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深沉的民族情怀

胡适深沉的民族情怀_第1张图片

今日读胡适的四篇文章:《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少年中国之精神》、《名教》、《归国杂感》,感受到了这位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对中国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还有深深的爱国热忱。当然,一如继往的,还有他那深刻洞见的智慧,以及精湛的笔锋。

一《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这篇文中,胡适写到了大学生走出校园后容易滑向的两个趋向,并给予了三个对治办法。

两个容易滑向的两个趋向,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欲;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人生的追求。

为此,胡适先生开出了三个对治的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三是总得有一点信心。

胡适用了很多具体翔实的例子,来证明他的观点。

他对于刚刚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的真诚嘱托,殷切而充满智慧。他给出的三个药方,越思考越精妙。只要有这三点,这样的一生是充满动力、热情、乐观、以及快乐的。

我以为,这三个药方,不仅适用于大学毕业生,也适用于每一个当下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浑浑噩噩混日子的人。不管是20出头的年轻人,还是4、50岁的中年人,还是7、80的老年人,都可以以以上三点作为人生的指导原则。随着生活水平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人的寿命都长了,活到百十来岁是很容易的事儿。如果活到100岁的话,即使一个现在80岁的人,他未来的生命还有20年呢,绝对可以活出有意思的人生、做出些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事情来。不论多大年龄,绝不可以混吃等死,白白消耗生命。

中国的未来在每个人,当然,更在年轻人一代。因为年轻人精力充沛,活力旺盛,接受知识与新事物快。所以,年轻人若能很好地践行出以上三个方法来,于他自己,于国、于家、于民族、乃至于世界,于长远的未来,都是非常具有价值、贡献与意义的。

今天,我把这篇《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及昨日读的《智识的准备》,转发给了三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愿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像火种一样,点燃一个个年轻人心中的火苗,最终形成蔚然辽阔之势。

二《少年中国之精神》

本文提出了年轻的中国应有的精神,一是逻辑,二是人生观。这两点也是分别按反正两面论述而成的。

胡适先生认为,正确的逻辑就是科学的逻辑,其内容有三:一是注重事实;二是注重假设;三是注重证实。是不是很简单、很清晰、又很完整呢?真的是令人佩服。

年轻的中国应该培养的人生观,则应具有这样三种要素:一须有批评的精神;二须有冒险进取的精神;三须有社会协进的观念。

没有批评就没有质疑,就会满足现状,止步不前。没有勇气,就不敢开拓未知,挑战危机。没有社会协同合作与前进,则国人为散兵游勇,难以凝聚成更大的力量。

少年中国的人生观,这样的人生观怎么样才能成为国家理念与民族气质呢?我觉得,一靠我们每个人把它树立出来,二靠教育,国家各系统、各层次、全面的教育。

三《归国杂感》

此文讲的是民国时期中国令人担忧的现状,从中见到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忧、急、怜、爱。胡适先生用幽默的事例与文字,表达了深深急切的忧患,令人在笑声中读来,却又感到悲哀与沉重。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国家,读这篇文章,会让我们升起深深的爱国情怀。

四《名教》

比较深刻的一篇文章。中国人对名字、文字有着深刻的嗜爱。名字与文字可以附加情绪情感,表达思想意识,也具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中国古代文人有名、有字、有号,有的还不至一个,有的死后还有追加或赐予的谥号。古代的皇帝还爱改年号。写上某人的名字,用针扎在草人或玩偶上,可以诅咒某人。

现在,人们也很重视给孩子起名字,有的用周易起,有的看八字起、有的分析五行,缺什么补什么,有的找起名公司起……真的是很有意思,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而胡适先生能够通过大量的事例研究,从中发现中国人对名字与文字的崇拜与迷信,确实高妙。

胡适先生善于从现象、问题、原因、解决办法等几个环节清晰说明问题。在写作手法与技巧上,作者不愧为哲学家,证据确凿,逻辑严明,论证完整而清晰,没有任何漏洞,叫人心服口服。读来酣畅淋漓,着实过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他的文章,像春天的一齑齑春雨,像有催开读者心田的力量。

这几篇文章,都非常精美。强烈推荐读原文。

胡适深沉的民族情怀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适深沉的民族情怀)