。“漢”是我国国力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古代把雄伟强壮的男子称作“漢”,今天,“男子漢”依然是对男人最荣耀的夸奖。所以“漢”字本身充满了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概。一个“漢”字具有如此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巨大的信息,可见汉字的作用决不仅仅是一种书面的语言,而是一种文明的信息库,是一种精神能量的载体,这就是汉字所隐藏的玄机。只要汉字不消亡,华夏文明就不会灭亡。

古人曾经分析汉字归纳出六种造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通称为六书,前四种为字形构造方法,称为四体,后两种为字义滋生转变的手段,称作二用。

由四体组成的汉字往往十分明确地包涵了人们思想意识中的一个整体观念;然后通过转注、假借二用,这一个字又会包涵了另外几个观念。

所以一个汉字就像是一幅画,不仅本身具有丰富的涵义,可以表达出多重的意思,而且,还会通过字的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引申出更多的意义。读字就如同读画,民间常见的“喜”字和“福禄寿”字,就经常直接以画的形式出现;字的艺术——书法也常常会使我们联想到某种特别的意境。这是中国字文化的一大特点。

因此读古书一定要具有汉字六书的常识,这样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理解文字的涵义。现代人读简体版的古文经常会遇到“字不达义”的问题,有些被简化的汉字失去了原有的象形,丢失了原有的信息,让人读起来莫名其妙,所以古文最好读古本,至少手头常备一本注解古字的词典。

现在来说“道”字。

1、最早的“道”字出现在周代的青铜器上,是“首”在“行”中的结构。“行”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的形状。以“首”代人,人在十字路(行)中,表示供人行走的路就是道。道的本意就是人走的路,而且是四通八达的大路。道的其它涵义都是在这个基本涵义上引申出来的。

2、秦篆的“道”字演变成“首”加“走”字底的结构,具有带头走和引导的涵义。有人考证,“道”是“导”的初文。

3、首在走,象征着人走在大路上,人不停地向前走,道就不断地向前延伸,任何一条路都有终点,而“道”字走了几千年也没有走到头的意思。所以道具有无限延伸、循环往复的动态涵义。

4、“首”就是头,从“走”可以联想到脚,所以“道”字又是头和脚的组合,似乎象征着从头到脚的一个完整的事物或者一个完整的过程。这里也许隐隐约约地表示道具有从头到脚一贯到底的基本属性。

5、“道”字头在上,脚在下;头顶天,脚踏地。头脚相对,上下一体,是否“道”字本身又具有天地相应,阴阳合一的涵义?

以上解释是我的联想和推测,有些“望字生义”的嫌疑,但是这种联想和推测并非凭空编造,是在中国传统思维的模式下进行的,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的习惯和特征。

中国的文化首先就是汉字的文化,了解中国文化首先要从汉字着手,最后自然又会回到汉字本身。(故掌握“识字”的本领非常有用。)

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民间又有拆字算命的术数,这可造可拆的文字组合隐藏了巨量的信息。我们今天藉以认识世界的人类思想就全部蕴藏在这些文字组成的信息库里,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汉字的真正作用,这也许是道——宇宙上帝传给人类的最重要的一笔财富。

4、道的衍生涵义

老子认为:道先天地而生,道又是大,又是逝,又是远,又是反,并且不死,恒常不变,周而复始。先有道而后有天地,而后有人类,有人类而后有对道的认识。

人类只是这大、逝、远、反宇宙系统中的一个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人类本身也是道的产物,也具有道的本性,所以人类可以感觉道的存在,却无法将道描述清楚,更不可能对道施加任何一丁点的影响。

故而老子告诫我们:道可道,非常道。

道,对人类来讲,是不可言说的。人类所思想、所描述的道,肯定不是产生宇宙万物的那个大道(常道)。

老子之所以讲的这么肯定,是因为老子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由于受到自身存在的时空限制,只能越来越深地感悟道的存在,没有可能,也没有资格去完整地认识和验证宇宙大道的存在。道是人类永远不可掌握和无法模仿的,人类在做任何事情,进行任何思想活动的时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在认识道的能力上,人类其实比《庄子 秋水》寓言中那只井底之蛙强不了多少,只不过人类生活的这口井比井蛙居住的井稍大一些而已。

如果我们站在寓言中那只大海鳖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科学或哲学思想,就会发现人类世界的一切思想概念其实都是建立在人类所认识的宇宙世界基础之上。人类只可能在自己有限的概念范围之内去理解宇宙事物,只要超出人类认识世界的概念范围之外,所有人类的知识体系就会彻底崩溃。

举个例子,假如人类想要回到宇宙的起源去查看宇宙形成时最初的模样,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人类就必须以比光速更快的速度反向穿越时空使时光倒流,但这几乎完全是不可能的。(至少现代科学还实现不了这一点。)

退一步说,即使人类的思想能够做到这一点,时空也将首先退回到人类思想诞生的那个起点,一旦过了这个点,作为人类思想的概念在宇宙中也就不再存在。

此时,宇宙的本源对人类来讲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

(这真像是伟大的爱因斯坦留给我们的一个黑色幽默。)

生活在人类思维环境中的人类根本无法逾越自己存在的时空局限,所谓用科学方法探索宇宙的起源只能是人类的一场科学梦想。

其实只要简单地想一想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人类制造的天文望远镜望得再远,也不可能望到宇宙尽头吧。

和永恒浩瀚的宇宙相比,我们人类实在微不足道,太渺小了太渺小了……可是,人类偏偏就拥有一颗雄心勃勃的野心。

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这样一个令西方大科学家们困惑不解的难题,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就已经给出了明确完美的答案。

在老子眼里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和观察,一切就尽在不言之中。

以道家观点,人类所观察和思考的一切事物都是建立在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大前提之下,这个前提本身就是一种假设,而不是真实,唯一的真实就是道,只有道是真相,其它都是假相。然而,由于道也是我们假设的真相,故道其实也是假相,只是我们必须要认定一个真相,否则,思想将失去存在的依据。道是古老的东方思想为了认识人类所处的宇宙世界而设定的真相之一。

故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就是抽象、无形的道。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诠释宇宙本源的问题上,老子给出的是形而上的哲学答案,而爱因斯坦和霍金等科学家寻求的是形而下的科学答案。宇宙的本源这个人类的根本性问题属于哲学思维的范畴,甚至超出哲学,是人类无法认知的领域。科学根本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

老子思想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老子以极大的睿智认清了宇宙自然的本质,从而提出正确的思维方法,让我们清醒地认识人与宇宙自然之间关系。这种思维方法使我们可以避免爱因斯坦和霍金的烦恼,帮助我们超越人类生存的时空局限,越来越近地贴近宇宙的本源,越来越深地领悟道的存在。

这种方法就是常常令西方人和现代东方人迷惑不解的东方传统思维——道的思维,我们在这里称作“东方思维”。

《老子》第一章通篇所讲的就是这种东方思维方法,这也正是我在整个上篇《众妙之门》里所要阐述的悟道玄机。

从现在起,你们就要记住“东方思维”这四个字。逐步学会用东方思维的方法观察世界和思考问题。这样,你们离道就会越来越近,就不会犯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思维错误。我们虽然不见得会比他们更加聪明、更加伟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他们错在那里。

小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字,是泛指的道,一般认为是指人们所认识的事物运行的规律。

第二个道字,通常被理解为言说、解释。可道,就是可以言说,可以用语言表达的意思。

第二个道字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认为“可道”是道可以被模仿或被参照的意思。

第三个“道”字,是指“常道”,又做“恒道”,是“可以为天地母”的那个道,也就是后文所言的“无名”之道。

有些版本将本段句读成:道,可道,非常道。意义上并没有多大变化。

道是老子借用来认识宇宙世界而设立的一个观念,具备以下概念:

1、道是宇宙本源,万物之母。

2、道本无名,亦不可道,但天地有道,惟道是从。

3、道中有象,道中有物,道中有情,道中有信。

4、道独立运行,永恒自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但是,必须牢牢记住的是:道只是人类意识给出的观念,并非现实的存在。

故:道可道,非常道。

【百家注释】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

甲:大道,可以用语言来说道,就不是恒常的大道。

乙: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丙、“道”之可以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

丁、普通的具体的行为法则,可以指导行动,但不是事物实在的作用法则。

戊、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模仿,能够言传并模仿的道就不是那个永恒的道。

己、凡是能够被描述的宇宙精神,一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宇宙精神。

宗源

2006年丙戌 狗年

闰七月 初七

定稿于上海【八风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宗源釋道:《道德經》一章——眾妙之門(第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